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7022)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文静邓文喻张江宇李嘉蔚陈伟芳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CD105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肿瘤
  • 1篇子宫
  • 1篇子宫颈
  • 1篇子宫颈癌
  • 1篇子宫颈肿瘤
  • 1篇宫颈肿瘤
  • 1篇变化及意义
  • 1篇CD31
  • 1篇CD

机构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2篇张江宇
  • 2篇邓文喻
  • 2篇陈文静
  • 1篇赵长安
  • 1篇陈伟芳
  • 1篇李嘉蔚
  • 1篇吴爱武

传媒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子宫颈癌中CD105、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演变过程中CD105、CD31的表达情况,探讨CD105、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数目与子宫颈癌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各期子宫颈癌病理中CD105、CD31标记的MVD计数,观察MVD的变化情况。结果 (1)CD105标记的MVD在原位癌、早浸润癌、有无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分别是19.03±2.12、20.52±5.22、28.38±5.86、29.25±4.78,组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用CD31标记的MVD在原位癌、早浸润癌、有无浸润癌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分别是13.40±8.10、17.93±6.95、18.85±8.12、13.50±12.06,组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105作为子宫颈癌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较高。
邓文喻张江宇吴爱武陈文静赵长安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CD105CD31微血管密度
CD_(105)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标本80例,将其按临床分期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30,0期),宫颈早浸润癌组(n=15,ⅠA期),宫颈浸润癌组(n=35,ⅠB~ⅢB);按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n=5),Ⅱ级组(n=35),Ⅲ级组(n=10);按浸润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呈阳性组(n=8),淋巴结呈阴性组(n=4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患者肿瘤间质中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间质的微血管密,在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浸润癌中宫颈癌病理分级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淋巴结呈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检验显示,宫颈原位癌组与早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28)。微血管密度分别在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间无相关性(r=-0.200,P=0.863;r=0.353,P=0.12)。结论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早浸润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张江宇邓文喻陈文静陈伟芳李嘉蔚
关键词:宫颈癌血管生成CD105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