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6064)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江凌胡燚朱丽英田丹碧林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脂肪酶
  • 3篇纳米
  • 3篇纳米金
  • 2篇海藻糖合成酶
  • 2篇合成酶
  • 1篇点突变
  • 1篇丁酸
  • 1篇丁酸梭菌
  • 1篇定点突变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药物控制释放
  • 1篇乙基
  • 1篇诱导剂
  • 1篇脂肪酶活性
  • 1篇溶胀

机构

  • 10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篇江凌
  • 4篇朱丽英
  • 4篇胡燚
  • 3篇田丹碧
  • 3篇徐娴
  • 3篇林明
  • 2篇张卫
  • 2篇黄和
  • 2篇李霜
  • 2篇汤燕
  • 2篇刘佳
  • 2篇李燕萍
  • 1篇刘维明
  • 1篇陈晨
  • 1篇林东强
  • 1篇张洋
  • 1篇张红漫
  • 1篇姚善泾
  • 1篇宋萍
  • 1篇高振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金生物共轭探针在酶活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纳米生物共轭的酶活探针由于纳米材料的独特光电及电化学性质,多年来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综述总结了纳米金生物共轭探针在检测酶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次讨论了比色法、荧光法以及其他的方法,对其独特的设计进行了解释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简要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以及成功应用于实际应用时所存在的障碍。
田丹碧张卫汤燕江凌刘佳胡燚
关键词:酶活纳米金
基于点击反应的纳米金比色检测还原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纳米金为显色信号元件,利用点击反应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的还原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巯基丙酸修饰纳米金,进而通过酰胺反应分别在纳米金上固定炔基和叠氮基,构建两种不同的功能性纳米金,从而实现对还原糖的定量检测.考察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点击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条件下反应10 min,还原糖的浓度与吸光度比值A650/520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0.0015 μmol/L.本方法可直接用于蜂蜜样品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8.1%~103.6%.
李燕萍李燕萍江凌田丹碧田丹碧
关键词:纳米金还原糖葡萄糖
基于氢键诱导的纳米金比色传感器实时检测脂肪酶活性被引量:5
2015年
以巯基乙酸甲酯(MT)修饰的纳米金(Au NPs)为探针,构建了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脂肪酶活性。在p H 6.5弱酸性条件下,脂肪酶水解MT-Au NPs上的酯键生成带负电荷的羧酸根;在p H 3.0的酸性条件下,探针间会产生强烈的氢键作用使Au NPs聚集,基于此可以检测脂肪酶活性。考察了温度、p H等因素对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MT-Au NPs溶液在650和52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A650/A520与脂肪酶活性大小在3.0×10^-4-4.5×10^-2U/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25×10^-4U/m L(S/N=3)。测定了5种商品化脂肪酶的活性,实验结果与恒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一致,证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刘佳张卫汤燕江凌田丹碧胡燚
关键词:脂肪酶酶活性纳米金氢键
采用可视化方法通透性处理大肠杆菌细胞生产海藻糖合成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一种新的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法——可视化优化方法,对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硫酸粘杆菌素通透性处理重组大肠杆菌BL21生产海藻糖合成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1.40 g/L的硫酸粘杆菌素为渗透剂,35℃渗透处理72 min,即得透性化细胞海藻糖合酶,酶活是传统超声破碎法制得的2.09倍。所得透性化细胞间歇反应时,以30%麦芽糖为底物进行海藻糖转化实验,转化率可达70%,重复使用16批(12 h/批),转化率可保持在65%以上。
崔怀言江凌张文婧唐飞徐娴李霜黄和
关键词:海藻糖合成酶硫酸粘杆菌素
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对药物表观渗透系数的测试(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药物渗透系数是考察复合物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溶解性不同的两种药物扑热息痛和5-氨基水杨酸(5-A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在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中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的渗透性能与其溶胀性能密切相关;复合物膜中壳聚糖和纤维素硫酸钠的配比、相对分子量和pH值对膜的渗透性能和溶胀性能影响显著,以扑热息痛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在模拟胃肠液中对药物的渗透性能.通过调整该复合物膜的配方,可以使该膜分别实现胃、小肠和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朱丽英晏晓琴张红漫林东强姚善泾江凌
关键词: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溶胀渗透性药物控制释放
耐辐射奇异球菌R12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14年
