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4002)

作品数:16 被引量:237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建平吴秀玲孟大维熊庆张志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广州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幔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橄榄岩
  • 3篇矿物化学
  • 3篇捕虏体
  • 2篇地幔演化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电子结构
  • 2篇新生代
  • 2篇新生代玄武岩
  • 2篇玄武岩
  • 2篇岩石圈地幔
  • 2篇同位素
  • 2篇子结构
  • 2篇橄榄岩捕虏体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金刚石
  • 2篇克拉通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0篇郑建平
  • 3篇孟大维
  • 3篇吴秀玲
  • 2篇章正杰
  • 2篇李伍平
  • 2篇张志海
  • 2篇熊庆
  • 1篇鲁江姑
  • 1篇樊孝玉
  • 1篇洪大卫
  • 1篇童英
  • 1篇陈曦
  • 1篇陈曦
  • 1篇高山
  • 1篇吴福元
  • 1篇孙凡
  • 1篇苏玉平
  • 1篇陈洪
  • 1篇马强
  • 1篇李金宝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科学通报
  • 2篇Journa...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1
  • 6篇2009
  • 6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刚石包裹体矿物化学特征与华北东部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属性被引量:21
2008年
华北地台金刚石的包裹体中含有丰富的地幔信息。对山东蒙阴、辽宁复县两地金刚石中包裹体矿物包括橄榄石、石榴石、单斜辉石和铬铁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金刚石包裹体矿物的主量元素显示华北地台至少在古生代金伯利岩侵位时具高度亏损玄武质的难熔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应用适用于石榴石橄榄岩相的单斜辉石温压计对金刚石包裹体中透辉石进行了计算.得出华北地台金刚石形成于1083~1194℃、5.3~6.1GPa的地质环境下。蒙阴和复县两地金刚石包裹体所反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虽然部表现为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同时。通过对华北东部古生代与新生代地幔矿物的主量元素及地幔热状态的对比,结合现有的地幔岩石学和地幔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认为软流圈物质对古老岩石圈地幔的侵蚀作用能较好地解释华北岩石圈减薄。
殷莉张瑞生郑建平
关键词:金刚石包裹体岩石圈地幔
Comparison of mantle-derived matierals from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settings:Implications for destructive and accretional processe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被引量:51
2009年
Cratonic destruction or lithospheric thinning beneath North China makes it as one of the most ideal areas for the studying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ontinent. However, the mechanism, time, range and dynamic setting of the destruction, even the lithospheric status before the destruction, are contentious. The comparison among mantle xenoliths in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different captured times (e.g. 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and locations (e.g. intra-plate or its rim, the translithospheric Tanlu fault or the North-South Gravity Line), and peridotitic massifs within the Sulu-Dabi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belt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dicates that (1) the cratonic lithosphere is heterogeneous i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nd contains mantle weak zones; and (2) the Mesozoic-Cenozoic lithospheric thinning process is complex, including lateral spreading of lithosphere, interaction between melt and peridotite, non-even asthenospheric erosion (huge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the limited lithospheric accretion and thus thickeni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final replacement of the refractory cratonic lithosphere by juvenile fertile mantle. In early Mesozoic, the integrity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as interrupted, even destroy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 mantle wedg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as also metasomatized and modified by melt/fluids revealed from the subducted Yangtze continent. Lithospheric mantle extension and tectonic intrus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lso occurred, accompanied by the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that due to the detachement of the subducted Yangtze continent (orogenic root). During early Cretaceous-early Tertiary, the huge thinning of lithosphere was triggered by the upwelling astheno- sphere due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Since late Tertiary, the cooling of the upwelling asthenosphere resulted in the replacement of the mantle in existence by the newly accreted lithosphere, accompanied with a little thi
ZHENG JianPing
关键词:中生代地球物理学
大别山硬玉石英岩中发现α-PbO2型TiO2超高压相被引量:3
2008年
大陆深俯冲深度对于了解大陆碰撞造山带中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笔者在中国大别山石马地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绿辉石中发现了α-PbO2型TiO2晶体,最近笔者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仪测试技术在中国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硬玉中鉴别出纳米级α-PbO2型结构的TiO2天然超高压相.α-PbO2型TiO2晶体的保存,为超高压变质作用(6~7GPa,730-870℃)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指示陆壳物质的俯冲深度大于170-200km,也指示了俯冲陆壳到地表的抬升,虽然其速率还不能确定,但可能是相当快速的.
