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4027-1)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东方曹冬杰宣越健房广洋段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VHF辐射源短基线定位系统对闪电放电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短基线定位系统2009年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观测资料,对正、负地闪和云闪放电过程中的VHF辐射源进行了定位研究.根据闪电VHF辐射源的二维位置(方位角和仰角)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合同步观测的快、慢电场变化资料分析发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地闪预击穿过程在云中的放电通道呈双层结构,预击穿过程结束阶段的云内放电表现为反冲流光,预击穿过程的平均速度在10~4m/s量级.预击穿过程为梯级先导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梯级先导从预击穿起始位置开始并向下发展,产生较强的辐射,平均速度在10~5m/s量级.K过程主要是流光沿之前已电离通道的传输.正、负地闪回击阶段前后的放电特征有明显不同,正地闪回击之后,连续电流期间的较长时间的云内放电产生较强的VHF辐射.对闪电在125—200 MHz频段范围的VHF辐射频谱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辐射能量呈现出幅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在通带范围上基本遵循f^(-2.9)的衰减率递减.
- 曹冬杰郄秀书段树宣越建王东方
- 关键词:闪电放电通道短基线
- 东北大兴安岭林区雷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和电荷源反演
- 对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的雷暴过程进行了基于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研究了较高纬度地区的雷电特征。基于多站闪电电场变化资料,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一次雷暴过程中15次负地闪所包含的56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
- 武智君郄秀书王东方宣越健刘明远王志超
- 关键词:雷暴负地闪大兴安岭林区
- 文献传递
- 大兴安岭地区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慢电场变化测量仪所获取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结果表明,35次正地闪首次回击的慢前沿、10%~90%平均上升时间分别为7.8μs、4.5μs,其中11次正地闪首次回击的过零时间、负反冲深度平均值分别为34μs、23%。76次负地闪首次回击的慢前沿、10%~90%平均上升时间分别为3.5μs、1.9μs,继后回击的慢前沿为1.4μs,其中15次负地闪首次回击的过零时间、负反冲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1μs、52%。另外,正地闪首次回击的半峰值宽度大于负地闪首次回击,平均值分别为13.6μs、5.6μs。与国内外已有结果的进一步对比发现,大兴安岭地区的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与瑞典、美国弗罗里达的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与我国内陆高原的地闪辐射场特征有明显差异。
- 房广洋王东方曹冬杰宣越健
- 关键词:地闪辐射场
- 大兴安岭林区地闪放电特征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27%的地闪伴随有连续电流过程且长连续电流过程主要出现在具有单次回击的负地闪中,其平均持续时间为127.4ms。进一步分析发现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引发连续电流的回击电场变化及其回击之前击间间隔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引发连续电流回击电场变化及其之前击间间隔越小,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两次正地闪的拟合研究表明,二者释放的电荷量相当可观,分别为38C、36C,海拔高度分别为7.6km、7.0km。
- 王东方宣越健刘继明张其林房广洋曹冬杰张伟伟张廷龙刘明远刘晓东
-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雷暴地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