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6050)
-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6
- 相关作者:范浩军段镇基芦燕李辉刘源森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钢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纳米SiO_2鞣革方法及工艺平衡研究(I)(续)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对皮坯鞣前预处理工艺、鞣制工艺的优化及鞣革效果的评价,提出了纳米SiO2,鞣革方法及其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鞣制前的预处理、鞣制时纳米SiO2的用量、pH值及作用时间,对鞣革效应和成革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鞣制终点的pH值控制在5~6时,鞣制时间大于10h,SiO2的含量控制在质量分数5%左右,成革收缩温度(Ts)能达到93℃。扫描电镜分析(SEM)表明:当纳米SiO2含量适中时,SiO2粒子在革纤维间分布均匀且粒径在纳米尺度内;当SiO2含量较高时,SiO2粒子在革坯面聚集,粒径在400nm左右。纳米SiO2鞣革的成革颜色洁白,柔软丰满,粒面平细,力学性能达到无铬鞣标准。
- 芦燕范浩军李辉罗朝阳刘源森段镇基
- 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通过研究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相互作用以及ECPA助鞣的革坯铬结合牢度,探讨了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ECPA助剂先与胶原上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氨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使用过程中,助剂中多种官能团与胶原及三价铬配位,使胶原对Cr3+的结合量,结合牢度提高,这些协同作用是铬鞣助剂ECPA助鞣能力强的关键。
- 栾世方范浩军石碧孙兵段镇基
- 关键词:铬鞣助剂鞣制机理高吸收
- 胶原侧基修饰及铬的高吸收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分别应用含羧基的噁唑烷和乙醛酸对皮粉进行化学改性,提高对铬鞣剂的吸收率以达到减少铬鞣污染的目的。结果表明,在303K,pH值为4.5条件下,白皮粉对铬吸收量w(Cr3+)/w(皮粉)为15.91mg/g,低于乙醛酸改性皮粉的铬吸收量25.45mg/g和噁唑烷改性皮粉的铬吸收量33.57mg/g。含羧基噁唑烷改性皮粉吸收铬共分两个阶段进行:一个快速初级阶段和缓慢的第二阶段。快速阶段约1h,吸收量为50%;4h后基本达到吸收平衡,此时吸收量为33.07mg/g。在303,308,313,318K条件下噁唑烷改性皮粉最高吸收量分别为33.57,37.78,45.5,57.14mg/g。乙醛酸、噁唑烷与胶原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等基团引入皮胶原,增强了胶原对铬的吸收能力。
- 刘源森范浩军芦燕石欢欢罗朝阳
- 关键词:胶原乙醛酸
- 纳米SiO_2鞣革方法及工艺平衡研究(Ⅰ)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对皮坯鞣前预处理工艺、鞣制工艺的优化及鞣革效果的评价,提出了纳米SiO2鞣革方法及其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鞣制前的预处理、鞣制时纳米SiO2的用量、pH值及作用时间,对鞣革效应和成革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鞣制终点的pH值控制在5~6时,鞣制时间大于10h,SiO2的含量控制在质量分数5%左右,成革收缩温度(Ts)能达到93℃。扫描电镜分析(SEM)表明:当纳米SiO2含量适中时,SiO2粒子在革纤维间分布均匀且粒径在纳米尺度内;当SiO2含量较高时,SiO2粒子在革坯表面聚集,粒径在400nm左右。纳米SiO2鞣革的成革颜色洁白,柔软丰满,粒面平细,力学性能达到无铬鞣标准。
- 芦燕范浩军李辉罗朝阳刘源森段镇基
- 纳米SiO_2鞣革的防霉性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以聚合物或改性油脂作为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分散载体,可以将纳米粒子前驱体引入革纤维间隙间;纳米前驱体在一定pH条件下水解原位产生无机纳米粒子,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间的有机-无机杂化作用,实现对生皮的鞣制。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对成革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无机纳米粒子在革纤维中的尺寸大小及其分布,并选择黄曲霉、黑曲霉和拟青霉作为代表菌种,采用圆片培养皿法,研究纳米粒子的引入对成革防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在蛋白质纤维中分布均匀,粒径小于150 nm;与铬鞣革相比,纳米鞣革对黑曲霉和拟青霉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铬鞣革培养3天开始有霉菌生长,而纳米SiO2鞣革培养4天也没有霉菌生长,显示了良好的防霉性能。
