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IFRIT200901)

作品数:7 被引量:133H指数:6
相关作者:张会儒卢军李凤日雷相东张守攻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杉木
  • 2篇树种
  • 2篇天然次生林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林
  • 1篇东北过伐林区
  • 1篇叶量
  • 1篇异方差
  • 1篇优势木
  • 1篇杉木林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生物量
  • 1篇人工林
  • 1篇主要树种
  • 1篇自相关
  • 1篇自相关矩阵
  • 1篇纵向数据
  • 1篇物量
  • 1篇线性混合模型
  • 1篇相关矩阵

机构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吉林省林业调...

作者

  • 3篇张会儒
  • 2篇李凤日
  • 2篇卢军
  • 2篇雷相东
  • 2篇张守攻
  • 2篇李春明
  • 1篇刘宪钊
  • 1篇陆元昌
  • 1篇孟京辉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冠长率模型被引量:21
2011年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天然次生林内的10个主要阔叶树种建立冠长率模型。采用2007年设置的30块固定标准地中获取的4237株样木,使用其中的3628株建立冠长率模型。从大小、竞争和立地3个角度来解释冠长率,利用Logistic方程的形式来构造冠长率模型,并且使用多重决定系数来评价3个方面因子所解释变量的百分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变量解释的百分比从12.8813%(色木)到42.1168%(白桦),而对于帽儿山次生林区分布最多的树种紫椴的解释变量百分比是17.4032%。对所建立的冠长率模型进行检验,获得较高的预估精度和较低的各种误差百分比。
卢军李凤日张会儒张守攻
关键词:次生林LOGISTIC方程
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林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基于东北过伐林区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87块蒙古栎林的样地调查数据,结合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蒙古栎林的林分生物量和估计模型。结果表明:蒙古栎林的平均生物量为:树干178.73Mg/hm^2,树枝13.766Mg/hm^2,树叶5.159Mg/hm^2,树根29.373Mg/hm^2,全部为227.028Mg/hm^2。采用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相容性林分生物量模型。该模型包括树干、树枝、树叶、根和全部各分量,自变量为林分公顷株数和断面积。各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95%的误差分布在[-24.144,23.712],[-5.146,5.578],[-1.743,1.919],[-3.493,3.440]和[-30.156,30.166](置信水平为95%)。由于模型的自变量林分公顷株数和断面积是森林调查中的常规因子,也是传统森林生长收获模型中的重要变量,因此,一方面可利用建立的模型和固定样地通过统计推断获得森林经营单位或区域尺度的森林生物量,或基于小班调查数据进行估箅;另一方面可以和传统的生长收获模型相结合,预测林分生物量的变化。为气候变化下林分、森林经营单位和区域生物量和碳贮量的计量和预测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雷相东张会儒牟惠生
关键词:林分生物量广义矩法
多功能目标下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法研究被引量:64
2011年
基于海南省热带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实例,介绍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指导下的近自然森林作业法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技术。作业级是一个自然性质、动态特征和经营目标基本一致的经营空间类型,而立地条件和功能类型是用于界定和划分作业级的技术指标。森林发展类型是在作业级层次上应用的长期稳定的目标森林设计模式;林分抚育作业方法是在发展类型目标导向下规定本经理期内对当前林分执行具体抚育、采伐或补植(造林)等具体作业技术的模式方法;垂直结构导向的经营周期计划给出了从森林发生发展到最终利用全过程的经营规划,这些技术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多功能目标的森林作业法的基本内容。期望通过这个在"作业级"层面的近自然森林作业法实例介绍,为多功能经营目标下的新型森林作业法研究提供启发和案例。
陆元昌Werner Schindele刘宪钊包源雷相东栾慎强孟京辉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主要阔叶树种叶量分布模拟被引量:8
2011年
2007年,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设置30块天然次生林固定标准地,获取10个阔叶树种176株解析木,总共测量3401个活枝条的叶生物量。建立10个阔叶树种的单木模型来预测活树冠内叶量的垂直分布,用3参数Chapman-Richards方程来估计叶量在树冠内相对高度处的累积叶量分布。参数估计的结果表明:在α=0.05的置信度下,相关系数都超过0.91,白桦达到0.98;水曲柳冠内最大叶量出现在最高位置0.82CL(冠长)处,最低的是黄菠萝,出现在0.52CL处;其他树种分布在这个区间之内,白桦为0.66CL,柞树为0.78CL;天然次生林阔叶树种的叶量在树冠的上部(0.3CL以下)所占比例很小,在树冠的中部以及中下部(0.4CL~0.8CL)叶量所占比例最大,几乎集中了整个树冠60%~70%的叶量,其中,白桦达到72.22%,杨树达到72.55%,水曲柳最低为57.51%,而在树冠的下部(0.8CL以下),几乎占很少的叶量,大约10%左右。本研究提出的这种累积叶量分布模型可以应用于采伐设计、合理的间伐收获方法和不同收获生产中的林分营养物质消长预估。
卢军李凤日张会儒张守攻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叶量
随机截距效应在模拟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以江西省杉木人工林4次调查数据为例,建立单木胸径生长量随机截距效应混合模型,分别考虑样地层次、区域层次及多层次的随机截距效应,并在考虑多层次效应时考虑了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最后利用独立的抽样验证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对象木胸径、林分内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与对象木胸径的比值以及海拔对单木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与林业中常用的传统最小二乘法相比,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后模型的模拟效果和验证精度均有提高;选择适合的异方差和自相关函数后,模拟结果比只考虑随机截距效应有更好的适应性;实际应用中考虑多层效应要比单层效应模拟效果好。
李春明
关键词:异方差自相关矩阵杉木人工林
基于纵向数据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杉木林优势木平均高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修改的Richards模型形式,考虑样地效应,采用SAS软件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模拟,利用AIC和BIC值评价模型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考虑优势木平均高连续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并把初植密度以哑变量形式考虑进去,再进行混合模型的模拟。最后,利用验证数据对混合模型方法与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拟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修改的Richards形式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估计精度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明显提高,增加随机效应参数个数能够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一阶自回归误差结构矩阵模型在解释优势木平均高的时间序列相关性时不仅提高了混合模型的模拟精度,而且能够很好的表达连续观测数据间误差分布情况;同时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及不同初植密度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比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方法模拟精度高。
李春明
关键词:杉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