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010001)

作品数:6 被引量:11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立平单福华赵昌平田自华秦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小麦
  • 4篇基因
  • 3篇性状
  • 3篇雄性不育
  • 3篇不育
  • 2篇数量性状
  • 2篇温敏雄性不育
  • 2篇光温
  • 2篇光温敏
  • 2篇光温敏雄性不...
  • 2篇QTL定位
  • 1篇多基因
  • 1篇性状基因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育性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小麦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农艺

机构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北京杂交小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5篇张立平
  • 4篇单福华
  • 3篇田自华
  • 3篇赵昌平
  • 2篇孙庆林
  • 2篇田再民
  • 2篇秦娜
  • 1篇叶志杰
  • 1篇李晓燕
  • 1篇张风廷
  • 1篇李云伏
  • 1篇马荣才

传媒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小麦2个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和23个恢复系间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二系杂交小麦产量优势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穗数优势,穗粒数的负效应显著;穗数的遗传受加性效应控制;粒重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穗粒数的遗传表达较为复杂,与雄性不育性状的恢复能力有关;产量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提出了大幅度提高二系杂交小麦产量构成中穗粒数的超亲优势,是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选育的关键。
李晓燕赵昌平叶志杰秦志列张风廷张立平
关键词:杂交小麦产量性状配合力
小麦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小麦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研究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对小麦育种及其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小麦QTL定位原理及前提条件,常用的分子标记,QTL定位常用的作图群体,QTL定位的方法,QTL定位的统计软件和阈值,QTL的作图精度及小麦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小麦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田再民张立平孙庆林单福华田自华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QTL定位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被引量:58
2007年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1,即育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在两个组合中分别为-10.626、-10.068和-14.659、-14.655,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25%和40%。两个组合的多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6.225和5.02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16.67%和13.33%。两个组合的主效基因表现类似,但多基因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环境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的育性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控制。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育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小麦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但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已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成功,文章对小麦雄性不育的分类方法、类型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综述了小麦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秦娜张立平田自华赵昌平单福华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工程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被引量:25
2007年
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为试材,分别在北京顺义(可育环境)和安徽阜阳(不育环境)两种诱导育性表现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并于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5个时期提取小穗组织的RNA,利用DDRT-PCR方法分离不育系在光、温因子诱导下的差异表达mRNA,并通过反向Northern进行验证.对获得的20条差异表达的EST进行了测序和BLAST分析,得到了4个候选基因的片段,对其进行5′Race扩增、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与水稻的DNA修复重组蛋白基因rad50、小麦穗部表达的LRR重复序列型类受体激酶基因、玉米叶片坏死斑点L1s1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9%和88%,另外还筛选到1个未知功能的新基因片段,它和rad50分别在可育和不育环境下表达的mRNA具有相同的5′端编码区,但3′端非编码区序列出现长度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赵昌平张立平李云伏马荣才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秦娜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小麦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研究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对小麦育种及其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进行数量性状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QTL的研究进展,包括QTL定位原理及前提条件,常用的分子标记,QTL定位常用的作图群体,QTL定位的方法,QTL定位的统计软件和阈值,QTL的作图精度及小麦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小麦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田再民张立平孙庆林单福华田自华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QTL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