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6084)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8
相关作者:孙君社张中义刘萍柴秋儿苗士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植物乳杆菌
  • 10篇乳杆菌
  • 9篇共轭亚油酸
  • 4篇亚油酸
  • 4篇乳酸
  • 4篇乳酸菌
  • 4篇CLA
  • 3篇发酵
  • 2篇亚油酸异构酶
  • 2篇油酸
  • 2篇羧甲基壳聚糖
  • 2篇壳聚糖
  • 2篇甲基
  • 1篇亚铁离子
  • 1篇叶醇
  • 1篇生成量
  • 1篇铁离子
  • 1篇牛乳
  • 1篇配合物
  • 1篇热降解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华宝食用香精...

作者

  • 12篇孙君社
  • 9篇刘萍
  • 9篇张中义
  • 6篇苗士达
  • 6篇柴秋儿
  • 2篇胡锦荣
  • 2篇张新娜
  • 2篇王淑豪
  • 1篇张秀清
  • 1篇张镇
  • 1篇汤坚
  • 1篇高彦祥
  • 1篇张勇
  • 1篇晁文
  • 1篇郭炎强
  • 1篇顾小红
  • 1篇解万翠
  • 1篇张京声
  • 1篇胡锦蓉
  • 1篇刘晓军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羧甲基壳聚糖亚铁配合物的表征及其对CO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吸附亚铁离子得到亚铁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羧甲基壳聚糖与Fe2+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反应前后两者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将亚铁配合物用于吸附CO,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40℃左右,颗粒度为80目时吸附量最高,可达1.75 mg·g-1。对比发现,羧甲基壳聚糖亚铁配合物较羧甲基壳聚糖吸附CO效果提高4倍以上,且羧甲基壳聚糖亚铁配合物对CO的吸附量高于壳聚糖亚铁配合物。
张新娜孙君社王淑豪张京声苗翠玲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CO
植物乳杆菌对提高发酵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LA)的脱脂牛乳,转化LA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以期提高发酵牛乳中的CLA含量。结果表明:LA诱导可提高发酵牛乳中的CLA产量,发酵温度37℃,CLA生成量和LA转化率为最高。加入葡萄糖、酪蛋白酶水解物,有助于植物乳杆菌LT2-6的生长和提高CLA的生成量。添加0.075%的LA,发酵24h,43%的LA转化为CLA,发酵后牛乳中的CLA含量达到320μg/mL,为普通发酵牛乳的5~6倍。经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气相色谱检测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CLA。
张中义郭炎强刘晓军刘萍孙君社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亚油酸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合成CLA发酵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在5L发酵罐试验数据基础上,对植物乳杆菌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分批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Lo-gistic方程提出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CLA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采用Origin6.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植物乳杆菌合成CLA分批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与试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植物乳杆菌合成CLA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张中义张勇孙君社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共轭亚油酸发酵动力学
一株植物乳杆菌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报道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T2-6)发酵转化亚油酸(LA)生成共轭亚油酸(CLA)的特性研究。微氧环境有利于CLA的生成;温度为37℃、初始pH为7.0、底物LA浓度为0.075%时,菌体生长及CLA生成量较高。时间曲线结果表明,接种后8h,CLA开始生成;发酵24h时,CLA生成量达到最高(0.29g/L),LA转化率为387%。生成的CLA产物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cis11-CLA。
苗士达张中义刘萍柴秋儿孙君社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亚油酸共轭亚油酸
TGA/SDTA、DSC和Py-GC-MS分析叶醇糖苷热降解性质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法(TGA/S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叶醇糖苷的热降解行为及产物进行了研究.TG—DTC曲线显示主要失重区间在230—370℃,峰值为339.8℃,总失重96.9%;DTA显示在290—360℃有一个吸热峰,峰值为339.8℃;DSC显示230~340℃为吸热区间,峰值为301.3℃;Py—GC—MS测定了在200,350,500,650℃各温度下叶醇糖苷裂解的主要产物.在200℃,裂解量很少,350℃时则产生大量的叶醇和少量副产物,随着温度的升高,500℃和650℃时产生的副产物增加,使叶醇糖苷释放叶醇的最佳温度是350℃;热裂解的特征产物是叶醇,说明主要的裂解反应是氧糖苷键的断裂.
解万翠顾小红高彦祥王光雨汤坚
关键词:叶醇热降解DSC
羧甲基壳聚糖对亚铁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吸附亚铁离子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为40℃、pH=4.0、亚铁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 mg/mL、反应时间为10 h时吸附容量最大,可达250 mg/g。对产物的性能进行表征,发现亚铁离子与羧甲基壳聚糖发生了化学配位,配合物结晶度较壳聚糖明显下降,质地变的疏松多孔。
张新娜孙君社刘萍张秀清王淑豪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
乳酸菌制备CLA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我们利用从酸菜汁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8转化亚油酸(LA)来制备共轭亚油酸(CLA)。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06%(wt/vol)的LA作为诱导剂,获得制备CLA的洗涤细胞。以游离LA为底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8的洗涤细胞为催化剂,厌氧环境有利于生成CLA。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7.0、LA浓度2%(wt/vol)、细胞浓度为20%(wt/vol)、30℃,反应64h,CLA的产量最高。反应液中生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CLA和t10,c12-CLA异构体的混合物。
张中义柴秋儿刘萍苗士达孙君社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乳酸菌植物乳杆菌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产物分析被引量:34
2004年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张中义胡锦蓉刘萍苗士达柴秋儿孙君社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乳酸菌植物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发酵脱脂牛乳生成共轭亚油酸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 CLA开始生成,24h 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张中义晁文刘萍孙君社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共轭亚油酸CLA发酵时间生成量甲酯化
一株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鉴定及其特性被引量:9
2004年
从酸菜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共轭亚油酸 (CLA)能力较高的乳酸菌。经鉴定 ,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微氧条件可提高CLA的产量 ,催化亚油酸 (LA)生成CLA的酶受着LA的诱导。 37℃对细胞生长和CLA生成最为有利。对数生长期为 6~ 1 2h ,1 8h后进入稳定期。在 1 4~ 2 2h ,CLA生成量快速增加 ,2 4h时达到最高值。该菌的培养物经萃取、甲酯化后 ,进行了气相色谱分离 ,生成的CLA产物为c9,t1 1 t9,c1 1 CLA和t1 0 ,c1 2 CLA异构体的混合物。
张中义胡锦荣刘萍苗士达柴秋儿孙君社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乳酸菌植物乳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