孟大维吴秀玲孙凡刘富郑建平
关键词:金红石高分辨透射电镜超高压变质作用
宜昌圈椅埫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与扬子大陆古元古代克拉通化作用被引量:38
2008年
对侵位于湖北宜昌崆岭杂岩中的圈椅埫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圈椅埫花岗岩富硅、碱,贫钙、镁,富集Ga,Y,Zr和Nb,亏损Sr和Ba,表现出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的特征.圈椅埫A型花岗岩的锆石90%是谐和的,并给出平均1854Ma的古元古代岩体结晶年龄.古元古代锆石初始(176Hf/177Hf)i比值为0.280863~0.281134,εHf(t)均为负值(最低为-26.3),亏损地幔模式年龄是2.9~3.3Ga(平均3.0Ga),平均地壳模式年龄高达3.6~4.2Ga(平均3.8Ga).表面年龄为中太古代(2859Ma)的锆石有略高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3.4Ga)但相似的平均地壳模式年龄(3.8Ga).这些数据表明形成圈椅埫A型花岗岩的初始物质非常古老,至少老于2.9Ga,甚至可以追溯到冥太古代.与圈椅埫A型花岗岩形成有关的古元古代地壳熔融事件记录着扬子大陆克拉通化过程,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后-裂解前的伸展作用所引起的深部太古宙地壳拉张垮塌有关。
熊庆郑建平余淳梅苏玉平汤华云张志海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
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矿物化学:华北岩石圈地幔演化被引量:6
2009年
橄榄岩及其中矿物的组成,特别是单斜辉石的微量元素,可以很好的揭示岩石圈地幔性质.在对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详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单斜辉石的激光原位微量元素,讨论了新生代华北内部山带岩石圈地幔特征及其演化机制.阳原地区陆下岩石圈,除个别样品的部分熔融程度为15%~20%外,多数样品<5%,显示该区的地幔演化是不均一的,并表现为饱满与难熔-过渡型地幔的交叉并存.这种共存现象可以用软流圈物质对古老地幔进行不均匀侵蚀、改造和置换作用来解释.
陈曦郑建平
关键词:橄榄岩矿物化学不均匀性
东天山东段同造山到后造山花岗岩幔源组分的递增及陆壳垂向生长意义--Sr、Nd同位素证据被引量:30
2008年
显生宙陆壳垂向生长是一个新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课题。在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本文报导了东天山东段矿物组成、成因类型相似的早古生代同造山花岗岩体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后造山花岗岩体新的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了它们的Sr、Nd同位素差异。前者I_(Sr)值较高(0.7087~0.7288),ε_(Nd)(t)值较低(-5.8~-15.8),模式年龄T_(DM)大(1.29~2.37Ga),显示以古老陆壳物质为主的物源特征;后者I_(Sr)低(0.7069~0.708),ε_(Nd)(t)值高(-3.8~+0.3),T_(DM)较年轻(0.80~1.28Ga为主),显示混有较多的年轻幔源组分;同期的煌斑岩脉I_(Sr)为0.7080,ε_(Nd)(t)值为+4.3, T_(DM)为0.8 Ga。这些特征为探讨显生宙地壳垂向生长提供了良好实例。一般而言,显生宙高ε_(Nd)(t)值后造山花岗岩中的年轻幔源组分至少有3个可能的来源:(1)前造山(前寒武纪)底侵形成的年轻基性下地壳;(2)同造山水平增生的年轻地壳再循环;(3)后造山底侵的幔源岩浆。这3种来源分别揭示了3种陆壳生长方式和时限:前造山垂向生长;同造山水平生长;后造山垂向生长。通常,这3种情况仅仅依据地球化学特征不易鉴别;而通过花岗岩物源演变的对比研究有可能提供鉴别的线索。该区早古生代花岗岩以古老壳源为特点;而地点相同、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相似、侵位深度相近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幔源组分增多,并伴随有辉绿岩、煌斑岩侵入。这种新的年轻组分最可能与新底侵的幔源岩浆有关,它们随后造山花岗岩加入地壳,导致地壳垂向生长,这是造山后垂向生长的一种特征。该研究为中亚造山带后碰撞或后造山陆壳垂向生长的存在提供了一个证据。
