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142)
-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长安熊德强张玉芬孙习林肖攀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江汉-洞庭平原的地下水资源,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研,构建了包括资源功能、生态功能与地质环境功能属性指标数据层的评价体系。将江汉-洞庭平原划分为4个地下水功能评价区与17个评价亚区,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p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与地质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最后,综合分区与主导功能性分析结果,将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功能划分为可持续性强、较强、一般、较弱与弱5个等级并确定了分布范围。研究成果可为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肖攀喻望胡光明赵幸悦子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 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有限差分格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在求解对流占优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时,为克服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产生的过量和值弥散等虚假数值现象,出现了许多数值方法,其中包括Crank-Nicholson格式、上游加权法和人工扩散量法等。以一维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为例,分析三种差分格式的截断误差、稳定性和收敛性,并通过数值试验,在不同的对流强度下,将不同算法的数值解与解析解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在对流占优较弱时,三种方法都适用,但Crank-Nicholson差分格式误差最小;当对流强度增大时,适用时间步长较小的人工扩散量法;当对流强度较大时,适用时间步长较大的人工扩散量法,或者空间步长较小的上游加权法。该研究可为解决实际问题时算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 焦甜王军霞唐仲华刘耿
- 关键词:有限差分格式解析解
- 贵州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2
- 2015年
-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以及复发性等特点,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环境地质问题。采用野外勘察、室内研究等手段分析了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其塌陷机理模式主要有:潜蚀致塌式、真空吸蚀致塌式及冲爆致塌式,塌陷的出现大多与地下水开采有关,而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塌陷发生机理成因与迫切的地下水开采需求,提出了地下水排泄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思路,通过布井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上游外围构建帷幕墙以溢流方式开采,保证开采量近似等于排泄量,维持主城区地下水流场相对稳定,有效避免由抽水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频繁发生,不仅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开采利用,也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出新的思路,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 肖攀万军伟喻望
-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水资源利用
- 江汉洞庭平原1∶45万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思路及方法探讨
- 2020年
- 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工作,也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直接理论支撑。本文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补充调查相结合,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谋求人-地和谐持续发展”为编图原则,编制了江汉洞庭平原1∶45万水文地质图,图件突出了地下水运动规律,以双层结构表示上下潜水、承压含水岩组,凸显了区域地下水富水层位及其分布特征,为地下水合理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也为城市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指导。
- 赵幸悦子喻望肖攀关义涛姚腾飞
-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 “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25
- 2013年
- 根据73个"巫山黄土"样品的氧化物测试结果,对"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和记录的古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主要的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SiO2+A12O3+Fe2O3)的平均含量大于洛川黄土和甘孜黄土,与洛川古土壤接近,小于安徽宣城风积红土和镇江下蜀土;(2)"巫山黄土"SiO2、Al2O3、Fe2O3、TiO2含量具有随深度逐渐减少,而FeO、CaO、Na2O、P2O5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多的特点;(3)巫山剖面Fe3+/Fe2+比值变化曲线与全铁含量曲线显示明显的正相关,而与SiO2/(Al2O3+Fe2O3)曲线呈反相关;(4)"巫山黄土"的残积系数和风化指数由老到新其量值逐渐变小,而退碱系数的量值却是逐渐变大的;(5)"巫山黄土"堆积时该区古气候总体上较北方黄土堆积时要偏暖湿,沉积物遭受的淋溶及氧化作用强度与洛川古土壤相当,明显强于北方洛川黄土和川西的甘孜黄土,但较安徽的宣称风尘红土和镇江下蜀土要弱。剖面中沉积介质的酸度由下向上逐渐减弱,碱度加强,表生带所遭受的风化作用强度愈来愈弱,风尘堆积的沉积环境则由开始的较为偏湿润逐渐向偏干凉方向发展。(6)"巫山黄土"堆积时期古气候演变还具有阶段性特点,以剖面6~6.5 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古气候总体较上段偏温湿,气候冷(干)暖(湿)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而上段古气候相对较为干冷,气候比较稳定,波动幅度也较小。
