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08080703017)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朝良朱保建魏国清曹甲王在贵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柞蚕
  • 5篇克隆
  • 4篇柳蚕
  • 3篇同源性
  • 3篇同源性分析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克隆
  • 2篇蛋白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抑菌
  • 1篇抑菌物质
  • 1篇抑制剂
  • 1篇异柠檬酸脱氢...
  • 1篇原核
  • 1篇粘液
  • 1篇粘液腺
  • 1篇制剂
  • 1篇生防菌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刘朝良
  • 9篇朱保建
  • 6篇魏国清
  • 6篇曹甲
  • 5篇钱岑
  • 4篇王在贵
  • 3篇吴祥
  • 3篇张洪斌
  • 3篇胡雪芹
  • 3篇汤良文
  • 3篇周炎
  • 3篇姚立虎
  • 2篇刘秋宁
  • 1篇孙辉
  • 1篇朱保健
  • 1篇李旭全
  • 1篇孙茜
  • 1篇田玉敬
  • 1篇刘明艳
  • 1篇陈志斌

传媒

  • 4篇蚕业科学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Co-γ射线辐射对柞蚕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60)Co-γ射线对柞蚕卵进行辐射,探讨了^(60)Co-γ射线辐射对柞蚕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20Gy以下辐射剂最对柞蚕卵孵化率及柞蚕死亡率影响不大,但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孵化率明显降低而死亡率显著升高;血液蛋白质图谱和相关基因序列在辐射前后亦存在差异。这些生物性状的改变说明^(60)Co-γ射线对柞蚕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汤良文刘朝良朱保建魏国清王在贵孙辉姚立虎吴祥周炎钱岑曹甲
关键词:柞蚕生物学特性
生防菌FM4B的鉴定及抗菌物质的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等方法鉴定菌株FM4B并对该菌株抑菌物质粗提液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生理生化实验显示,菌株FM4B属于短短芽孢杆菌,16S rDNA基因的测定与分析表明,FM4B与B.brevis(短短芽孢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5%,故推定FM4B为短短芽孢杆菌。实验表明抑菌物质粗提物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耐高温(90℃)、耐酸碱(pH2~11)、对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不敏感。
胡雪芹芮广虎周雪梅张洪斌
关键词:抑菌物质
柞蚕核糖体蛋白基因S3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核糖体蛋白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的代谢与凋亡、机体免疫、信号转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核糖体蛋白基因S3a的开放阅读框(ORF),ORF序列长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柞蚕S3a蛋白与其它10个物种S3a蛋白的相似性介于72%~99%之间,其中与柳蚕(Actias selene)S3a蛋白的相似性最高。用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柞蚕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柞蚕S3a基因在柞蚕幼虫的血液、中肠、丝腺和脂肪体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柞蚕S3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朱保建刘朝良刘秋宁
关键词:柞蚕基因克隆
柞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保护性酶类。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共编码154个氨基酸,具有Cu/Zn-SOD的保守性结构特征,与家蚕(Bombyxmori)、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以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u/Zn-SOD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81.5%、81.7%、81.5%、66.7%。柞蚕蛹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照射不同时间脂肪体内Cu/Zn-SOD基因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在照射5 min后开始增加,至10 min时为转录高峰,15 min时又呈下降趋势。
姚立虎朱保建刘朝良魏国清吴祥曹甲钱岑汤良文周炎
关键词:柞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同源性分析
柳蚕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09年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根据已报道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DH)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引物,以柳蚕(Actias seleneHubner)蛹脂肪体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了柳蚕IDH基因的部分序列。该序列长1 269 bp,编码412个氨基酸,与家蚕IDH基因的cDNA序列同源性达82.5%。柳蚕IDH与果蝇、赤拟谷盗、斑马鱼、人、大鼠、库蚊、人体虱、恶性疟原虫IDH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0%左右,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柳蚕IDH基因在蛹期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
吴祥刘朝良朱保建魏国清王在贵姚立虎钱岑汤良文周炎曹甲
关键词:柳蚕克隆同源性分析
