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245)

作品数:2 被引量:103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博庞德良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去工业化
  • 1篇莱比锡
  • 1篇郊区化
  • 1篇工业化
  • 1篇城市发展
  • 1篇城市规划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庞德良
  • 2篇徐博

传媒

  • 2篇经济学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增长与衰退:国际城市收缩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92
2014年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引入城市收缩的研究将为学者专家和政府规划部门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采取的顶层设计,这与德国等欧美国家收缩城市早期的城市发展主导范式一致。本文通过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城市收缩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认为去工业化、全球化、郊区化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最终将成为全球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虽然中国总体上不存在城市收缩问题,但是不同城市区域却仍然表现出典型的收缩现象。政府应以前瞻的视角预见城市增长与衰退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因势利导以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鲜活机制加强对中小城镇的规划发展与金融支持,科学协调规划的刚性和市场灵活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边缘的无序发展与蔓延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较为现实的选择。
徐博庞德良
关键词:去工业化郊区化
从收缩到再增长:莱比锡与利物浦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在增长与收缩的两极之间存在着一种被城市发展研究忽视的城市演变轨迹:城市发展新阶段开始的同时原有阶段并未完全终止,即便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开始表现为收缩和增长的并存性。本文选择了莱比锡和利物浦两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微观层面分析城市从繁荣到收缩,又从收缩到再增长的内外动因和历史逻辑。研究表明: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并没有严格遵循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对城市发展阶段的预期。传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的衰落,以及特定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导致了城市收缩;人口迁移正平衡和家庭结构转变成为城市再增长的外部动力,而政府通过转变城市治理逻辑,从增强内城的经济实力、提高环境质量、缓解社会冲突以及确保不同区域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平衡等方面确立内城振兴的城市发展规划。
徐博庞德良
关键词:城市规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