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6-12)

作品数:39 被引量:221H指数:9
相关作者:吕利群曹海鹏杨先乐王浩胡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省水产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单胞菌
  • 14篇气单胞菌
  • 13篇嗜水气单胞菌
  • 11篇草鱼
  • 8篇异育
  • 8篇银鲫
  • 7篇异育银鲫
  • 7篇草鱼呼肠孤病...
  • 6篇药代
  • 6篇药效动力学
  • 6篇病毒
  • 5篇蛋白
  • 5篇芽孢
  • 5篇解淀粉芽孢杆...
  • 4篇水产
  • 4篇免疫
  • 4篇抗体
  • 4篇克隆
  • 4篇呼肠孤病毒
  • 4篇恩诺沙星

机构

  • 41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水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 1篇连云港市海洋...
  • 1篇山东丁马生物...

作者

  • 31篇吕利群
  • 14篇曹海鹏
  • 12篇杨先乐
  • 10篇王浩
  • 8篇胡鲲
  • 7篇何珊
  • 6篇徐丽娟
  • 5篇李梦影
  • 5篇许丹
  • 4篇喻飞
  • 4篇宗乾坤
  • 4篇孙朋辉
  • 3篇侯三玲
  • 3篇王会聪
  • 3篇高晓华
  • 3篇欧仁建
  • 3篇姜有声
  • 3篇张国亮
  • 2篇刘丽玲
  • 2篇许佳露

