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49)
-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5
- 相关作者:朱康顺单鸿陈俊伟孟晓春蔡明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脾栓塞程度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栓塞程度的提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特别是存在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如何平衡疗效与并发症风险、控制合适的脾栓塞程度一直是PSE操作者面临的难题。
- 蔡明岳曾昭吝黄文薮王皓帆黄明声关守海钱结胜李征然朱康顺
- 关键词:部分性脾栓塞术术后并发症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操作者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汁瘤形成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胆汁瘤形成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3月行TACE/TAE后形成胆汁瘤的6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有无临床症状、胆汁瘤的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63例患者中,52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术后4周~3个月,占82.5%,11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TAE术后3~6个月,占17.5%。63例胆汁瘤形成患者中48例(76.2%)无临床症状,其胆汁瘤直径(2.64±2.20)cm;有症状胆汁瘤15例,胆汁瘤直径(6.98±6.57)cm,有无症状者胆汁瘤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无症状胆汁瘤影像学随访时间37 d至49个月,其中30例(62.5%)大小无变化,13例(27.1%)缩小,3例(6.3%)消失,1例增大,1例胆汁瘤直径3.8 cm、临近肝包膜,发生破裂形成胆汁性腹膜炎,1周后死于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有症状胆汁瘤15例临床表现有黄疸2例,发热11例,黄疸并有发热2例。均行穿刺置管引流,11例(71.3%)缩小,4例消失;14例临床症状缓解后拔管,置管时间53 d^11个月,1例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持续引流18个月仍反复发热。结论胆汁瘤作为TACE/TAE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4周~3个月。无症状者,应定期影像随访,对有症状或临近肝包膜较大的胆汁瘤,应及时穿刺置管引流。
- 曾昭吝蔡明岳黄文薮郭永建陈俊伟王皓帆朱康顺
- 关键词:肝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胆汁瘤并发症
- 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并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36例小肝癌患者。按肿瘤部位,分为特殊部位组(肿瘤位于肝包膜下、肝门区、大血管或重要脏器旁)20例,非特殊部位组16例。所有患者均在TACE后4—6周行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后1个月随访CT或MRI增强检查,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此后每1—3个月随访CT或MRI增强检查,评价局部肿瘤进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及至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特殊部位组20例22个病灶,共行TACE24次,消融治疗26次;非特殊部位组16例17个病灶,共行TACEl8次,消融治疗17次。并发症:特殊部位组发生率为46.2%(12/26),其中严重并发症1例,为左心衰,轻微并发症11例,包括血管损伤6例,肝包膜下出血3例,肝动-静脉瘘2例;非特殊部位组发生率为17.6%(3/17)(P=0.101),均为轻微并发症,包括肝包膜下出血1例、肝动.静脉瘘2例。特殊部位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68.2%(15/22),而非特殊部位组为100%(17/17)(P=0.012)。特殊部位组6个月、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31.8%、40.9%、45.5%、45.5%,平均TTP为14.4个月;而非特殊部位组6个月、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0、0、0、5.9%,平均TTP为3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安全、可行,但术后局部肿瘤进展率较高,需要密切的影像学随访,及时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
- 郭永建黄文薮周斌陈俊伟蔡明岳钱结胜黄明声单鸿朱康顺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肝肿瘤
-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七例诊疗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估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性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资料,经CTA确诊为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接受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患者出院后1、3、6个月接受CTA随访。分析CT影像表现、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CTA可见低密度的动脉内膜片将肠系膜上动脉近端分为扩张的假腔和受压狭窄的真腔,合并腹腔干动脉夹层1例、腹腔干动脉瘤1例;7例均支架置入治疗成功,临床症状缓解。术中于肠系膜上动脉置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共11枚。支架直径6—8mm,长度30~40inm;4例患者置入支架2枚、3例置入1枚。合并腹腔干动脉夹层的患者于腹腔干动脉内置入自膨式金属裸支架1枚,合并腹腔干动脉瘤的患者于腹腔干动脉内置人覆膜支架1枚。术后3个月时随访CTA显示,6例患者夹层假腔血栓形成并吸收消失,合并存在的腹腔干动脉夹层和腹腔干动脉瘤均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再发轻度腹痛,CTA检查证实肠系膜上动脉近端形成附壁血栓并导致管腔狭窄,经持续抗血小板、抗凝治疗3个月后腹痛逐渐消失。患者随访时间1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随访期间支架内未出现血栓形成或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庞鹏飞孟晓春陈俊伟关守海钱结胜朱康顺许长谋姜在波单鸿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 远红荧光蛋白报告基因mKate2对肝癌细胞的标记及荧光成像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制备远红荧光蛋白报告基因mKate2慢病毒,用于标记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进行体外的细胞荧光成像,为肿瘤的活体荧光成像示踪提供基础.方法 以pmKate2-N质粒为模板,将mKate2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V5-DEST;pLenti6.3-mKate2表达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并测定慢病毒的活性滴度;mKate2慢病毒以病毒感染复数(MOI)=6感染HepG2 96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法(FACS)检测感染效率;收集2×106个mKate2-HepG2细胞,通过光学成像系统进行荧光成像,确定最佳成像参数.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mKate2基因序列正确,无突变或缺失;mKate2慢病毒的活性滴度为1.6×106TU/ml;mKate2慢病毒感染HepG2 96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FACS检测显示mKate2的阳性率为93.8%±0.4%;激发光(530±15)nm和发射光(710±28)am为对mKate2-HepG2细胞进行荧光成像的最佳参数.结论 慢病毒能够介导远红荧光蛋白报告基因mKate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高效标记,并且mKate2标记的HepG2能够进行体外细胞荧光成像,可以用于下一步的活体肿瘤示踪研究.
