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252)
-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5
- 相关作者:范利李晓利刘霖王强陈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计数对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所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结果 经过平均77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6%,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对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AUG=0.59,95%CI:0.53~0.64,P=0.02),截断点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214×109/L组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32倍(P=0.000).经多因素校正后,其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19倍(P=0.00).结论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性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尹慧君徐成李晓利范利吴建中刘霖陈昕田玲邓玲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栓事件动脉粥样硬化
- 应用受试者曲线分析血栓弹力图在老年人群阿司匹林抵抗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在诊断阿司匹林抵抗(AR)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1个月)的老年患者471例。所有患者行光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法检测血小板的功能。其光比浊法AR诊断标准为: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血小板聚集率≥20%。结果采用AA诱导光比浊法,AR患者65例,发生率13.8%。以经典光比浊法为参照,通过ROC曲线发现,血栓弹力图法曲线下面积为0.794(0.755~0.830)。采用血栓弹力图法诊断AR,血小板聚集率临界点为56.2%,特异性为79.6%,敏感性为73.8%。无论是采用血小板聚集率≥56.2%,或传统的≥50%的临界点为血栓弹力图法诊断AR的标准,与AA诱导的光比浊法比较,在诊断AR方面,二者一致性较差(Kappa〈0.7)。结论血栓弹力图法在诊断AR方面,不完全与光比浊法诊断AR结果相符。因此,对血栓弹力图结果的解读需要谨慎。
- 李晓利范利王强陈昕孙沛王梅董迎华邓玲田玲
- 关键词:ROC曲线血栓弹力描记术阿司匹林花生四烯酸血小板聚集
- 倾向值匹配法分析老年人群阿司匹林剂量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倾向值匹配法分析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是否对阿司匹林剂量存在依赖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干休所530例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分为3组:未用阿司匹林40例为空白对照组,25~50mg组24例,75~100mg组466例。用花生四烯酸诱导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20%诊断为血小板高反应性。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将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基础疾病、服心血管病药物等14个协变量完全匹配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25~50mg组,75~100mg组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分别为72.50%,37.50%,13.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5,P〈0.01)。经倾向值匹配后,每组各17例患者临床基线完全匹配,空白对照组,25~50mg组,75~100mg组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分别为82.35%,47.06%,11.7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结论服用阿司匹林剂量在0~100mg变动,抗血小板作用对阿司匹林剂量有依赖性,多数口服≤50mg/d的阿司匹林患者达不到抗血小板作用。
- 李晓利王永吉范利陈昕张金花马聪张荣强苏轮胡超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聚集
- 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终点事件,包括随访期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结果随访4.4~6.7(5.5±0.9)年,20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30.9%。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7%vs 27.4%,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2.10倍(95%CI:1.39~3.17,P<0.01)。经多因素校正后,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1.64倍(95%CI:1.15~2.35,P<0.01)。结论贫血是老年患者远期因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死亡住院风险独立的预测因子。
- 李晓利范利王强曹剑吴建中尹慧君胡亦新刘霖
- 关键词:贫血心肌缺血卒中
- 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及家属526例,根据NT-proBNP水平由低到高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0.8,38.0μg/L)131例,Q2组(38.1,72.3μg/L)132例,Q3组(72.4,133.7μg/L)131例,Q4组(135.5,2901.6μg/L)132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对数NT-proBNP(logNT-proBN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Q1组、Q2组、Q3组、Q4组年龄、女性、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硝酸酯类药占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ogNT-proBNP与年龄、肌酐、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ogNT-proBNP与年龄(β=0.015,95%CI:0.009~0.021,P=0.000)、女性(β=0.297,95%CI:0.199~0.396,P=0.000)、抗血小板药物(β=0.268,95%CI:0.160~0.376,P=0.000)、心房颤动(β=0.357,95%CI:0.201~0.513,P=0.000),冠心病(β=0.094,95%CI:0.013~0.175,P=0.024)及肌酐水平(β=0.004,95%CI:0.002~0.005,P=0.000)呈正相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呈负相关(P=0.014)。结论老年人群NT-proBNP水平主要受到4类因素影响,生物学性状:年龄与性别;慢病与共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和肾功能不全;血液学成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抗凝血酶Ⅲ活性;心血管用药:抗血小板药物等。
- 李晓利王耀辉范利王强刘霖张金萍尹慧君
- 关键词:心力衰竭生物标记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心房颤动
- 北京某地区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60岁的离退休老年人782例。根据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200例及非NAFLD组58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影响因素。建立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NAFLD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NAFLD患病率为25.58%(200/782)。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患病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及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与女性(OR=1.882,95%CI 1.142~3.100;P=0.013),BMI(OR=1.303,95%CI 1.219~1.393;P=0.000),FBG(OR=1.215,95%CI 1.076~1.372;P=0.002),TG(OR=1.738,95%CI 1.401~2.154;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OR=0.979,95%CI 0.964~0.995;P=0.009)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女性、BMI、FBG及TG多指标联合对老年NAFL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 0.751~0.811)。结论老年NAFLD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老年NAFLD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尤其是TG升高,是老年人NAFLD的危险因素。
