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25009) 作品数:9 被引量:146 H指数:6 相关作者: 林伟 王清晨 刘飞 李秋立 石永红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的讨论 被引量:75 2013年 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伸展成因的穹隆和地堑-半地堑盆地。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泛贝加尔-鄂霍次克带、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这些伸展构造记录了大区域上的NW-SE方向伸展,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陆壳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沿拆离断层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除华北东部带给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伸展时段外,各个研究区所涉及的伸展穹隆及其相关的拆离断层所表现的伸展峰期时间均十分相近:位于130~126Ma之间。岩石圈根部的拆沉可能是这个巨型伸展构造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这个模型为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减薄的时限、机制、模式及深部动力学背景提供直接的构造证据。 林伟 王军 刘飞 冀文斌 王清晨关键词:华北克拉通破坏 变质核杂岩 动力学机制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多期构造折返:以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为例 通过对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详尽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期构造折返.它们分别是:(1)碰撞后折返:与造山带加厚岩石圈构造垮塌有关,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NW-SE向的伸展... 林伟 冀文斌 石永红 褚杨 李秋立 陈泽超 刘飞 王清晨关键词:高压-超高压 变质岩石 造山带 文献传递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被引量:2 2016年 四川盆地北西缘的龙门山地区发育了一系列NE-SW走向的逆冲推覆构造,是中国研究薄皮构造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之一,具体表现为沿着山前发育的一系列推覆体和飞来峰.飞来峰的就位时间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表现为中生代推覆就位和在新生代逆冲推覆、滑覆作用或冰川作用下就位.主体上,这些飞来峰的下伏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但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塘坝子飞来峰,其南东缘呈一狭长拖尾状,不整合盖在侏罗纪及协调变形的白垩纪-新生代地层之上,这成为龙门山飞来峰新生代就位最直接、最有力也是最重要的地层学证据.通过野外构造观察和室内岩相学分析发现,塘坝子、白鹿顶飞来峰的前缘是一套角砾状灰岩,为重力作用下崩塌堆积重新胶结的产物,不具备完整地层的特点.从角砾状灰岩胶结物中提取出中亚地区晚始新世以来特有的蒿属花粉,表明这套飞来峰前缘的角砾状灰岩形成时代为晚始新世之后,重新确定其时代为新生代,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早二叠世.目前的野外研究表明,具有完整地层学含义而未破碎的飞来峰主体,所覆盖的最年轻的地层时代仍然是晚三叠世.因此角砾状灰岩与下伏侏罗纪地层的叠置关系,不能作为判定飞来峰就位于新生代的地层学证据,根据目前的地层叠置关系,仅能判定飞来峰就位于晚三叠世之后.角砾岩岩相学特征表明其为崩塌成因,时间为晚始新世之后,表明龙门山在这一时间发生了快速隆升. 薛振华 尚庆华 姜文英 王清晨 李双建关键词:飞来峰 蒿属 薄皮构造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定了每个构造单元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和叠加关系,确定了岩石所记录多期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多期构造变形特点,建立了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河地区构造演化序列。共划分出四期构造可识别的事件(E1-E4),分别代表了E1: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E2:高压-超高压岩石造山带的早期改造过程;E3:北部构造事件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影响;E4: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沿造山带系列构造分析表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带中发育的四期构造事件沿中天山北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期构造事件也有一定的横向可对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期变形事件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建立了整个天山在古生代的构造拼合过程,揭示我国西部洋壳相关的深俯冲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参与深俯冲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变质历史。 林伟 黎乐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关键词: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额尔齐斯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及意义 被引量:16 2013年 额尔齐斯断裂是中亚造山带中的一条重要深大断裂,对于额尔齐斯断裂运动性质一直有着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压扭性断层等不同看法。本文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地质学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组成额尔齐斯断裂带。