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2DFA30360)

作品数:34 被引量:250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超李炎璐吴雷明宋振鑫孔祥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石斑
  • 24篇石斑鱼
  • 24篇斑鱼
  • 15篇云纹石斑鱼
  • 11篇七带石斑鱼
  • 10篇幼鱼
  • 10篇胚胎
  • 9篇胚胎发育
  • 8篇仔鱼
  • 7篇条纹
  • 5篇杂交
  • 5篇摄食
  • 5篇鞍带石斑鱼
  • 4篇盐度
  • 4篇F
  • 3篇营养
  • 3篇畸形
  • 3篇肌肉营养
  • 3篇肌肉营养成分
  • 2篇毒性效应

机构

  • 3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3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烟台开发区天...
  • 5篇天津立达海水...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象山港湾水产...
  • 1篇海南晨海水产...

作者

  • 34篇陈超
  • 29篇李炎璐
  • 14篇吴雷明
  • 13篇宋振鑫
  • 13篇孔祥迪
  • 13篇于欢欢
  • 11篇贾瑞锦
  • 8篇王鲁
  • 8篇刘莉
  • 7篇张廷廷
  • 5篇赵从明
  • 4篇王清印
  • 2篇孙曙光
  • 2篇施兆鸿
  • 2篇梁友
  • 2篇于宏
  • 2篇张春禄
  • 2篇陈建国
  • 1篇张岩
  • 1篇彭士明

