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留学基金(11080005450423)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相关作者:朱继平王青史本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全新世
  • 1篇海岸
  • 1篇海岸变迁
  • 1篇海盐生产

机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篇史本恒
  • 1篇王青
  • 1篇朱继平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山东北部全新世的人地关系演变:以海岸变迁和海盐生产为例被引量:20
2006年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和海退过程的主要环节,恢复了全新世海岸变迁的具体历程。对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盔形器内壁凝结物的XRF和XRD分析证明,本区沿海商周时期遗址出土的盔形器应是制盐器具,而沿海盔形器密集分布区与6.5—5.0kaB.P.的海岸线基本重合,表明商周时期海盐生产地域应在6.5—5.0kaB.P.和3.4—2.1kaB.P.的两条海岸线之间。本区的海盐生产与海岸变迁密切相关,人类适应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事海盐生产。在6.5—4.0kaB.P.,人类在滨海地带有了初步的海盐生产,开始了适应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早尝试,在3.4—2.1kaB.P.,人类又开始开采地下卤水生产海盐,使现今海拔9-10m以下的广阔地区成为产盐区。本区内陆的山前平原地带则是海盐的主要消费区,也是产盐区所需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供应区。这一分析对研究本区先秦时期的聚落功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本区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视角。
王青朱继平史本恒
关键词:全新世海岸变迁海盐生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