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89)
- 作品数:28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熊苇渡双文庭萧国政王冬芝屠爱萍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存现句的句法语义及认知分析——以“发生”句为例
- 2013年
- 存现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存现句主要是"有无"句、"某处存在某物""某物在某处"的句子,而广义存现句则还包括"某处存在、出现、消失某物"的动态句,它们常常表现为"某物在某处V着"或"某物V在某处"的格式。本文以含动词"发生"的单句(以下称为"发生"句)为例,首先判断它是否属于广义存现句,进而对其句法语义进行剖析,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发生"句的成因进行分析。
- 熊苇渡
- 关键词:存现句句法语义
- 从“打卡”词义演变看转喻运行机制被引量:3
- 2019年
- 今天,我们在各种媒体中常会看到“打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该词的解释为:“打卡,动词,把磁卡放在磁卡机上使其读取相关内容。特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打卡或通过指纹记录下到达或离开单位的时间。”请看:(1)我们现在有指纹打卡机了,考勤比银行还严格。(CCL语料库)(2)费格劳拉将所有数据锁进保险箱、电脑关机、冲洗咖啡杯后,打卡,下班。
- 张大强
- 关键词:保险箱词义演变咖啡杯
- 英汉多项状语并置语序差异的认知阐释——以工具、地点、频度和时间状语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工具、地点、频度、时间四种状语并置为例,说明了这四种状语在英汉语中各自的语序,并分别用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和像似性理论解释了这四种类型的状语在英汉语中不同语序的理据。文章认为,决定英语多项状语语序的主要因素在于认知凸显度的高低,而决定汉语多项状语语序的主要因素在于隐藏在状语背后的时间顺序。
- 双文庭
- 关键词:多项状语语序理据
- 表移动义“切”类动词的句法语义问题被引量:1
- 2012年
- 表移动义的"切"类动词在语义和句法上都具有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说明,将所有处所格成分都排除在核心语义格和必有配价之外的观点是不够科学和全面的。与表示移动义的"切"类动词相联系的语义角色在句法分布上有优势分布和非优势分布之别。
- 潘泰
- 关键词:句法语义处所
- 汉语篇章主干事件链的提取与标注
- 篇章衔接作为语篇理解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衔接一方面涉及词汇的上下文照应(词汇链),另一方面是事件信息的线性展开(事件链)。它们作为语义衔接的两大要素,其内在是具有紧密联系的。本文将着重论证词汇链及主干事件链...
- 陈禹任函万菁王冬芝姬东鸿萧国政
- 关键词:篇章衔接词汇链
- 文献传递
- 事件——人类思维的知识单元和语言表达的信息单元被引量:2
- 2015年
- 从哲学视角出发,客观世界中存在分状态、过程和事件三种不同类型,事件是具备"发生性"或"变化性"的存在类型。最典型的事件是发生类事件,这是我们进行事件观察和事件研究的起点,而"发生"本身也是一种"变化"。根据事件参与者"变化"前后性质是否一致,可以将事件分为质变类事件、量变类事件、"质变+量变"混合类事件三类。事件是人们记忆知识和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单位,作为信息保存和信息传播媒介的语言事件正好搭建了关联现实经验世界和语言符号世界的桥梁,因而对事件要素和事件结构的研究也是对人类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探索。
- 王冬芝
- 多义词的事件语义及演化动力--以动词"开"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是一个包含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的范畴。就多义动词"开"而言,其概念基底义为"外向型运动",根据性质差异,"开"可以表示位移、开始、出现三类不同运动事件。在典型运动位移事件中,由于位移路径的差异,"开"所表达的位移事件又分为打开、扩散、分割、离开、扩大五个子类。"开"的多个事件语义源于"开"的不同搭配,"开+X"中"开"事件所作用的对象X在空间、状态、生命度、时间特征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开+X"事件的方式、结果和语义焦点的不同,从而生成了"开"的不同词义。
- 王冬芝萧国政
- 关键词:多义词
- 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日语多义词教学研究
- 2016年
- 模因论研究起源于生物学领域,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语言中的模因论为语言的演变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解释多义词各义项间的衍生关系、词群的构建。以"浴びる"为例,由模因论出发,梳理出其语言模因结构"M1=M0+Vr"。M0是多义词众多义项能聚集起来的起始概念,是不变的成分;同样,它也是词群中各个词语能聚集起来的根源,同样是不变的部分。M0是不变的语义内核,但一个词的模因结构不仅有M0,还有变体成分Vr。Vr既可能是词语内部的语义特征,也可能是词语适用对象的结构框架特征,或者是语体特征。立足于此,将该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中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语言学模因结构的有效性,但还有进一步深入挖掘、广泛验证的余地。
- 熊苇渡
- 关键词:词汇教学
- 基于事件结构的英语意动构式研究
- 2016年
- 本文首先对英语意动构式的定义和构式意义做了解读,然后重点探讨了英语动词的事件结构特征对意动构式成活的影响。研究发现,英语意动构式的成活,除了其事件结构中本身须含有"接触"和"运动"两个子事件外,动词往往还须具备可以方便地通过"接触"预测"运动"或者通过"运动"预测"接触"的特点。此外,研究还发现,蕴含两个以上子事件的英语动词一般不能进入该构式,主要原因是,此时意动构式的触发词at在行使对子事件的否定功能时,容易违背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
- 双文庭魏莹莹
- 关键词:英语
- 从隐喻认知视角看中日惯用句差异——以含“手”的身体惯用句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惯用句是长期习用、意义相对完整、结构简洁稳定、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无论是在中文还是日语中,以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句相当多,据《日语惯用语例解手册(人体词汇专辑)》统计,约占日语惯用句的25%。以含"手"的身体惯用句为例,《广辞苑》的惯用句部分收录133个有关"手"的惯用句;而在《现代成语词典》中,则收录了248个有关"手"的成语(或称之为"惯用句")。文章仅以含"手"的中日身体惯用句为例,探讨惯用句的组形特征、语义构成,进而寻求惯用句的隐喻认知机制。
- 熊苇渡
- 关键词:语义构成隐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