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JY021)
- 作品数:49 被引量:698H指数:18
- 相关作者:蔡银莺张安录余亮亮朱兰兰马爱慧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规划管制下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综述被引量:26
- 2010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耕地资源流失速度加快的基本形势,国家实施严厉的管制制度及措施不断强化对优质农田的保护及管理。然而,采取禁止性或限制性强的规划管制制度,严格限制或剥夺管制区域内相关群体使用资源和空间的权利,如未提供相应的补偿和经济援助,将侵害相关群体的发展机会及利益,导致不同分区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违背环境公平。因此,可以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内土地的发展权利受到限制,给保护区内相关群体带来机会及利益的损失。如何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供给面由非均衡性向均衡性转变的补偿移转制度及举措,构建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重心、研究难点及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及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对国内外当前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权利受限,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加以总结分析,为加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及构建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制度提供借鉴。
- 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基本农田经济补偿
- 城镇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与农产品的需求及补偿意愿——基于消费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研究城镇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需求及补偿意愿,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居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环境的需求强烈,高达73.08%的受访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有正的补偿意愿;且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与化肥农药施用的限制标准呈正相关关系,补偿额度在3000-8000元·hm^-2之间。(2)城镇居民对化肥农药施用在不同限制标准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有显著的需求缩好,且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去购买;当化肥农药施用量在不同限制标准下,受访居民支付的溢价率均为70%以上,溢价均值在0.76-1.82元·kg^-1之间,价格溢出波动幅度为19.20%~46.20%。(3)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及农产品消费需求意愿主要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因素的硅著影响.
- 牛晓莉蔡银莺
- 关键词:农田生态环境农产品需求意愿
- 规划管制下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知状况及受偿意愿分析
- 基本农田保护具有保障粮食、生态安全,防止城市过度扩张的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基本农田实施规划管制和使用限制,会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本文在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民的受限状况,农民对基本农田保...
- 陈竹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基本农田保护
- 文献传递
- 农民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及规划管制风险的认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武汉市主要基本农田保护区江夏区161份农户的调查问卷,从农户视角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结果表明,农户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直接和主要参与者,其对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意愿也并不明显,因此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浮于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基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时效、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户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
- 聂鑫张银岭汪晗张安录
- 关键词:基本农田保护农民
- 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认知的二重偏差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4年
- 农田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粮食和原材料的生产任务,还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测算上,鲜有涉及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程度。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证,分析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差异,同时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定序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差异的因素。研究表明:(1)农田客观存在的巨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以及多样化的服务功能类型得到了学者们的综合研究,但是农民作为农田的直接保护主体,对其服务功能认知存在二重偏差,即客观与主观的认知偏差、总体认知与分项功能的认知偏差。(2)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田经验、是否听说过基本农田、对保护基本农田是否应有资金补偿的认识等影响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体认知,不同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异。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二重偏差会导致无效的农田生态保护行动,造成决策失误。建议向农业生产者进行宣传,使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目的及具体内容为农民所熟知,进而使得农田生态补偿资金的实际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 胡越陈晓丽张安录朱兰兰蔡银莺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以武汉市的调查为实证被引量:51
- 2011年
- 农业环境政策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激励乡村适宜景观地保护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克服农田生态环境供给的不足,鼓励农户逐渐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以武汉市农户的调查为实证,应用意愿调查法构建模拟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交易市场,从减少农业负外部性行为,对农民放弃一定程度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施用所带来的损失给予补偿的角度,测算出农户对农田生态环境补偿的意愿及额度。研究表明:①当化肥农药施用在减少50%、100%等不同的限制标准下,受访农户愿意生产及供给农田生态服务的人数比例在69.32%~85.25%,并认为政府应分别向农户补偿3928.88~8367.00形hm^2a,与农户按生产经验判断的减产幅度、增加的管理难度和工时相近;②从模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出发,受访农户中愿意生产并供给化肥、农药施用量在不同限制标准下的农产品的比例在54.29%~82.12%,愿意以高出当前普通农产品1.65~2.67元/kg的价格生产环境友好型农产品,价格增幅在42.52%-68.45%。
- 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受偿意愿意愿调查法
- 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农民的土地发展权受限分析——以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被引量:25
- 2012年
-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使管制区域内土地发展权受到限制及影响,给农民等相关群体带来机会及利益损失。本文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五里界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例证,实地调研分析农民对于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权受限的认知、态度及差异,运用期望值函数测算出禁止农田建房、建坟、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及闲置等土地用途管制对农民土地发展权所带来的受限损失。研究表明:①尽管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在我国已施行近二十年,但仍多停留在制度层面,农民的规划知情权及参与程度不够,存在农户不知情被动参与、缺乏经济激励机制的现实状况。②规划管制对于农民土地发展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用途的管制和生产自主性的限制上,从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坟、改园、取土、挖塘、闲置等土地用途管制出发,测算出规划管制给农民土地发展权带来的平均机会损失为20 680元/hm2;以农户认识相对淡薄、日常管制工作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禁止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及闲置荒芜活动的限制性损失为依据,农民土地发展权的年均机会损失在3 763.35-5 426.47元/hm2,为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标准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 蔡银莺余元
-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发展权
- 社会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被引量:17
- 2011年
- 分析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深入研究林业发展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文中以江西为例,利用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林业总产值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本年度营林完成投资、粮食播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和粮食作物产量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显著。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与林业产值呈负相关,其他均为正效应。建议通过增加投资、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社会转型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 刘灵芝刘欣黄悦怡
- 关键词:林业总产值
- 生态功能区域农田生态补偿的农户受偿意愿分析——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被引量:28
- 2015年
-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实证,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损失,确定出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1在对保护性耕作有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分别有84%和70.67%的受访农户愿意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2随着化肥、农药的减少比例从<10%增加到>50%,农户的受偿额度分别由1 125元/hm2·年、3 600元/hm2·年增加到7 250元/hm2·年、9 815元/hm2·年,农户的机会成本分别由688元/hm2·年、2 808元/hm2·年增加到6 298元/hm2·年、9 321元/hm2·年,且在同等减少比例下,农户对农药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都要大于化肥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3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距离城镇的远近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农药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
- 余亮亮蔡银莺
-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
-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基于因子分析法,协调度模型法和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6年-2010年间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探讨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的协调性,以期为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绩效在短期内效果显著,长期内效果逐渐减弱;结合我国粮食分区状况,从空间维度看,管制制度绩效评价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而执行效果相对较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都是粮食主销区;从协调度角度看,在管制制度实施的情况下,大量经济滞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策执行过度,社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政策制度,协调度指数大幅下降,而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则大部分达到了高度协调水平。得出研究结论,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和协调性分析,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分区采取差异化管制政策及措施,提高管制绩效水平,完善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曹瑞芬蔡银莺张安录张雄
- 关键词:土地管理协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