耐辐射奇异球菌(Deinococcus wulumuqiensis)R12在环境胁迫下具有合成海藻糖的能力。采用PCR方法从耐辐射奇异球菌R12基因组中分离得到分子量约1 700bp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为验证其功能而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经IPTG诱导表达出约66kDa的目的蛋白。经酶活检测发现,目的蛋白能够催化麦芽糖一步合成海藻糖。以30%麦芽糖为底物反应1h,进行海藻糖转化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海藻糖合成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值为8.0,转化率达67%,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吴茜杨鑫朱丽英张婧涵徐娴江凌
关键词:海藻糖合成酶克隆
基于脯氨酸理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的热稳定性
2014年
以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LipA)为研究对象,根据从RCSB数据库中获取的晶体结构,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脂肪酶热稳定性位点突变的理性设计。首先,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晶体结构中柔性较高的Loop区域;进而,结合"脯氨酸理论",将位于该区域附近的Gly残基突变为Pro,分析引入Pro突变对LipA热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得到Gly52和Gly158两个突变位点;最后,通过定点突变操作对突变株LipAG52P和LipAG158P进行热稳定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突变株LipAG52P、LipAG158P的比活力分别是野生型LipA的5.6倍和2.7倍,Tm值分别提高了15℃和7℃,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85%和22%。
李晓彤江凌胡燚朱丽英徐娴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定点突变热稳定性
基于分子对接的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制备R-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BCL)不对称酯水解制备光学纯的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NEMPA)的分子机制。通过将立体电子效应的构象约束条件引入计算机分子对接中,在Autodock 4.2软件中筛选到不同烷基链长的(R,S)-NEMPA与BCL活性口袋合适的反应型构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合理解释;基于能量最优、空间互补原则,预测了Val266和Leu287为调控BCL对映体选择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定点突变提高BCL的对映体选择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林明江凌胡燚张洋刘维明
关键词:脂肪酶分子对接
枯草芽胞杆菌乙酰木聚糖酯酶的鉴定及诱导剂对酯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枯草芽胞杆菌CICC 20034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泌的高相对分子质量酯酶进行鉴定,并考察诱导剂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CICC 20034可分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5的酯酶,经蛋白质质谱鉴定为乙酰木聚糖酯酶,单体分相对子质量为3.56×104。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乙酸乙酯和木糖可以显著的促进乙酰木聚糖酯酶的活力,而三丁酸甘油酯和大分子诱导剂——木聚糖、玉米芯粉和壳聚糖对酯酶的活力几乎无促进作用。枯草芽胞杆菌CICC 20034以乙酸乙酯为诱导剂时最高比酶活为0.62 U/mL,为已知报道的野生细菌乙酰木聚糖酯酶的最高酯酶活力。
田倩倩宋萍陈晨林明江凌李霜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诱导剂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glucose using a boronic acid derivative receptor attached to unmodified AuNPs被引量:3
2014年
A simple, cheap and non-enzymatic colorimetric strategy for glucose detection has been design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phenylboronic acid (PBA) derivative, which is coupl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AuNPs) as the colorimetric reporters, and glucose. The PBA-AuNPs hybrid system proposed here exhibits ordered photochemistry behaviors upon the addition of glucose at different pH values. There are two linear regions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for the glucose sensor at different pH values, i.e., between 0.1 mmol/L and 9.8 mmol/L at pH 6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64μmol/L and between 0 and 6.5 mmol/L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48 μmol/L at pH 9, respectively. To test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sensor system, we also applied this assay to detect a glucose sample in the artificial saliva.
Yan-Ping LiLing JiangTao ZhangMing LinDan-Bi TianHe Hua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