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88)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曦张诚陈幸华高力高蕾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细胞
  • 13篇干细胞
  • 11篇造血
  • 10篇造血干
  • 10篇造血干细胞
  • 9篇干细胞移植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急性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病
  • 3篇移植后
  • 3篇异基因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脐血
  • 3篇外周血干细胞
  • 3篇外周血干细胞...

机构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张曦
  • 16篇张诚
  • 15篇陈幸华
  • 14篇高力
  • 11篇高蕾
  • 9篇彭贤贵
  • 8篇孔佩艳
  • 7篇曾韫璟
  • 6篇刘耀
  • 4篇刘红
  • 4篇文钦
  • 4篇龚奕
  • 3篇陈婷
  • 3篇刘嘉
  • 3篇罗晓庆
  • 2篇王庆余
  • 2篇刘焕凤
  • 2篇李忠俊
  • 2篇孙爱华
  • 1篇墙星

传媒

  • 8篇中国输血杂志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中国药房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亦即HLA)全相合的亲缘间或非血缘关系供者是最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张曦李忠俊陈幸华
关键词:HLA单体型造血干细胞相合
血液病患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供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PBSC(MNC>5×108/kg,CD34+>2×106/kg);健康供者的动员效果为MNC(8.25±3.07)×109/L;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MNC最多,为(7.48±2.62)×108/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差,为(5.06±1.50)×108/k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CD34+最多,为(5.36±2.64)×106/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少,为(3.45±0.76)×106/kg。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18—60岁患者采集效果最好,60—65岁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结论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好,健康供者中性别对采集效果无影响;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副作用小。
张曦李忠俊陈幸华张诚高蕾高力龚奕孔佩艳刘红彭贤贵
关键词:血液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输血相关问题被引量:6
2013年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到造血重建这一段时间内,由于移植患者的骨髓重度抑制,引起全血细胞极度低下,因而可导致贫血、出血和严重感染,输血液制品便成为此时间段帮助患者度过造血抑制期的重要支持治疗措施。
张曦张诚
关键词:造血重建成分输血ABO血型不合TA-GVHDCMVTRALI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功能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研究
2013年
目的比较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与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对造血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63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 Gy60Co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hUCBDSCs组(n=21)、hBMSCs组(n=21)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21),分别于移植后1、3、5、7、10、14、21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于照射后7和21 d分别制备股骨骨髓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收集小鼠骨髓细胞并作集落培养。结果 3组小鼠移植后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在3~5 d降至最低,hUCBDSCs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从7 d开始回升,10 d后回升速度与程度提高,21 d时回升接近未照射水平,hBMSCs组从7 d开始回升,回升趋势与hUCBDSCs组相似,21 d后回升程度低于未照射水平,对照组从7 d后开始回升,回升较慢,21 d回升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hUCBDSCs组,hBMSCs组及对照组红细胞均在3 d时降至最低,21 d后恢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回升更快,(P<0.05),hUCBDSCs组与hBM-SCs无甚差异(P>0.05)。集落培养CFU-E、BFU-E、CFU-GM、CFU-GMEM,hUCBDSCs组21 d为(113±6)、(167±6)、(131±6)、(14±4)个,hBMSCs组(46±6)、(141±11)、(118±18)、(10±1)个,对照组为(87±3)、(122±4)、(84±7)、(5±1)个(P<0.05)。hUCBDSCs组所有小鼠均存活。结论 hUCBDSCs较hBMSCs修复造血功能损伤和血小板恢复的作用更佳,hUCBDSCs移植是1种安全有效的促进造血损伤修复的方法。
樊智敏张曦刘耀彭贤贵高力
关键词:人脐血基质细胞人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培养C小鼠
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0例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留取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利用制备好的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细胞。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60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大于7×109,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d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中,4例在DC-CIK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反应,但最高体温均低于39℃(37.8~38.5℃),经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不适反应。患者接受DC-CIK治疗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同期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随访24个月时OS、DFS均显著高于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示该治疗方法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前景。
龚奕陈幸华张曦张诚高力高蕾彭贤贵孔佩艳王庆余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髓样急性
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归纳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硼替佐米的结构性质、作用机制与其在恶性浆细胞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中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述评。结果与结论:蛋白酶体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重要靶点。硼替佐米在骨髓瘤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在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治疗中也取得了进展。以硼替佐米为核心的方案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的疗效值得期待。
高力张曦
关键词:硼替佐米恶性血液病
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引起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科1例亲缘间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移植后第89天出现抽搐、意识障碍、视物模糊、高血压等表现;第106天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双侧脑室旁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T2液体衰减反转序列呈高信号。停用他克莫司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他克莫司后症状反复。给予降血压、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头颅MRI病灶减少、消失。结论:他克莫司可能引起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及时停用他克莫司并有效降压、改善微循环可使病情逆转。
曾韫璟高力张诚陈幸华张曦
关键词:他克莫司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
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某院血液科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500 mg,q12h)治疗,观察其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14/20,70%)患者在治疗2~8周后血小板回升,出血症状好转,但仅有1例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其余患者血小板维持在41×109~81×109L-1之间。14例血小板回升的患者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8周后开始减量,其中有6例患者分别在开始将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减量2~6周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并低于20×109L-1时,换用其他药物治疗;另外8例患者在减量过程中血小板能维持在35×109~68×109L-1之间。20例患者中有6例(6/20,30%)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8周后血小板未恢复,仍低于20×109L-1,换用其他药物治疗。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陈婷张诚罗晓庆刘焕凤刘嘉陈幸华张曦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RITP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每次采用100 mg/m2,每周1次,至少使用4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定期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6例(36.4%)患者在连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1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21例(47.7%)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7例(15.9%)患者在连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达不到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但出血倾向明显改善。显效30例,良好7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为84.1%。治疗有效持续35例,其中2例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肺部感染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至低于50×109L-1,持续有效率为79.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RIT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刘焕凤张诚陈幸华孔佩艳高力刘耀陈婷罗晓庆张曦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声导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声导抗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的31例(47耳)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初筛通过的55耳作为对照组,采用GSI中耳分析仪对两组进行中耳功能测试,收集1000Hz声导抗及250-2000Hz多频率扫描声导抗图。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中耳共振频率、补偿静态声纳值(△B)、补偿静态相位角(△θ)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将试验组47耳和对照组55耳鼓室导抗图的声导纳Y分型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并比较两组的中耳共振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B、△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听力新生)L1000Hz声导纳图Y以单峰型为主;初筛未过新生儿中耳共振频率低于通过初筛新生儿,多频扫描可尝试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
陆金山吾买尔.亚森唐亮丁伟
关键词:听力筛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