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J06B01)

作品数:27 被引量:421H指数:11
相关作者:耿涌薛冰任婉侠张黎明刘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人地关系
  • 7篇城市
  • 6篇老工业区
  • 4篇碳排放
  • 3篇能源消费
  • 3篇污染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空间分析模型
  • 3篇环境政策
  • 3篇分析模型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生态
  • 2篇实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碳排...
  • 2篇能值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节能环保...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辽宁省水利水...
  • 1篇沈阳市环境保...
  • 1篇联合国大学

作者

  • 25篇耿涌
  • 20篇薛冰
  • 9篇任婉侠
  • 8篇张黎明
  • 6篇马志孝
  • 6篇郗凤明
  • 6篇刘竹
  • 5篇董会娟
  • 4篇鹿晨昱
  • 4篇张琳
  • 4篇于晓曼
  • 3篇孙露
  • 3篇邴龙飞
  • 3篇刘哲
  • 3篇李春荣
  • 2篇赵红艳
  • 2篇孙丽娜
  • 2篇王美玲
  • 2篇刘祚希
  • 1篇褚丽妹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阅江学刊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丙烯酰胺促进沙化退化草场植被恢复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东北黑土区农牧交错带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草场资源,降低了土地承载能力,导致草场沙化退化严重。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程度地实现沙化退化草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野外小区对比试验和室内分析,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在不同植被条件下施用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后草场植被的生物学性状及物种组成的变化,分析探讨了聚丙烯酰胺促进沙化退化草场植被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植被盖度、株高、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剂量在120 kg/hm2时,聚丙烯酰胺促进草场植被恢复的效果最为突出。
褚丽妹葛岩惠静夷赵国苹吕子超凡久彬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沙化草场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
基于IPCC方法的区域牲畜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沈阳市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由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而引起全球气候异常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甲烷和氧化亚氮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牲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的肠道发酵和粪便是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牲畜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我国现已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走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针对我国现状和区域特点编制牲畜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于我国实施低碳经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基于IPCC方法针对我国区域现状特点,以选取特征值的方法估算了2005-2009年沈阳市农村地区牲畜因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并对5年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5年间由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先升后降总体上升的趋势,2007年的排放量达到最高,为187.14万t;对于牲畜种类排放源的分析中,牛类、羊类、猪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牲畜种类,而马、驴、骡、家禽及兔占据了较少的排放量;对于畜牧业产值的分析中发现,5年间沈阳市的畜牧业增长了79.5%,2007-2009年沈阳市的畜牧业逐渐走上了产业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的发展道路。
刘哲邴龙飞刘晔
关键词:牲畜温室气体IPCC
基于能值理论对于不同种类产业集群的对比研究
2013年
能值理论与研究方法是当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理论和方法,由于其能值可以作为统一标尺衡量不同质别的能量被认为是连接生态学与经济学的桥梁。能值理论与方法经过了30余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复合和单一系统评价中,但用于对产业集群的功能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文章以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个不同种类的产业集群为例,通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于其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能值理论在产业集群系统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同时提出对于当地不同种类的产业集群发展,不仅只注重其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将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刘哲邴龙飞
关键词:能值产业集群
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的辽宁省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被引量:8
2012年
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是碳减排政策制订的基础,从消费视角进行行业碳排放研究日趋重要.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从生产和消费视角解析了辽宁省2007年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视角碳排放量行业集中度高,该视角碳排放总量的78.73%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造成行业生产端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消费视角下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3.79%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上游供应行业的间接碳排放是造成消费端排放的主体.从碳排放强度来看,生产视角下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为9.17t/万元;消费视角下行业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小,均低于3 t/万元.最后针对不同视角下分析结果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对策的侧重点.
赵红艳耿涌郗凤明刘竹董会娟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基于AHP与GIS的城市可持续性测度与空间比较研究——以东北地区35市(州)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以东北地区35市(州)为案例,根据数据源条件,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构建了包含12项指标在内的城市可持续性空间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持续发展指标校正模型,采用AHP分别计算了东北三省35市(州)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度,通过可持续性空间测度与比较,阐析了东北地区35市(州)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可持续性具有地理空间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以沈阳为代表的转型成功的老工业区和以大连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度较高,而边远地区及处于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则相对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明显,对其周边城市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耦合与转换关系,因此,在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必须因地制宜,并且要从城市群或经济区等视角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张琳薛冰鹿晨昱张黎明耿涌孙露
关键词:人地关系空间分析模型
工业城市(沈阳)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沈阳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趋势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由于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碳排放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会持续增长。论文根据《2006年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并且充分考虑没有燃烧充分的燃料,计算了沈阳市2005-2009年能源消耗碳排放,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分解法定量分析了单位GDP能耗、能源结构、经济发展对沈阳市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沈阳市碳排放增长有促进作用,单位GDP能耗降低对碳排放呈现抑制作用,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作用甚微。这说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GDP能耗抑制作用逐渐降低,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
王美玲郗凤明薛冰耿涌董会娟刘竹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以沈阳铁西老工业区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老工业区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是环境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中居住用地标准作为参比值,对沈阳市铁西老工业搬迁区表层(0~20 cm)土壤中8种重金属Cu、Cd、Pb、Zn、As、Hg、Ni和Cr的含量及富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城市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及超标率,并结合Mü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ǎ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相比,铁西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As和Cr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 >Cu >Zn >Pb >Hg >Ni;部分采样点土壤中As含量超过《场地环境质量导则》中限制,是主要的场地修复金属类型;不同功能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其中仅以绿地重金属累积最少,工业区、商住区和交通区累积较为严重,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已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具有极强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Hg为强潜在生态危害。综上所述,铁西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复合积累显著,Cd,Hg和As将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修复的重点污染物。
任婉侠薛冰马志孝耿涌耿涌孙丽娜
关键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
中国农村水环境问题及其展望被引量:13
2013年
中国农村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长远发展的迫切问题,成为国家政策与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水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农村水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与污水处理等3个方面;诸多专家学者从水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管理手段与保护意识、处理技术与环保工程等方向提出了大量的意见,但是较为偏向于局部,鲜有从系统化角度提出水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适应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从数据共享、技术遴选、各方协调、政策规划与投资评估和水质监测5个方面促进水环境管理工作。
于晓曼薛冰耿涌曾祥峰马志孝
关键词:人地关系水管理环境政策生态系统管理
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3年
协同效应研究是近年来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的重要研究领域,为量化评估和统筹制定面向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政策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逐渐成为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的重要政策工具。协同效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的定义阐述、模型建立与案例分析等方面。国际上对于协同效应研究已经进入了由科学研究向决策服务的阶段,是服务区域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科学基础。相比之下,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协同效应研究,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加强协同效应研究,对于科学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薛冰任婉侠马志孝耿涌于晓曼
关键词:气候变化环境政策
中国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驱动力分析——以沈阳市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开展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作用的量化分析,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为例,基于IPCC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方法,对1978—2009年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应用基于Kaya等式和岭回归的STIR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量的人文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沈阳市碳排放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先缓升再略降随后快速增加,2009年的碳排放总量是1978年的4.6倍;人口规模是影响沈阳市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呈同比例变化;城市化显著影响碳排放量,是仅次于人口数量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因子;人均GDP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Kuznets曲线假说;能源强度降低即技术进步因素是碳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任婉侠耿涌薛冰
关键词: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分析STIRPAT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