- 李辉周荣清范浩军芦燕
- 关键词:纳米SIO2鞣制皮革防霉性
- 铬鞣助剂OXD-I的应用工艺优化及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通过改变OXD-I铬鞣助剂的应用工序、用量、提碱终点的pH值以及铬鞣剂用量等应用条件,对OXD-I的应用工艺进行了优化。进而研究了OXD-I助剂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OXD-I助鞣的革坯的铬结合牢度,探讨了OXD-I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OXD-I助剂的优化工艺为:2%的OXD-1在铬鞣前加入,KMC铬鞣剂用量为5%,鞣制终点pH值控制在4.0左右;废液中Cr2O3可降至0.18g/L,铬吸收率达到97.0%。革坯染色性能优良,丰满性良好,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均能明显高于普通铬鞣革;OXD-I的高吸收机理为:OXD-I助剂先与胶原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胺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鞣制过程中,助剂上羧基与胶原侧链羧基等共同与三价铬配位,形成了交联配位结合、单点配位结合以及环状螯合等不可逆结合,这些协同作用使OXD-I助剂具有很强的助铬吸收能力。
- 栾世方范浩军孙兵
- 关键词:铬鞣助剂噁唑烷鞣制机理
- 纳米SiO_2鞣革方法和鞣性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4年
- 以易于在水中分散的聚合物或改性油脂 (引入亲水基团 ) ,作为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分散载体 ,借助聚合物或改性油脂的分散、渗透、扩散作用 ,将纳米粒子前驱体引入革纤维间隙中 ;然后在特定pH条件下 ,前驱体水解原位 (in-situ)产生无机纳米粒子 ,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间的有机 -无机杂化 ,实现了对生皮的鞣制。该工艺路线简单、易行 ,成革的收缩温度高于 95℃。
- 范浩军何强彭必雨刘洪缔石碧
- 关键词:纳米SIO2有机-无机杂化
- 蛋白质-无机纳米杂化制备新型胶原蛋白材料被引量:12
- 2004年
-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胶原蛋白 SiO2有机 无机纳米杂化材料。FT IR研究表明:正硅酸乙酯(前驱体)水解产生的高表面活性微粒和精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侧基的—CN基团发生了键合反应,并生成了新的化学键Si—C,同时前驱体水解产生的Si—OH和蛋白质分子的侧基CH—OH间也可发生缩合反应,因而在有机相和无机相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的尺寸随介质pH值和SiO2含量的改变而改变,当SiO2含量<3%且控制pH值3~3.5,生成纳米粒子的尺寸均在50~80nm之间;前驱体水解后产生的SiO2粒子在蛋白质中分散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当SiO2含量高且水解速度较快时,无机粒子的尺寸分布略宽且高于100nm。无机纳米粒子的引入,使得胶原蛋白的水溶性降低,耐酸、碱稳定性、耐酶水解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范浩军石碧段镇基
- 关键词:蛋白质纳米SIO2有机-无机杂化
- 纳米SiO_2鞣革方法及工艺平衡研究(Ⅱ)被引量:1
- 2008年
- 对纳米SiO2鞣制后的革坯进行复鞣、选择性填充、染色及加脂的工艺平衡研究,同时对纳米SiO2-有机膦、纳米SiO2-Al结合鞣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纳米SiO2鞣革工艺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复鞣、加脂材料的选择对成革的性能影响明显,采用具有反应活性的阳离子型三聚氰胺复鞣剂和分子尺寸小,易于渗透、结合的加脂剂进行复鞣和加脂,成革柔软、丰满,力学性能优良,色泽饱满。在结合鞣方案中,纳米SiO2-有机膦结合鞣有较明显的优点,成革综合性能优良。结合鞣时铝鞣剂的较适用量为2%~4%(以Al2O3计),有机膦的用量为1.5%~2%。
- 芦燕范浩军李辉罗朝阳刘源森段镇基
- 关键词:纳米SIO2鞣剂结合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