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326)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钦艳方钟燎杨进业李生王学燕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敦大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 陈钦艳李生杨进业方钟燎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脏疾病
- 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李生陈钦艳
- 关键词:乙型肝炎临床分型血清标志物HBV
- 广西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西HBsAg无症状携带者乙肝病毒(HBV)前S基因(PreS)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按现况研究的原理,用三阶抽样法,在广西东、西、南、北、中各选定1个县,然后在每个县选择人口约1 000人的自然村,调查该村全人群HBV感染情况,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HBsAg阳性血清HBV前S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共调查4 513人,HBsAg总阳性率为8.7%(395/4 513),Pre-S基因缺失突变率为4.9%(17/350),男、女突变率(5.1%、4.5%)无显著性差异(2=0.07,P>0.05),25岁以下没有出现缺失突变,突变率在50岁年龄组最高,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人群突变率较高(6%);钦州突变率最高(7.5%),苍梧最低(1.5%),各民族之间、各县之间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Pre-S缺失突变都是框内突变,82.4%(14/17)的突变发生在或涉及Pre-S2的5’端。Pre-S2起始密码发生突变率为6.9%(24/350)。基因型B、C、I和D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分别为6.1%(7/114)、4.1%(9/221)、7.1%(1/14)和0(0/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HBV无症状携带者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较低,PreS1的3’端和PreS2的5’端是缺失突变的好发部位,低年龄组罕见,突变与性别、民族、地理位置和基因型无关。
- 王学燕陈钦艳杨进业莫建军Tim J Harrison方钟燎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 广西那坡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60亿人口中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慢性HBV感染约有2.57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4%。由于HBV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在宿主免疫压力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下,病...
- 任创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 广西隆安县HBsAg与原发性肝癌家系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广西隆安县不同家系人群HBsAg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先证者为基础的家系调查方法,根据先证者血清HBsAg检测结果和患肝癌情况,将先证者为HBsAg(+)肝癌患者的家系成员定为HBsAg(+)的肝癌组(A组),根据1∶1的匹配原则,从本村屯中选择HBsAg(+)的非肝癌及HBsAg(-)的非肝癌作为先证者调查家系成员,分别组成HBsAg(+)的非肝癌组为B组,HBsAg(-)的非肝癌组为C组。对3组先证者的一级、二级亲属进行肝癌患病情况调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sAg。结果 3组共调查42个家系778名家族成员,共采得血液标本246人份。HBsAg阳性率为38.62%(95/246),肝癌发病率为8.74%(68/778)。A组、B组、C组中,组内一级、二级亲属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内肝癌发病率一级亲属显著高于二级亲属(P均<0.05);C组内一、二级亲属肝癌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BsAg阳性率和肝癌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组HBsAg阳性率高于C组(P<0.01),A组肝癌发病率高于B、C组(P<0.01)。结论先证者为HBsAg(+)且患肝癌的家系成员是HBV感染及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接种乙肝疫苗及预防肝癌发生。
- 陈钦艳王学燕方钟燎方孔雄黄坚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家系调查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