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40075) 作品数:4 被引量:13 H指数:2 相关作者: 梁春阳 杨阳 沈春森 张强 马尚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军区总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及其术后再狭窄的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导致[2]。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置入术(percutanc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stenting,PTAS)均存在再狭窄的并发症,本文就其再狭窄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吴月奎 梁春阳 戴宜武关键词:术后再狭窄 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 基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管病患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灌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诱发电位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灌注状况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接受动脉内膜切除术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监测脑血流变化。将术中TCD的监测预设为"金标准",计算SEP和MEP监测脑灌注不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将SEP和MEP的监测值与TCD进行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前者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监测脑灌注状况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最佳SEP监测阈值。结果 SEP波幅下降超过50%时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91.84%、60.00%、91.84%。SEP潜伏期延长超过10%时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0%、93.88%、70.00%、93.88%。MEP波幅下降超过50%时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97.96%、75.00%、87.27%。SEP、MEP波幅下降,SEP潜伏期延长与TCD的变化呈正相关。ROC提示,SEP波幅较基线值下降51.0%时,能较好地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8%,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0.846-0.990,P=0.024。SEP潜伏期延长〉9.8%时,能较好地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2.9%,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78-0.995,P=0.014。结论 诱发电位监测脑灌注状况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SEP波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监测的敏感度均高于MEP。 喻森 梁春阳 杜少鹏 郭海若 马尚 何子俊 沈春森 杨阳 徐如祥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术中监测 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灌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灌注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出院的59例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SEP联合监测。将术中TCD监测的脑血流状况设为"金标准",在不同的监测时间点,记录两种方法的监测值。通过四格表法计算SEP监测脑灌注不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将SEP与TCD的监测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前者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灌注状况的准确性。另外,通过绘制ROC曲线,寻找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最佳SEP监测阈值。结果 SEP波幅下降>50%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91.84%、60.00%、91.84%,诊断符合率为86.44%。SEP潜伏期延长>10%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0%、93.88%、70.00%、93.88%,诊断符合率为89.83%。结论 SEP可以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连续、实时地进行脑血流监测,能较好地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可以和TCD等监测手段共同使用,或单独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脑血流监测。 喻森 梁春阳 杜少鹏 郭海若 马尚 何子俊 沈春森 杨阳 徐如祥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术中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 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估。结果再开通13例,余7例未再开通。再开通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 RS评分均低于未再开通组(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开通(OR=0.46,P=0.006)及术前NIHSS评分(OR=8.86,P=0.035)与术后3个月m RS评分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较安全,并且可以降低预后残障程度。 梁春阳 徐如祥 张强 沈春森 罗永春 毛锦龙 马尚 杨阳关键词: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