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136)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长连韩文迪黄品芳林玮玮刘亦伟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旋多巴在大鼠外周血及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在大鼠外周血及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按高、低剂量单次灌胃给予多巴丝肼(LD+苄丝肼),采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纹状体细胞外液透析液,并于对应时间点采集外周血,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透析液及血浆LD浓度,应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外周血及纹状体细胞外液中LD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纹状体细胞外液相对于外周血LD达峰时间(tmax)延迟,峰浓度(Cmax)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显著减小,半衰期(t1/2)接近。LD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纹状体的比值约2%~3%。结论:大鼠外周血及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的LD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2种环境中LD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其变化规律并不一致。纹状体细胞外液的LD药动学过程与外周血相比存在时间滞后,血药浓度变化不能完全反映LD在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的药动学行为。
- 王长连韩文迪黄品芳刘亦伟林玮玮
- 关键词:左旋多巴脑微透析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
- 左旋多巴中国人群药动学模型的建立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中国人群左旋多巴/苄丝肼复合制剂中左旋多巴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前瞻性收集服用多巴丝肼片的帕金森病(PD)门诊患者稳态谷浓度97例102个血样和健康志愿者13例153个密集血样,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左旋多巴(LD)血药浓度。应用NONMEM软件进行群体药动学数据分析,Bootstrap重复抽样用于模型的内部验证。另收集20例PD患者22个血样点作为验证组进行模型外部验证,计算最简模型和最终模型对验证组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数据采用一房室模型拟合,年龄(AGE)对LD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性别(SEX)、体质量(WT)、给药剂量(TAMT)、合并用药不影响LD的药动学参数。LD的基础模型为:CL(CL/F)(L.h-1)=18.2×EXP[ETA(1)],V(V/F)(L)=48.4,ka(h-1)=2.13×EXP[ETA(2)];最终模型为:CL(CL/F)(L.h-1)=17.9×(55/AGE)0.59×(EXP[ETA(1)],V(V/F)(L)=47.5,ka(h-1)=2.14×EXP[ETA(2)]。CL、V、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7.9 L.h-1、47.5 L、2.14 h-1。Bootstrap重复抽样显示所建立的最终模型稳定、可靠,最终模型对验证组的MPE和MAE较最简模型有显著改善,显示模型有效,且有一定代表性。结论:根据患者的生理用药资料,结合上述模型,可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 林玮玮王长连林翠鸿郭仙忠黄品芳刘亦伟吴钢
- 关键词:左旋多巴群体药动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2011年
- 脑微透析技术是根据小分子物质可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的原理发展而成的可连续、活体对脑内特定部位细胞外液中生物化学物质进行采集的新型采样技术。凭借自身优点,脑微透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动学研究,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综述脑微透析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韩文迪王长连
- 关键词:脑微透析技术药动学
- NONMEM法建立大鼠外周和中枢左旋多巴群体药动学模型
- 2015年
- 目的:建立大鼠左旋多巴(levodopa,LD)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LD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14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低两个剂量组,单次灌胃给予多巴丝肼片。采用脑微透析技术收集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透析液,同时采集外周血;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透析液及血浆LD浓度,并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进行群体药动学数据分析。结果:建立了包含大鼠个体间变异、个体自身变异及体质量、给药剂量等固定效应参数的统计学模型,原始数据估算的参数值均位于Bootstrap估算参数值的2.5%~97.5%范围内,视觉预测评估法显示建模大鼠外周血和中枢纹状体LD浓度基本位于90%百分位数范围之内,所建立的最终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体质量可影响LD药动参数K32。结论: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LD在大鼠中枢及外周血的药动学特点。大鼠给药剂量对LD药动参数无影响,体质量可影响LD药动参数。
- 韩文迪王长连林玮玮黄品芳刘亦伟
- 关键词:纹状体左旋多巴群体药动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环境温度对左旋多巴体外探针回收率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索环境温度对左旋多巴体外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改变灌流液温度与左旋多巴标准溶液的温度,将微透析探针的环境温度分为3种状态:1室温状态:灌流液及左旋多巴标准液均为室温(约24℃);2常规状态:灌流液为室温,标准液温度为体温(约37℃);3体温状态:灌流液及标准液均为体温。分别在3种状态下进行左旋多巴探针回收率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系统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左旋多巴的体外探针回收率。结果在室温状态下为探针对左旋多巴的回收率为(17.5±1.73)%,在常规状态下为(28.3±2.01)%,在体温状态为(45.4±4.82)%,不同环境温度组的LD探针回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环境温度可显著影响体外探针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 韩文迪王长连
- 关键词:左旋多巴微透析温度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