- 李丹沈敏张波李征然庞鹏飞朱康顺王劲黄明声孟晓春单鸿
- 关键词:肝肿瘤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预测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7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因严重血小板减少接受PSE治疗。以其中具有完整腹部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超过1年的3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cT影像后处理软件测量术前脾体积、非梗死脾体积,计算梗死脾体积及脾栓塞比例。对多个可能影响术后血小板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患者脾栓塞比例平均为63.3%。术后1、6个月及1年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值与脾栓塞比例、胆碱酯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梗死脾体积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值(×10^9/L)=-47.723+1.514×脾栓塞比例(%)-0.054×非梗死脾体积(m1)+0.005×胆碱酯酶(U/L),R。=0.808。ROC曲线分析确定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60×10^9/L时,脾栓塞比例及非梗死脾体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2%、211.5ml。结论脾栓塞比例、非梗死脾体积和胆碱酯酶水平是PSE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脾栓塞比例≥68.2%、非梗死脾体积≤211.5ml是确保疗效的重要因素。
- 蔡明岳黄文薮郭永建曾昭吝周斌王皓帆秦潇潇朱康顺
-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栓塞血小板减少
- 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可行性。方法将ALF造模成功的37只SD大鼠分为4组:CCl4组(A组,9只),CCl4/MSCs(B组,9只),CCl4/pHGF组(C组,9只)和CCl4/pHGF+MSCs组(D组,10只)。用携带hr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s(hrGFP-MSCs),并以hrGFP示踪。对C、D组大鼠给予CCl4,同时腹腔注射pHGF;B组和D组造模12h后肝内注射hrGFP-MSCs悬液。对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24h、72h、7天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造模后72h检测血清IL-6、IL-10、TNF-α炎症因子水平,造模后24h取肝组织行HE染色,造模72h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细胞增殖情况。造模后72h后取注射部位肝组织行冰冻切片观察移植hrGFP-MSCs肝内分布情况,对非注射部位肝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rGFP基因含量。结果联合治疗后,ALF大鼠外周血ALT水平降低,IL-6、IL-10、TNF-α炎症因子水平下调,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减轻,肝细胞增殖率增高。造模后72h,B组与D组注射部位肝组织内可见移植的hrGFP-MSCs,非注射部位肝组织未见hrGFP荧光阳性细胞,但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在非注射部位肝组织内检测到hrGFP基因,且D组含量高于B组。结论 pHGF与MSCs联合治疗大鼠ALF的疗效优于MSCs或pHGF单独治疗,可能与pHGF促使其肝内定植MSCs增多有关。
- 赖丽莎陈俊伟朱康顺孟晓春李征然邹艳单鸿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肝衰竭促肝细胞生长素肝再生
- 三模态报告基因的构建、体外标记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像的可行性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三模态报告基因的构建、体外标记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同时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荧光素酶(luciferase2)和储铁蛋白(ferritin)为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enti7.3-ferritin-IRES-luciferase2-SV40-EGFP.基因测序检测基因序列的正确性、慢病毒包装、感染hMSC,建立稳定的hMSC转染细胞系.以未转染hMSC为未转染组,转染hMSC为转染组.2组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中EGFP表达,光学成像系统计数细胞中加入催化底物D-luciferin后Is内发光光子数,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铁染色率,利用MR的T2-mapping序列检测细胞的T2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转染组细胞个数与1s内发光光子数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比较转染组和未转染组之间细胞的铁染色率、MR T2-mapping序列T2值,及转染加铁组与未转染加铁组之间T2值的差异.结果 基因测序显示pLenti7.3-ferritin-IRES-luciferase2-SV40-EGFP基因序列正确.慢病毒成功制备并转染hMSC,建立EGFP+-hMSC稳定细胞系.荧光显微镜可检测到单个转染组细胞EGFP表达,未转染组细胞中未检测到EGFP的表达.1ml不同浓度2.00×106、1.00× 106、5.00× 105、2.50× 105、1.25×105、6.25×104个/ml转染组细胞悬液产生的光子数分别为7.972× 107、3.061×1 07、1.547×107、7.805×106、4.256× 106、1.411×106,二者浓度呈正相关(r=0.993,P<0.01).未转染组细胞中未检测到光学信号.普鲁士蓝染色可见转染组和未转染组中hMSC的铁染色率分别(81.6±5.1)%和(2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7,P<0.01).标记细胞MR成像,转染组细胞T2值为(628.0±23.1)ms,未转染组T2值为(646.5±17.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6,P=0.246).转染加铁组T2值为(488.3±10.7) ms,明显低于未转染加铁组T2值[(520.8±21.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33).结论 构建同时含有EGFP、lucife
- 秦潇潇胡晓俊李征然陈俊伟吴春赖丽莎张丽娜谢佩怡孟晓春朱康顺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显像
- 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双融合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人转铁蛋白受体(TfR)双融合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进行功能鉴定,为活体光学/磁共振双模式成像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TfR基因克隆到pEGFP.C1载体,构建重组pEGFP-C1-TfR质粒。pEGFP-C1-TfR质粒转染293T细胞48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检测TfR的表达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EGFP-TfR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Tf探针摄取和竞争实验检测EGFP-TfR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测序结果显示,EGFP.TfR基因序列正确,无突变或缺失。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TfR高效表达;EGFP-TfR融合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并能够特异介导Tf的内吞。结论EGFP-TfR双融合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且能够高效表达发挥各自的功能,可以用于后续的活体光学/磁共振双模式成像。
- 李丹周斌张波覃杰朱康顺黄明声孟晓春单鸿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基因重组融合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