王涛李伍平李金宝洪大卫童英李舢
关键词:花岗岩基性岩脉中亚造山带
α-PbO_2型Ti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角度,应用GGA对Ti O2的高压相α-PbO2型Ti O2的晶格参数和电子结构作了比较系统的计算,得到优化后的晶格参数与实验值十分符合。电子结构计算表明α-PbO2型Ti O2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2.47 eV,大于锐钛矿型Ti O2计算的带隙值Eg=2.12eV,主要原因在于α-PbO2型Ti O2结构具有较低的晶体对称性,并且其Ti—O平均键长更长,Ti与O离子的正负电荷数较少,Ti3d轨道与O2p轨道杂化程度较弱。在理论上确认对称性较低的高压矿物—α-PbO2型Ti O2高压相的光催化效果不及常态相锐钛矿型Ti O2好。
刘卫平吴秀玲孟大维于梅花陈洪章正杰郑建平
关键词:高压相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辉南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矿物化学与华北岩石圈地幔演化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吉林辉南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矿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辉南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在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中的意义。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的Mg#和Cr#均表明该区陆下岩石圈地幔主体是饱满的,同时也存在少量过渡和难熔型地幔。单斜辉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配分形式包括LREE亏损、倒U字型REE和LREE富集等不同类型,这些特征说明辉南陆下岩石圈地幔经历了低于10%的分离部分熔融作用,并遭受后期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但个别样品有碳酸岩熔体交代的残留。橄榄石Mg#和平衡温度无相关性,说明辉南陆下岩石圈地幔不存在明显的分层而是交叉并置的。这些地幔特征和华北东部其他地区新生代的主体地幔性质相似,显示饱满地幔和难熔地幔的共存,可能是熔-岩反应、侵蚀作用和上涌软流圈物质冷却转变置换的综合结果。
鲁江姑郑建平
关键词:橄榄岩矿物化学
金伯利岩与金刚石被引量:22
2008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界分布极少,来源最深的一种火成岩——金伯利岩、其中的地幔捕虏体以及金刚石的特征,他们三者有着密切成因联系。金伯利岩岩浆来自深达200km的地幔,地幔内部在高温、高压及低氧逸度的环境下可以结晶出金刚石,当岩浆快速上升时携带了地幔捕虏体及其解体矿物,金刚石也是被携带的矿物之一。除了碳的微粒通过固体扩散形成金刚石外,流体及熔体对金刚石生长过程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路凤香
关键词:金伯利岩金刚石地幔捕虏体氧逸度
共掺杂金红石TiO2的电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对大别山双河、碧溪岭地区硬玉石英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金红石颗粒分别在3280cm-1和3295cm-1出现强的吸收峰.基于前人提出H在金红石结构中以孔道中心(CC)和八面体共边(BOE)方式存在的两种模型,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掺杂(Al,H)和(Fe,H)时金红石相TiO2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根据O—H键的振动频率和O—H…O键中O—O之间距离的经验关系,结合FTIR和计算结果发现修正后的孔道模型(MCC)较为合理.电子结构的计算表明:金红石相TiO2中掺杂(Fe,H)后,Fe的t2g能级和O的2p电子态发生重叠,eg能级参与到导带底部的组成,禁带变窄,从而导致吸收光谱红移.
章正杰孟大维吴秀玲何开华樊孝玉刘卫平黄利武郑建平
关键词: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