传媒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水产学报
  • 3篇淡水渔业
  • 3篇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国渔业质量...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原核及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外突VP56蛋白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是当前引起我国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毒株,VP56是其外层衣壳上的唯一突起蛋白并有可能在病毒入侵阶段发挥核心作用,但该蛋白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探讨VP56的生物学功能,分别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研究了VP56的体外表达特性。首先从GCRVJX02W株的细胞感染混合物中抽提总RNA,并通过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VP56,分别克隆至pGEX-4T-3及pFastBacHTA载体上,将质粒pGEX-4T-3-VP56转化至BL21(DE3),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融合蛋白GST-VP56,大小为83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经纯化后免疫老鼠,制备了VP56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和rVP56产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将pFastBacHTA-VP56转化至DH10Bac,成功转座后,提取重组杆粒DNA并鉴定且测序正确后转染SF9昆虫细胞。结果表明,自转染96h起,转染杆粒的细胞生长停滞,不断裂解。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表达重组蛋白His-VP56,大小约为62ku,为可溶蛋白。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了VP56蛋白,制备了抗VP56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VP56蛋白在病毒入侵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盛佳璐宗乾坤喻飞王浩吕利群
关键词:真核表达
免疫刺激诱导草鱼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体外表达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阐明免疫刺激诱导草鱼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体外表达特征,克隆了草鱼TNF-α的c DN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TNF-α,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了His6-TNF-α。利用亲和层析镍柱纯化表达重组蛋白后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了抗草鱼TNF-α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细胞内源性TNF-α。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GCRV(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免疫刺激物Poly(I:C)及LPS处理下不同时间点草鱼肾细胞CIK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NF-α在草鱼肾细胞内翻译水平的表达量基本保持稳定。研究显示经典的TNF信号通路激活因子不能引起CIK细胞内TNF-α蛋白水平的显著变化。
卢翠玉李炎刘庆慧吕利群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多克隆抗体
草鱼肾细胞电转条件的优化及草鱼呼肠孤病毒NS26蛋白的瞬时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先以pEGFP-N1载体质粒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道基因进行电转实验,优化电压、脉冲时间、质粒添加量和电击次数等电转条件,确立最佳条件。实验表明,细胞密度为1.5×107/mL时,取200μl在0.2cm电击杯中进行电击转染,电压为200V,脉冲时间为45ms,添加质粒30μg,电击1次时,转染效果最佳。提取草鱼呼肠孤病毒基因组总RNA,以其逆转录的cDNA作为扩增模板,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出GCRV非结构蛋白NS26的基因片段,重组到pEGFP-N1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EGFP-NS26,将其导入CIK细胞中用电转法高效表达了EGFPNS26融合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NS2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李炎张娅楠吕利群
关键词:电转染草鱼呼肠孤病毒重组质粒
黄颡鱼卵致病性绵霉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传统方法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到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C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游动孢子囊多呈圆筒形、棍棒形或穗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不断从孢子囊顶端释放出来,成团聚集在游动孢子囊口,并经过一个时期的静休后,成团脱落或直接分散在水中游动;次生孢子囊具有典型的侧生现象;藏卵器呈球形或梨形,大多与雄器异枝,少数与雄器同枝,含1?15个卵孢子;成熟卵孢子中生或亚中生,偏生一个大油球。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绵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菌株CBS101.49(GenBank登录号AF11957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6 mg/L和2 mg/L。【结论】首次分离了黄颡鱼卵致病性异丝绵霉菌株YC,并确定了其药敏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欧仁建曹海鹏郑卫东胡鲲许佳露杨先乐
关键词:最小抑菌浓度
嗜水气单胞菌性鲫败血症的盐酸沙拉沙星用药方案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盐酸沙拉沙星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学、药效动力学联合参数,确定盐酸沙拉沙星治疗鲫鱼细菌性疾病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方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给鲫经口灌服不同剂量(20,30,4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于给药后0.5,1,2,4,6,8,10,12,16,24,48h取血清及肌肉样品,研究盐酸沙拉沙星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然后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果,确定盐酸沙拉沙星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合理给药方案。【结果】盐酸沙拉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0.5μg/mL,MBC为2.Oμg/mL,MPC为2.5μg/mL,MSW为0.5-2.5μg/mL。按20,30,40mg/kg剂量给鲫鱼经口灌服盐酸沙拉沙星后,鲫鱼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0,4.0,24.0h;AUC24/MIC分别为8.44,78.20,164.96;Cmax/MIC分别为4.496,6.662,15.294。【结论】40mg/kg灌服剂量能使鲫的血药浓度维持在MPC以上的时间≥(24一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因此建议盐酸沙拉沙星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突变用药方案为:给药剂量40mg/kg,每日给药1次,休药期不低于10d。
宗乾坤徐丽娟吕利群
关键词:盐酸沙拉沙星防耐药突变浓度嗜水气单胞菌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恩诺沙星控制嗜水气单胞菌性鲫败血症的防耐药用药方案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制定防止耐药菌产生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利用近年来提出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选择窗(MSW)这两个药效学(PD)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参数,制定恩诺沙星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研究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参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μg/mL;2MIC、4MIC、8MIC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为(1.67±0.42)h、(2.03±0.17)h、(2.38±0.06)h;MPC为1.125μg/mL;MSW为0.125-1.125μg/mL。根据鲫(Carassius auratus)口灌恩诺沙星后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得出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分别为5 h、9.5 h、23 h。PK/PD综合参数: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24/MIC)分别为137.22、285.15、426.25;峰浓度与MIC的比值(Cmax/MIC)分别为15.05、41.43、52.32。综合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超过(24-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的指标,建议恩诺沙星在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时的给药方案为:给药剂量20 mg/kg体质量,1次/d。根据肌肉内恩诺沙星的药动学方程,药残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所需时间约为25 d,所以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5 d。本研究方案也可广泛用于其他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的制定。
徐丽娟权可艳王浩胡鲲杨先乐吕利群
关键词:出血性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用药方案恩诺沙星
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评价对鲟源嗜水气单胞菌具有优良拮抗效果的解淀粉芽胞杆菌G1的安全性,以期推动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程。通过特异PCR法检测了菌株G1的毒力基因,并采用纸片法分析了其对水产药物的耐药性,观察了其对小鼠和草鱼的毒力。结果表明,菌株G1不含有溶血素基因、肠毒素T基因、肠毒素FM基因;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嘧啶、链霉素、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合磺胺等9种水产常用药物以及呋喃唑酮、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4种水产禁用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中度敏感。此外,菌株G1在105 cfu/g~109 cfu/g注射剂量下对小鼠和草鱼无致病性,对小鼠和草鱼的LD50大于109 cfu/g,为无毒菌株。
安健曹海鹏陈百尧伏光辉吕利群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安全性
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养殖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评价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的安全性,为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法规,在观察了聚维酮碘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抑制作用、对水产益生菌抑菌效果以及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异育银鲫及其养殖水体主要有害理化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在终浓度为6.00~14.00 mg/L时对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小球藻的半数抑制浓度大于14.00 mg/L,对水产益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8~512 mg/L,对大型蚤、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3.44 mg/L、17.63 mg/L。此外,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浓度为74.77 mg/L,而且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聚维酮碘至终浓度为0.20~1.40 mg/L后14 d内,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增加,各浓度组异育银鲫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均缓慢下降。本研究证实聚维酮碘低毒,但考虑到其可能对异育银鲫养殖水体中大型蚤等浮游动物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浓度应不高于1.34 mg/L,在该安全应用浓度内不会引起养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含量的增加。
高晓华曹海鹏侯三玲胡鲲杨先乐
关键词:聚维酮碘大型蚤斑马鱼安全性评价
鲤疱疹病毒Ⅱ型对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显微形态与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体外感染复制特征以及异育银鲫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10 d左右可观察到组织块迁移分离出新的单层细胞,3周左右细胞可覆盖底部面积为25cm2培养瓶的底部;经Cy HV-2悬液感染离体培养的原代细胞,3 d后病毒滴度增殖至106拷贝/m L;在病毒感染6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 HV-2感染原代细胞后,分析前期通过鱼体水平实验鉴定出的与该病毒感染相关的免疫基因:PNP5a、MPO、MHCⅠ、LYZ-C、IL-11、ITLN、PNP5a和DUSP,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在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性的上调,与鱼体水平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了原代培养的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用于构建体外感染Cy HV-2病毒的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y HV-2的感染复制规律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细胞水平筛选抗病毒药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夏思瑶王浩Patorida Podok许丹姜有声吕利群佐野元彦
关键词:异育银鲫原代培养
水产养殖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评价水产养殖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安全性。方法:参照《GB/T21805-2008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13266-91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7-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渔药临床试验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及相关法规,观察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型蚤、斑马鱼和草鱼的急性毒性,分析了其对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在终浓度为0.2~2 000mg/L时对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小球藻的半数抑制浓度大于2 000mg/L,而且其对大型蚤、斑马鱼和草鱼的半数致死浓度也大于2 000mg/L(或mg/kg体重)。此外,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至终浓度为0.2~2 000mg/L后14天内,各浓度组的氨氮含量、硫化物和pH均缓慢下降,仅亚硝酸盐氮含量稍微升高后逐渐缓慢降低,但这些理化因子的变化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加入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实际无毒,对养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和pH等理化因子的影响均控制在虾虎鱼仔鱼、黄颡鱼、白斑狗鱼、克氏原螯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安全浓度范围内,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曹海鹏卫若鹏何珊吕利群
关键词:水产养殖解淀粉芽孢杆菌微胶囊安全性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