传媒

  • 24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水产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饵料对条纹锯鱼旨幼鱼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吴雷明陈超王鲁贾瑞锦赵从明宋振鑫李炎璐曲江波孙涛
关键词:饵料营养分析
盐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 ♀)×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 ♂)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杂交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变化,分为仔、稚、幼鱼3个时期。在本研究条件下,初孵至2日龄为前期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959±0.152)mm,主要特征为卵黄囊和油球未被吸收消化;3–30日龄为后期仔鱼,3日龄仔鱼全长为(2.765±0.108)mm,主要特征是第2背鳍棘与腹鳍棘的绝对长度已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31–45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稚鱼全长为(18.130±1.565)mm,主要特征为内脏器官发育完善、鱼体呈透明状;46日龄后进入幼鱼期,此时全长为(39.850±2.565)mm,体色形成、开始被鳞、体表布满细小的棕色斑点。
张梦淇陈超李炎璐孔祥迪刘莉翟介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盐度胁迫
云纹石斑鱼幼鱼对高能低氮饲料的适应性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幼鱼对高能低氮饲料的适应性,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P35)、40%(P40)、45%(P45),脂肪水平分别为9%(L9)、12%(L12)、15%(L15),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依次标记为P35L9、P35L12、P35L15、P40L9、P40L12、P40L15、P45L9、P45L12、P45L15。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27.09 g的云纹石斑鱼幼鱼81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喂9周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云纹石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且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P40L1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184.59%和1.49%/d;饲料系数、摄食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饲料蛋白质与脂肪水平对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组试验鱼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脂肪水平对肌肉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最高值出现在L15组;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肌肉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L15组活性最高(121.98 U/L),与L9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P45组出现最高值(89.79 U/L);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和饲料脂肪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尿素氮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P35组尿素氮含量为1.97 mmol/L,显著高于其他蛋白质水平组(P<0.05);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和脂肪水平为12%时�
张廷廷陈超邵彦翔李炎璐于欢欢彭士明杨传军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_1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 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 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于欢欢李炎璐陈超孔祥迪张廷廷刘莉徐万土庞尊方李文升
关键词:鞍带石斑鱼幼鱼摄食
七带石斑鱼仔鱼摄食习性的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度的变化,探讨仔鱼摄食习性及光照与摄食的关系。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孵化开口后,投喂3d牡蛎受精卵者比直接投喂轮虫对仔鱼生长有明显的效果;10日龄前,B组在全长、肛前距、口裂宽方面都大于A、C两组,B组全长的特定生长率为4.969%,分别是A、C两组的2.5与2.4倍,生长速度最快;5日龄仔鱼在09∶00~10∶00与13∶00~14∶00时间段,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期,光照强度分别为720~1018lx与865~923lx;4日龄仔鱼其饱食率较低,只有40%达到了3级摄食量,4~10日龄的仔鱼饱食率波动幅度较大,10日龄后开始逐渐上升,13日龄后基本可以达到100%。
吴雷明陈超翟建明杨志李炎璐马文辉宋振鑫孙涛庞尊方孙芳芳
关键词:七带石斑鱼仔鱼摄食习性
养殖2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营养价值与畸形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分析了在工厂化条件下养殖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出现的畸形现象,发现其发育畸形特征可分为脊椎畸形和鳃颌畸形两大类。为了获得其营养学研究的基础资料,采用营养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正常、脊椎畸形、鳃颌畸形3种类型的鱼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品质。结果显示,(1)脊椎畸形与鳃颌畸形鱼的全长、肌肉率分别为(21.97±1.50)cm、(71.12±1.45)%和(22.43±0.12)cm、(71.28±0.39)%,都与正常鱼的指标值(25.70±0.75)cm、(78.58±0.20)%差异显著;(2)3种类型鱼的肌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脊椎畸形鱼的粗脂肪含量为(3.55±0.06)%,与正常鱼和鳃颌畸形鱼(2.71±0.07)%、(2.48±0.01)%差异显著;(3)脊椎畸形鱼的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17.55±0.65)%、83.04,鳃颌畸形鱼分别为(15.89±0.11)%、73.82,低于正常鱼的(19.86±0.52)%和89.25;(4)从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4个方面对3种类型鱼的肌肉品质评价研究表明,上述4个指标值的大小(规律)为正常鱼>脊椎畸性鱼>鳃颌畸形鱼。两类畸形鱼的营养价值低于正常鱼,其中鳃颌畸形鱼的最低。实验还对3类鱼脊椎、鳃颌骨中的Cu、Zn、Fe、Mn、Ca、P等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脊椎中其他各元素间含量差异不显著,仅有Fe、Mn差异显著,说明Fe、Mn可能造成人工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脊椎畸形。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翟介明庞尊方徐万土陈超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畸形肌肉营养成分矿物质
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9
2012年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降,2 d时酶活性最高,10 d酶活性最低。GOT和GP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增加态势,10 d时与同期对照组之间活性差异显著。LDH活性在胁迫前及实验时期差异均不显著。TP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GLU胁迫前期变化未达显著性差异,但10 d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G含量先降后升,胁迫前与实验结束时所测得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CRE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P相似,也随胁迫时间而降低,10 d时只有胁迫前(48.57 34.96)mmol/L含量的22%。低温胁迫对血清离子浓度变化未产生大的影响,实验前、至低温胁迫10 d的测试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研究认为,实验幼鱼能适应跳跃式降温胁迫;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的胁迫有累积效应。在实际生产越冬期间8.0℃低温时间不宜超过10 d。
陈超施兆鸿薛宝贵王鲁李炎璐吴雷明曲江波马爱军
关键词:七带石斑鱼低温胁迫代谢酶生化指标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早期形态与色素变化及添加剂对其体色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斑点,脊椎下方斑点消失,仅在尾椎下方存有1块黑色素斑点。增色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15 d时,螺旋藻粉组与虾青素组全长、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内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3%和6%螺旋藻粉组较对照组的体重值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9%螺旋藻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均高于对照组,除与0.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0.1%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和螺旋藻粉组,并高于组内其他梯度组。经过15 d添加虾青素的幼鱼体色红色素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30 d时,螺旋藻组没有达到增色效果。结果表明,螺旋藻粉对幼鱼生长初期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与养殖时间的增加其效果不明显,出现负效应;添加浓度为0.1%的虾青素可使全长、体重增长率最高并具有明显增色效果。
陈超吴雷明李炎璐宋振鑫梁友翟介明王鲁庞尊方
关键词:色素体色螺旋藻粉虾青素
七带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幼鱼在封闭循环水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被引量:2
2014年
观测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幼鱼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幼鱼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生长特性,用SPSS 17.0软件中的Curve Estimation对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经过122 d的养殖,七带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114.836±25.343)g增加到(213.861±38.604)g,相对增长率为0.707%,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06t3+1.622t+13.954,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436BL2.055;云纹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79.620±13.007)g增加到(238.086±46.307)g,相对增长率为1.631%,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13t2+2.008t+11.540,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018BL3.083。两种幼鱼丰满度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都保持在2.2-3.4之间。
宋振鑫陈超吴雷明李炎璐王鲁翟介明
关键词: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封闭循环水养殖
条纹锯精子超微结构及其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无顶体结构;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在卵壳的动物极精孔区的中央有一个受精孔。在授精后10 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 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
陈超贾瑞锦李炎璐吴雷明宋振鑫赵从明吴坚
关键词:精子卵子精子入卵电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