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0ZDXM780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全超朱泓刘政金海燕高扬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天津市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人骨
  • 2篇顶板
  • 2篇牙合
  • 2篇体质人类学
  • 2篇贫血
  • 2篇青铜
  • 2篇青铜时代
  • 2篇缺铁
  • 2篇墓地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畸形
  • 2篇古学
  • 2篇分子考古学
  • 2篇病变
  • 2篇错[牙合]畸...
  • 1篇血型
  • 1篇血型分布
  • 1篇牙病
  • 1篇牙周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天津市口腔医...

作者

  • 9篇张全超
  • 6篇朱泓
  • 2篇刘政
  • 1篇金海燕
  • 1篇顾玉才
  • 1篇段然慧
  • 1篇高扬
  • 1篇周慧
  • 1篇陈山

传媒

  • 4篇人类学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洋海墓地青铜时代居民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及构成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新疆青铜时代居民错畸形的观察,分析古代居民错畸形的发病情况,并与现代居民对比,探讨其历史演进及发病机制。方法:筛选上、下牙列较完整能进行咬观察的49例头骨,以个别正常 为标准进行调查。结果:新疆鄯善洋海青铜时代居民错畸形率为30.61%。Angle错分类中,Angle I类所占比例最大(73.33%);而在毛燮均错分类中,毛氏I类所占比例最大(33.33%)。结论:新疆鄯善洋海青铜时代居民错畸形率较现代居民和较近时代居民的错率低;错畸形是随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发展的;人类的饮食结构与错畸形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刘政高扬张全超朱泓
关键词:青铜时代错[牙合]畸形患病率
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的错[牙合]畸形被引量:12
2003年
本文选择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错畸形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我国魏晋十六国时期古代居民中错畸形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错畸形的患病率为42 53%;在错个体中,前牙拥挤所占比例最大,为56 76%;在Angle氏错分类中,AngleⅠ类所占比例最大,为70 27%;2)错畸形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人类经济类型所决定的饮食结构的改变与错畸形的发病原因有关系。
张全超刘政朱泓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
新疆鄯善洋海青铜时代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调查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对新疆鄯善洋海出土的61例(成年个体45例,未成年个体16例)遗骸进行了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观察。在被调查的成年个体中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为44.4%,未成年个体的患病率为75%,且成年个体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显著。这种病变的高频率现象,很可能与当时单一的饮食结构、低营养水平及不良卫生状况等因素所诱发的缺铁性贫血有关。为深入研究我国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原因提供了一组基础数据。
张全超朱泓
关键词:贫血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人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调查分析
2003年
目的 :研究我国古代鲜卑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原因。方法 :对 2 68例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遗骸进行了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观察。结果 :患有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个体占总观察人数的 2 8.7%,明显高于现代人 ,且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这种病变的高发现象 ,可能与当时的单一饮食结构、低营养水平及不良卫生状况等因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有关。
张全超
关键词:鲜卑人贫血
新疆罗布淖尔古墓沟青铜时代人骨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骨骼中无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羟磷灰石,羟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又是人类饮食结构的潜在表现物,活体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饮食中微量元素的最好体现,而被埋葬的骨骼经过沉积作用后骨骼中微量元素变化较小,是其生前获得微量元素的合理反映。因此分析骨骼内羟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是探索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的重要方法。
张全超朱泓金海燕
关键词:微量元素青铜时代人骨古墓组成成分食物结构
中国边疆地区汉代以后古人骨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近年来,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出土了一些有关古代车师、鲜卑、高句丽、渤海、吐蕃和契丹等族的人骨资料。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组对这些古人骨资料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和分子考古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填补了多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朱泓周慧
关键词:中国边疆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学
辽代萧氏后族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于10~12世纪建立了统一而强大的辽国,是屈指可数的北方古代民族之一。关于契丹族的源流及其种族的构成问题,过去曾经有许多学者从历史、民族、语言、文化等角度入手,提出了许多见解,但关于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顾玉才陈山张全超
关键词:契丹人辽代人骨体质人类学
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人骨的牙病被引量:35
2003年
本文对辽宁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牙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初步探讨了龋病和牙周病的罹患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显示 :(1)龋病的罹患率男女间差异不显著 ,而牙周病的罹患率性别差异显著。 (2 )龋病的罹患率与年龄变化具有一定关系 ,而牙周病的罹患率则与年龄变化关系密切。此外 ,对多生牙、先天缺额牙、融合牙、错位牙、第三臼齿的阻生情况也分别作了记录与分析。
张全超
关键词:墓地人骨牙病龋齿牙周病
新疆“克里雅人”ABO血型分布的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报告了居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中克里雅河下游地区的待识别封闭人群“克里雅人”(93例 )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结果。“克里雅人”ABO血型的分布特征为O >B >A >AB ,与中国西北地区诸省的分布相一致 ,其基因频率为r (0 60 95 ) >q (0 2 0 19) >p (0 1886) ,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张全超段然慧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分布基因频率
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DNA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而形成的新兴的分支学科———分子考古学,利用分子研究技术,对出土的古代可研究对象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和研究。分子考古学对解决人类的起源、迁徙,动、植物的家养与驯化过程以及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重大考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自1998年成立以来,先后对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河北、新疆、青海等地多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了古DNA的提取和分析,初步建立了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的基因库,为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的人群构成、迁徙模式、混杂程度以及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学资料。
朱泓张全超
关键词:古DNA分子考古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