- 尹慧君李晓利徐成田玲李彬胡超王耀辉王晓晴邓玲李炜
- 关键词: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受哪些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连续≥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的老年患者424例,采用AA诱导的TEG法检测AA%,按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Q1组(AA%=0.15%),Q2组[AA%=(8.82±4.73)%],Q3组[AA%=(31.38±10.05)%]和Q4组[AA%=(77.91±15.91)%],每组106例。分析AA%的影响因素。结果 Q4组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Q1组、Q2组和Q3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95%CI:0.20~0.69,P=0.000)和服用他汀药物(95%CI:0.10~1.38,P=0.023)与AA%呈正相关;而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与AA%呈负相关(95%CI:-1.75^-0.38,P=0.003)。结论 TEG法AA诱导AA%受体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减弱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而硝酸酯类则增强其作用。
- 李晓利范利张金花张金萍王强孙沛白秉学王耀辉
- 关键词:血栓弹力描记术花生四烯酸类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
- 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的老年患者614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44例。女性分为女性事件组43例和女性对照组101例,男性分为男性事件组127例和男性对照组343例。比较基线临床资料分布特征。随访4.5~6.7(5.6±0.9)年分析终点事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高血压(2级、3级)、高胆固醇血症、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降糖药物比例明显升高,吸烟、慢性肾功能不全、他汀类药物、硝酸盐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女性事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升高(9.3%vs 1.0%,P=0.03)。与男性对照组比较,男性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硝酸盐类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终点事件与冠心病(HR=2.56,95%CI:1.19~5.54,P=0.017)、高血压2级(HR=3.29,95%CI:1.14~9.52,P=0.028)、高血压3级(HR=2.77,95%CI:1.08~7.12,P=0.034),高胆固醇血症(HR=2.61,95%CI:1.27~5.36,P=0.00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HR=22.70,95%CI:5.22~98.78,P=0.000)相关。而男性终点事件与年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远期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更多与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关联。
- 李晓利范利胡家宾王强张金花尹慧君白秉学孙沛张旭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女(雌)性
- 老年糖尿病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作用。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3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60~94岁),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两组,不良事件组36例,无不良事件组306例,随访4.4~6.7(5.7±0.9)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为随访期间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死亡及血运重建。分析基线临床资料在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中的差异性及COX回归法分析不良事件与基线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无不良事件组比较,事件组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高、运动减少、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比例升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9,95%CI:1.03~1.15,P=0.00)、高胆固醇血症(HR=2.47,95%CI:1.25~4.87,P=0.01)和缺血性脑卒中病史(HR=1.99,95%CI:1.01~3.94,P=0.05)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年龄、高胆固醇血症与60岁之前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远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提示糖尿病患者中,及早干预高胆固醇血症对预防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尹慧君李晓利范利张金花徐成孙沛白秉学张旭
- 关键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糖尿病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远期预后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的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0年4月220例糖尿病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1月)的老年患者,采用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光比浊法诊断阿司匹林抵抗,于2014年12月份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日期(53.45±20.16)月。终点事件为随访期间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事件。结果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14.5%(32/220),阿司匹林抵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16/32),阿司匹林不抵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5%(4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vs.25.5%,P=0.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是非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2.19倍(CI=1.07-4.54;P〈0.01),经多因素Cox回归法校正,阿司匹林抵抗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仍然是非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2.14倍(CI=1.16-3.96;P=0.02)。结论光比浊法诊断的阿司匹林抵抗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分子标识和预告因子。
- 李晓利范利崔华张金萍张金花王强张雪张旭
-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