额尔齐斯断裂带在中国境内是一条宽约20~40km,长约400km,经受不同程度构造作用的强应变带,剪切作用影响范围遍布整个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额尔齐斯断裂带经历了左行走滑和右行走滑两个阶段。结合前人有关韧性剪切带成因型金矿、同构造岩体侵位与变形关系及对变质岩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文认为额尔齐斯断裂带的左行走滑构造形成于早二叠世(283~275Ma)。早二叠世之后,额尔齐斯断裂带叠加了右行走滑事件,其活动时限可能为晚二叠世(260~245Ma),其规模远远小于前期的左行走滑构造。额尔齐斯断裂带走滑活动性质的确定,为二叠纪北疆及整个中亚造山带造山后调整过程中不同的构造方式提供了佐证。 刘飞 王镇远 林伟 陈科 姜琳 王清晨关键词:韧性剪切带 左行走滑 右行走滑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的讨论 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伸展成因的穹隆和地堑-半地堑盆地。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泛... 林伟 王军 刘飞 冀文斌 王清晨关键词:华北克拉通破坏 变质核杂岩 动力学机制 文献传递 越南东北部早中生代构造事件的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25 2013年 越南东北部-海南岛-粤西南构造带整体上呈NW-SE走向展布于华南板块的南缘,是理解华南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作为印支运动代表性地区的越南东北部地区Song Chay构造带上,下古生界浅变质沉积岩、上古生界至早-中三叠世未变质的沉积盖层中都发育向北东逆冲推覆,韧性变形域表现为NE-SW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NE的剪切变形,而脆性变形域则记录了大量NE极性的褶皱和冲断构造。两广交界的云开地体和海南岛地区存在着相同样式的构造变形。关于这期变形的时间,本文通过对野外地层以及所出露不同时期岩体变形特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高质量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在越南的东北部厘定为237~228Ma。这期广泛分布于华南板块南缘构造事件的动力学机制同Day Nui Con Voi(大象山)微陆块与华南板块在早中生代的构造拼合事件相关。本文认为华南板块在早三叠世开始沿着越南东北部的Song Chay缝合带俯冲拼合于Day Nui Con Voi微陆块之下,因此在早-中三叠世时期,在作为俯冲盘的华南板块南缘发育一系列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世印支造山作用结束。因此,华南板块南缘的越南东北部-海南岛-粤西南构造带被一同卷入早-中三叠世同印支板块的碰撞造山体系之中。 陈泽超 林伟 Michel FAURE Claude LEPVRIER 褚杨 王清晨关键词:SONG 逆冲推覆 早中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剪裂缝方向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长6~长8段发育6组高角度天然构造剪性缝,组成3组共轭裂缝系统,分别为走向60°和120°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E-W向;走向150°和75°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NWW-SEE向;走向30°和90°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NEE-SWW向.由于延长组地层的各向异性,走向约75°的裂缝为延长组中段的优势裂缝.地震各向异性计算和成像测井识别得到的裂缝走向玫瑰图均显示:和长6与长8相比,长7中的优势裂缝走向顺时针偏转了约5°.而各层的平面裂缝分布图也显示各层的裂缝密度分布发生了改变.根据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划分岩性,分别统计成像测井的图像识别结果中泥页岩和砂岩中的裂缝.走向玫瑰图结果显示,同一构造背景下,砂岩中的优势裂缝走向和泥岩相比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约10°,和野外露头的节理测量结果一致.由常规测曲线的值带入公式和前人总结的经验数学关系中,计算得到泥岩的内摩擦角较砂岩的大18.6°,因此泥岩的剪裂角较砂岩小约9.2°.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一组共轭剪裂缝的锐角平分线方向与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一致,剪裂缝和最大挤压应力的夹角为剪裂角.而延长组地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近水平,成像测井中识别的剪性天然构造张开缝均为高角度近垂直,由于优势裂缝走向约75°,对应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SEE向,因此砂岩中的NEE至E-W向的裂缝较泥岩中的向逆时针方向发生偏转.根据单井中自然伽马值(GR)的分布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进行了各层砂泥比计算:长6砂泥比0.72;长7砂泥比0.24;长8砂泥比1.04.将长7作为纯泥岩段,长8作为砂泥互层段,计算得到的剪破裂角和成像识别出的裂缝走向差异一致. 马珊 林伟 王清晨 徐辉 王香增 张丽霞 姜呈馥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岩石物理参数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 林伟 黎乐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关键词: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文献传递 Geochronology and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Late Paleozoic to Mesozoic granitoids from northeastern Vietnam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In northeastern Vietnam,Late Paleozoic and Permo-Triassic granitic plutons are widespread,but their tectonic s... Zechao Chen Wei Lin Michel Faure Claude Lepvrier Nguyen Van Vuong Vu Van Tich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