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JY039)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宗晓华陈静漪魏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育
  • 6篇义务教育
  • 5篇义务
  • 5篇农村
  • 5篇农村义务
  • 5篇农村义务教育
  • 2篇政府
  • 2篇教育财政
  • 1篇地方政府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路径
  • 1篇一体化
  • 1篇义务教育财政
  • 1篇义务教育发展
  • 1篇义务教育投资
  • 1篇有益品
  • 1篇育发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外流
  • 1篇失衡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5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宗晓华
  • 5篇陈静漪
  • 1篇魏峰

传媒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统计与决策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在“捆绑”中如何发展——对西南Q县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模式的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是很多地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政策。基于在西南地区Q县的调研表明,该地推动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组织形式、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在帮扶组织的形式和权力结构、受援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模式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扮演引导和服务的角色而不应直接参与管理;城市优秀学校传导给农村薄弱学校的应该是超越具体校情差异的进取精神;农村学校则应立足于农村文化而保持自主性,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办学主体。
魏峰
关键词:捆绑发展办学自主权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政策反思与机制改进——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
2014年
我国当前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政策存在严重的"信息"和"激励"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缺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责任被层层下放,并出现经费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由于激励不相容和激励不足,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出现了低报生均杂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不落实或不能足额落实本级财政的配套资金等现象。改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成效,在机制设计理论视域下,围绕"信息"和"激励"两个因素,应"以县分类"重新划分农村义务教育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区,明确各级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责任,并设计相应的经费分担模式。
陈静漪任维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从城乡分立到城乡一体化——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演进路径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分立的供给机制导致义务教育城乡非均衡发展态势难以逆转。近3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虽然历经从"乡村自给"到"公共财政保障"的转变,但是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并未实质性的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龄儿童依然受到不平等的教育待遇,城乡之间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流动还存在大量的体制和制度性障碍。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的构建已刻不容缓。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改革必须从城乡分立机制设计向城乡统筹的制度设计过渡,从经费供给单向度改革向全方位综合改革过渡,建立城乡学校之间联动发展机制,改变城乡义务教育空间组织形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
陈静漪宗晓华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演进路径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规范理论与构建路径被引量:3
2011年
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已经在政策层面形成共识。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缘起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以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层级之间责任的适当划分以及决策权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为基本内容,具备民主和法治特征。我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严峻问题。应参照公共教育财政的规范理论,以解决政府层级之间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为突破口,渐次纠正市场与政府之间错位与决策权误置的问题,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宗晓华
关键词: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政府决策权
集权趋向与治理失衡——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的制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近30年来,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在供给方面发生了集权趋向的持续改革。随着财政供给主体和管理权的上移,农村义务教育逐渐脱离了乡村社会,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之于乡村社会的"悬浮"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失衡。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水平和质量,在供给机制设计上不宜进一步集权,而要提高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途径是促进县乡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型,并提高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同时对乡村社会进行制度化赋权,重构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治理结构。
陈静漪宗晓华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集权
财政分权、人口外流与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投资的实证检验被引量:6
2010年
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分权体制,义务教育财政责任也主要由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区)级政府来承担。文章利用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人口城乡和区域间流动,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支出面临着显著的财政外溢,这将对地方政府投资义务教育产生负面激励,并导致全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未来的改革思路是,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纠正财政外溢对县级政府财政行为的扭曲,并加快地方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型,使其财政决策更加反映辖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宗晓华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财政分权人口外流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及其效应分析--基于“悬浮型”有益品的视角被引量:9
2012年
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财力在政府内部逐级集中,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发生了集权取向的持续改革。然而,集权取向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稳定供给和减轻农民直接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之于乡村社会的"悬浮"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失衡,最终可能引致供给主体单方面意愿和目标的踏空。最近发生的包括"校车事件"在内的一系列事件表明,这种"悬浮型"有益品的供给模式和发展逻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转型。
陈静漪宗晓华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实施“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在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尚未改变低重心的政府间投入格局;在明显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提高教育质量;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形势下,仍采取城乡分治的发展机制。"新机制"承载的政策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差距,凸显"新机制"的制度缺陷;"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与城乡一体化内在发展秩序的不适应,导致"新机制"的不稳定性。因此,须在宏观体制和微观治理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陈静漪宗晓华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