- 张玉芬李长安熊德强周耀孙习林
- 关键词:古气候特征长江上游
- 江汉平原东北缘麻城剖面磁化率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了探讨和揭示江汉平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磁学特征和该区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对新近发现的位于江汉平原东北缘的麻城剖面进行了磁化率样品的采集和测试与对应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1)麻城剖面沉积物质量磁化率值偏低,平均值为10.85×10-8 m3·kg-1,全剖面变化不大,为5.76×10-8~23.39×10-8 m3·kg-1,但频率磁化率波动较大,分布于5.35%~50.35%,平均值为24.71%,显示具有较高的超顺磁性颗粒(super paramagnetism,SP)含量;(2)根据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曲线的旋回波动特点,结合年代学测试结果,将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划分为7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初步认为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由湖沼相沉积-湖相沉积-泛滥平原中的沼泽沉积环境的变化.气候经历了温湿-干冷-暖湿-干凉-干冷-温湿-干(旱)偏冷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张玉芬李长安孙习林毛欣高孟秋熊德强王金鑫
- 关键词:磁化率沉积物
-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层格架初拟被引量:10
- 2014年
-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洞庭湖组,上更新统坡头组,全新统沅江组、团洲组、赤沙组。露头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新开铺组、白沙井组、马王堆组,上更新统白水江组,以及全新统冲、湖积层。下更新世华田组与汨罗组、汨罗组与中更新统洞庭湖组、洞庭湖组与上更新统坡头组、坡头组与全新统沉积界面清晰。早更新世次级盆地中心沉降幅度大,沉积物以湖相沉积为主,空间分异明显。中更新世沉降中心向河口迁移,沉积物以冲积、冲湖积为主。
- 陈渡平李长安柏道远何禹蒋启生陈帅奇
- 关键词:洞庭盆地第四纪地层序列地层格架盆地结构
- 长江上游表壳岩系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对三峡贯通的示踪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理论分析表明,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在大河流域沉积物物源示踪及追索河流演化研究中具有独特意义。近年来,随着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物源示踪方法,在判别沉积物物源、重建古水系等方面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同时沉积物全岩的Pb同位素能对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的示踪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通过对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和支流流域钾长石及全岩Pb同位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的即可识别性分析、河流地貌和水文特性对源-汇之间物质的可通达性分析以及流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利用Pb同位素方法来示踪江汉盆地不同时期沉积物的源区,并重建长江水系的演化过程是可行的。最后对开展此项研究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 张增杰李长安孙习林林旭
- 关键词:PB同位素物源示踪
- 清江上游河流发展过程与袭夺模式被引量:3
- 2014年
- 河流如何切开分水岭而实现袭夺过程一直是河流地貌学所关注的问题。清江上游河谷的发育过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河流袭夺的新模式。清江袭夺模式即位于分水岭两侧的相邻盆地水系首先依靠地下水贯通形成地下通道,尔后伏流管道系统不断扩大,最后随着洞穴顶板逐渐塌陷导致地下河出露完成地表水系的袭夺过程,并形成险峻的峡谷地貌。清江袭夺模式有助于解释喀斯特地区河流在切过分水岭时留下的特殊河谷地貌形态,是一种新的河流袭夺方式。
- 田单李长安
- 关键词:地下河岩溶塌陷
- 洞庭盆地古沅江砾石层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野外调查中发现的2处出露较好的古沅江沉积砾石层剖面,即河袱山剖面和黄土山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所出露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并建立了沉积序列。结果表明,古沅江砾石层在地貌上表现为古,十积扇,但该古)十积扇并不是一期冲积扇。依据2个剖面的岩性特征与沉积特征,以岩性层作为对比标志层,将剖面划分为3期,十积扇。河袱山剖面第2层与黄土山剖面第2层构成第1期冲积扇,表现为扇顶一扇中相;河袱山剖面第3、4层与黄土山剖面第3~6层构成第Ⅱ期冲积扇,该期,十积扇较完整,表现为完整的扇顶一扇中相以及部分扇缘相;河袱山剖面第5层与黄土山剖面第7~9层构成第Ⅲ期冲积扇,表现为以扇顶相为主的扇顶一扇中相。该古冲积扇的成因类型表明)十积扇形成时的气候较为湿润;以砾质为主的沉积物则说明当时洞庭盆地周缘的地形较现在陡峻,古沅江也具有更强的搬运能力。
- 赵举兴李长安许应石
- 关键词: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