基于18S rRNA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柳蚕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讨柳蚕Actias selene Hübner与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扩增获得了柳蚕核糖体18S rRNA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391bp和428bp。并采用邻近距离法(NJ)、最大简约法(MP)、类平均聚类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柳蚕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与大蚕蛾科昆虫的16SrRNA基因序列均表现出偏好于碱基AT的倾向。柳蚕与所研究的其它蚕类的遗传距离介于0.016至0.140之间,其中与温带柞蚕Antheraea roylii的遗传距离最小,与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距离最大。而基于鳞翅目昆虫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进化分析显示,柳蚕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10),与蓖麻蚕Samia ricini的遗传距离最大(0.017)。
朱保建刘朝良曹甲李旭全魏国清
关键词:柳蚕RNA线粒体16SRRNA进化分析
微生物来源的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的筛选与分离纯化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筛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可靠的平板透明圈初筛方法和DNS比色复筛方法;以棉铃虫几丁质酶作为筛选靶标并用此筛选模型对500多株菌株进行筛选,筛选出包括A0901#菌株在内的具有几丁质酶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29株。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A0901#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乙醇沉淀、Sevag试剂除蛋白及SephadexG-100凝胶色谱得到一个纯的活性物质,经HPLC检测显示在保留时间15min左右为一单峰,DNS比色法验证其抑制率为54.2%,红外、质谱、元素分析表明此物质的分子式为C9H18O10,并证明其为一个多羟基的化合物。
张洪斌刘明艳田玉敬胡雪芹
关键词:几丁质酶抑制剂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被引量:4
2014年
用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以提高几丁质酶抑制剂的产率。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采用两水平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产几丁质酶抑制剂有重要影响的3个因素:可溶性淀粉、ZnCl2和培养温度,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可溶性淀粉3.76 g/100 mL、NaCl 0.05 g/100 mL、KNO30.1 g/100 mL、K2HPO4·3H2O 0.05 g/100 mL、MgSO4·7H2O 0.04 g/100 mL、ZnCl20.024 g/100 mL、FeSO4·7H2O 0.001 g/100 mL、初始pH 6、温度28.54℃、转速250 r/min。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几丁质酶的抑制率达到67.58%,较原发酵培养基的几丁质酶抑制率提高36.8%。
陈志斌张洪斌胡雪芹张宇琪
关键词:食品保鲜响应面法发酵条件
柳蚕丝素重链基因(Fib-H)cDNA 5′端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柳蚕(Actias selene Hübner)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一种珍稀野生绢丝昆虫。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柳蚕丝素重链基因(Fib-H)cDNA 5′端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序列长819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含有4个保守多聚丙氨酸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与樟蚕(Saturnia japonica)、天蚕(Antheraea yamamai)、柞蚕(Antheraea pernyi)、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和家蚕(Bombyxmori)的Fib-H基因cDNA 5′端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72.5%、65.8%、65.1%、65.1%、47.1%。半定量PCR分析显示柳蚕Fib-H基因cDNA 5′端片段序列在5龄幼虫第1-12天的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曹甲刘朝良朱保建魏国清王在贵钱岑
关键词:柳蚕
柞蚕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HSP70蛋白是受热等因素刺激后而诱导产生的蛋白质,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的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45199),该片段的序列长度为1905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共编码63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等电点和分子量大小分别为5.62kD和69.5kD。具有HSP70的保守性结构特征,与天蚕(Antheraea yamamai)、家蚕(Bombyx mor)、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棉铃虫(Heliothis viriplac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烟草夜蛾(Manduca sexta1)、膜翅目寄生蜂(Cotesia rubecula)的同源性分别为95.7%、78.5%、76.1%、77.3%、76.6%、74.7%、65.9%。根据它们的一级结构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立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孙茜刘朝良朱保健刘秋宁
关键词:柞蚕基因克隆同源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