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J-C131)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杨莉谢佳佳肖云彬蔡晶晶宾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对比超声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新生血管
  • 1篇微泡
  • 1篇靶向
  • 1篇靶向超声
  • 1篇靶向超声微泡
  • 1篇超声
  • 1篇超声评价
  • 1篇超声微泡

机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吴爵非
  • 1篇刘俭
  • 1篇胡广全
  • 1篇廖旺军
  • 1篇宾建平
  • 1篇蔡晶晶
  • 1篇肖云彬
  • 1篇谢佳佳
  • 1篇杨莉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序列靶向超声微泡结合对比超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序列靶向超声微泡结合对比超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声振法制备普通脂质微泡(MB),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RGD肽序列连接在MB外壳,制备成靶向超声微泡(MBRGD).6只接种人肝癌HepG2细胞14 d的裸鼠(模型组)和6只未接种HepG2细胞的正常裸鼠(对照组),经尾静脉弹丸式注射等量MB和MBRGD,两次注射间隔30 min.注射10 min后,分别行肿瘤和骨骼肌的对比超声检查,测量肿瘤和骨骼肌的第1帧对比超声图像的声强度(VI),并对肿瘤组织和骨骼肌组织进行抗αvβ3-整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模型组注射MBRGD和MB后,肿瘤第1帧对比超声图像分别显示显著及轻度的超声显影,VI值分别为17.03±3.58和5.33±1.71,注射MBRGD后的VI值是注射MB的3.18倍(P<0.05).对照组注射MBRGD和MB后,骨骼肌第1帧对比超声图像均无明显超声显影,VI值分别为3.10±0.48和2.90±0.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αvβ3-整合素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高度表达,而骨骼肌组织血管内皮却未见明显表达.结论 应用MBRGD行对比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价肿瘤的新生血管,将有助于肿瘤性质的早期判断.
胡广全杨莉肖云彬谢佳佳吴爵非蔡晶晶刘俭廖旺军宾建平
关键词:靶向超声微泡对比超声新生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