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08ZCGYSF01700)
-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松孟丽珠于德民周赛君赵秉水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经VEGF-A/VEGFR2途径促进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被引量:5
- 2010年
- 用人胰岛素处理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RF/6A,测定其增殖、迁移、管腔形成情况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与磷酸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胰岛素促进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P<0.01)、促进VEGF-A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活性(均P<0.05);促进VEGFR2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磷酸化(均P<0.01),而对VEGFR1 mRNA的表达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周赛君陈松于珮于德民
- 关键词: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新生
- 血管活性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 2010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的病理基础是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由此引起的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血管活性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及血管紧张素Ⅱ等的异常表达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的直接原因。
- 胡亭陈松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血管活性因子
- 贝伐单抗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2010年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手段之一。近年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PDR取得一定成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既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又可弥补单独注射贝伐单抗治疗PDR的不足。两者联合用于治疗PDR短期内安全有效,但有时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进展,玻璃体再积血,视网膜下出血或视网膜缺血加重,对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许艳陈松
- 关键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
- 胰岛素对RF/6A细胞VEGF受体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和100nmol/L的人胰岛素处理RF/6A细胞,采用MTS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胰岛素对RF/6A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等生物学功能,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EGFR的表达、磷酸化活性。结果:胰岛素可促进RF/6A的增殖、迁移、管腔形成(P<0.05或P<0.01),促进VEGFR2 mRNA的表达和VEGFR2蛋白的磷酸化(P<0.05或P<0.01),而对VEGFR1 mRNA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经VEGFR2信号促进RF/6A细胞血管新生,而VEGFR1信号可能不参与胰岛素诱导的RF/6A细胞血管新生。
- 周赛君陈松于珮于德民
- 关键词:胰岛素脉络膜视网膜血管恒河猴
- 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注射缺氧诱导因子-1α siRNA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小干扰RNA(siRN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用于糖尿病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p Silencer2.1-U6neo为质粒载体,构建HIF-1α.siRNA重组质粒。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39只)。实验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5只)、基因治疗组(12只)和空载体组(12只)。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大鼠均不做转染;基因治疗组和空载体组分别转染HIF-1α.siRNA重组质粒和p Silencer空载体质粒。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分别于干扰后24、48、72h,1wk时计算VEGF蛋白的抑制效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siRNA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为目的序列。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内界膜不完整,新生血管芽、新生血管簇呈垂直状突破内界膜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EGF阳性表达为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正常对照组VEGF蛋白呈弱阳性表达,而DR对照组和空载体组表达明显增强,基因治疗组较DR组和空载体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抑制率24、48、72h和1wk时分别为:27.4%、40.6%、47.5%、64.5%。结论:HIF-1α.siRNA重组质粒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 孟丽珠陈松陈蕾刘艳林锦镛王玉川韩梅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视网膜新生血管
- 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后高眼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61眼)行VRS的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结束时患者的眼压、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23个月。对手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RS术后43例(43眼)患者发生高眼压,发生于术后1d~15个月,发生率为26.7%(43/161);其中48.8%的患者(21眼)为术后暂时性高眼压,51.2%的患者(22眼)需手术控制眼压。患者治疗前平均眼压(34.26±8.76)mmHg(1kPa=7.5mmHg);治疗后6~8周时平均眼压为(17.44±3.79)mmHg;随访结束时平均眼压为(15.58±3.80)mmHg,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血糖水平及前房炎性反应(OR=2.866、3.027;P=0.013、0.028)。与患者年龄、术中填充物的类型、是否一期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再次玻璃体出血及是否联合扣带术等无关。本组患者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成功率90.70%。发生高眼压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08,随访结束时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7。结论 PDR患者血糖水平及前房炎性反应为VRS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 孟丽珠陈松韩泉洪林思勇赵秉水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高眼压
-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毒性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4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为10、30只。糖尿病组采用链脲佐菌霉素(STZ)尾静脉注射方法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选取10只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B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20只大鼠左眼为实验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25mg/ml的bevacizumab3”l,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10d;右眼为实验对照组(D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末次注射后20d,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对各组大鼠行视网膜功能检测;溴化乙锭(EB)染色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各层Thel及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NERG检测显示,A、B、C、D4组暗适应a、b波潜伏期,暗适应b波振幅及振荡电位(Ops)总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一33.165,36.162,19.955,23.243;P值均一0.000);A、B、C、D4组暗适应a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一0.097,P一0.961)。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A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行良好,B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行纡曲、扩张,C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规则、变细,D组大鼠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A组大鼠视网膜层次结构整齐分明,B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结构排列紊乱,c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D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不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Thy一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GCL),极少数位于内丛状层、内核层。VEGF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GCL,少量位于神经纤维层、内核层及视网膜色素
- 许艳陈松
- 关键词:糖尿病
- 缺氧诱导因子一1α小干扰RN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抑制作用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一1α(HIF一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对照研究。以pSilencer2.1-U6neo为质粒载体,构建HIF-1asiRNA重组质粒。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5、39只大鼠。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分别为15、12、12只大鼠。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分别转染pSilencer空载体质粒和HIF-h-lasiRNA重组质粒,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组对照组不做转染。采用实时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大鼠VEGFmRNA的表达。分别于干扰后24、48、72h,1周时计算VEGFmRNA的抑制效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 siRNA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为目的序列。实时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仅见弱的VEGFmRNA表达,糖尿病模型组及空载体组表达明显上调,基因治疗组表达下调;各时间点空载体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0.142,0.151,0.025;P=0.514,0.889,0.882,0.980),基因治疗组较糖尿病模型组及空载体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13.695、11.285、8.253,t=9.437、13.554、11.436、8.228;P值均=0.000);VEGFmRNA抑制率24、48、72h和1周时分别为32.76%、43.60%、47.70%、50.86%。结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
- 盂丽珠陈松刘艳王玉川林锦镛韩梅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缺氧诱导因子1A亚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糖尿病
- 晶状体摘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7年8月行VRS的68例(80只眼),比较摘除晶状体眼同人工晶状体眼与保留晶状体眼的手术效果,随访5~63个月,平均(12.24±9.13)月。结果术后87.27%的保留晶状体眼及68%的摘除晶状体眼视力提高或不变(χ^2=4.191,P=0.062);再次VRS率在保留晶状体组为12.7%,摘除晶状体组20%(χ^2=0.713,P=0.502);解剖复位率在保留和摘除晶状体眼分别为92.73%和96%(χ^2=0.314,P=1.000);保留晶状体组和摘除晶状体组各2只眼发生虹膜红变(χ^2=0.689,P=0.5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摘除晶状体组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和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保留晶状体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摘除并不增加DR再次VRS率和虹膜红变的发生率,但术后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和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增加。
- 王娟陈松张珑俐赵秉水李燕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手术
-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也用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血管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就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对眼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眼压升高、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RRPE)、视网膜脱离(RD)、眼内炎、注射相关损伤、全身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进行综述。
- 孟丽珠陈松
- 关键词: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脉络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