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3-04)
-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石雷李东刘燕徐艳刘保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农业办公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叶黑桫椤孢子的无菌培养被引量:21
- 2004年
- 徐艳石雷刘燕李东
- 关键词:孢子无菌培养园林造景
-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孢子的无菌培养被引量:11
- 2004年
- 1植物名称蜈蚣草(Pteris vittata).
2材料类别成熟的孢子.
3培养条件所用培养基为:(1)MS;(2)1/2MS;(3)1/5MS;(4)1/10MS;(5)蒸馏水;(6)Knop's.1/2MS、1/5MS、1/10MS指大量和微量元素为MS培养基全量的1/2、1/5、1/10,上述培养基均使用MS培养基全量的铁盐和有机成分,1.0%琼脂,3.0%蔗糖,pH 5.8.培养室温度为25℃;日光灯光源,光照度2 000~2 300 lx,光照时间12 h·d-1.
- 徐艳石雷刘燕李东
- 关键词:MS培养基孢子无菌培养光照时间蜈蚣草超富集植物
-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成熟孢子黄色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肾形 ,近极单裂缝 ,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 6~ 8d孢子萌发 ,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 ,形成 3~ 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接种后 30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 ,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 ,幼原叶体短舌状 ,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 60d左右开始产生 ,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 1 0d左右形成 ,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
- 徐艳石雷刘保东刘燕李东
- 关键词: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孢子萌发蕨类植物
-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采用MS培养基、混合土和滤纸分别培养傅氏凤尾蕨孢子,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用显微镜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呈四面体形,大小为27.4μm×10.3μm,三裂缝。孢子萌发的早晚因培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MS培养基培养需4天左右,混合土培养需1周左右,滤纸培养则要2周左右。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发育为片状体的时间也存在差异,MS培养基培养自接种后需22天左右,混合土培养需16天左右,而滤纸培养需40天左右。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幼原叶体形状不规则,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混合土培养自播种后4 ̄11周左右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成熟颈卵器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 张开梅石雷
- 关键词:配子体发育凤尾蕨MS培养基发育类型原叶体混合土
- 大叶黑桫椤的孢子无菌培养
- 大叶黑桫椤(Gymnosphaera gigantean Wall.ex Hook var.gigantea)为桫椤科桫椤属黑桫椤亚属的大型树蕨,羽片终年常绿,株形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庭院美化,家庭盆栽观赏。...
- 徐艳石雷刘燕李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