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2010B28-2)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7
相关作者:肖川邱延峻艾长发周正峰黄兵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九工程总队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沥青
  • 7篇沥青路
  • 7篇沥青路面
  • 7篇路面
  • 5篇道路工程
  • 5篇动力响应
  • 5篇路工
  • 3篇三维有限元
  • 3篇三维有限元分...
  • 3篇弯沉
  • 3篇弯沉仪
  • 3篇落锤式弯沉仪
  • 3篇荷载
  • 3篇FWD
  • 2篇动荷载
  • 2篇动力响应分析
  • 2篇荷载作用
  • 1篇动荷载作用
  • 1篇动力特性
  • 1篇动力响应研究

机构

  • 9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中国航空港建...

作者

  • 8篇肖川
  • 5篇邱延峻
  • 4篇艾长发
  • 2篇黄兵
  • 2篇周正峰
  • 2篇曾杰
  • 1篇贾宏财

传媒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中外公路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公路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动载作用下典型沥青路面剪应力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探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剪应力响应特征,应用ABAQUS建立半刚性路面(S1)、倒装式路面(S2)、组合式路面(S3)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3类典型沥青路面的剪应力空间分布特性,动、静剪应力差异以及路面结构和车辆荷载参数对剪应力的影响规律等方面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路面深度方向,剪应力最大值位于中面层顶面位置(40 mm深度处);剪应力在水平面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车轮荷载作用区域,最大值位于轮印边缘位置处;S2的剪应力最大,S1与S3的剪应力较为接近,S3略大于S1;相比于静态荷载,动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更大,二者的差异性随轴重水平提高逐渐增大;剪应力随基层模量增加而减小,随面层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基层厚度增加逐渐减小;随着车速和轴重的提高,路面剪应力均逐渐增大;剪应力随轴距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轴距取1.1 m时,剪应力出现最大值;随着行车加速度的增加,路面剪应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大,轴重与车速的提高,均会增大沥青路面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剪应力。
肖川艾长发邱延峻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分析剪应力动荷载
基于车辆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为获得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规律,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铺筑了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试验路。通过车辆加载试验,分析了车辆轴型、轴重、车速和胎压对路面结构层层底应变响应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疲劳寿命预估模型探讨了沥青路面基于动力响应的疲劳寿命。研究表明:路面结构在面层底和基层底主要呈现出拉应变状态,应变响应过程体现出黏弹性特征;路面面层底部的横向应变小于纵向应变,应变响应随车速的提高逐渐减小,而随轴重的增加显著增大;车轮胎压对路面动态应变响应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车胎超压和轴重超载的叠加效应下,路面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受力状态;车辆超载行驶是影响路面疲劳寿命的重要原因,应予以严格控制。
肖川邱延峻黄兵
关键词:道路工程动力响应沥青路面
典型沥青路面动态应变响应特性及疲劳寿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半刚性路面(S1)、倒装式路面(S2)、组合式路面(S3)开展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其面层底动态应变的空间分布特性及车辆荷载参数对沥青路面动态应变响应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应变响应及沥青层疲劳预估方程,对比不同类型路面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行车荷载在沥青路面面层层底平面所引起的拉应变主要集中在轮印作用区域,其由应变值所表征的最不利位置出现在轮印面积中心;车辆动载条件下的应变响应量小于静态荷载模式,其中,S2的动、静力差异性表现尤为显著;随着轴质量的增加,面层底动态应变逐渐增大;而随着车速的提高,应变响应量逐渐减小;随着轴质量的增加,沥青层疲劳寿命急剧减小;在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提高车辆行车速度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3种路面的面层疲劳寿命排序为S1>S3>S2.
肖川艾长发
关键词: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分析
FWD荷载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温度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规律,铺设了3种典型沥青路面试验路,通过落锤式弯沉仪(FWD)开展了温度对路表动态弯沉盆特性的影响作用分析,并通过动态应变传感器获取了不同温度下FWD荷载产生的沥青层底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路表动态弯沉盆的各测点弯沉值随径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随荷载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大,随路面温度的增加显著增大;随着温度的提高,路表动态弯沉盆的影响范围显著减小;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沥青层底应变响应的温度修正系数,有助于实现实际温度下的应变响应向标准参照温度的转换。
曾杰肖川李保险徐田兵
关键词:道路工程动力响应沥青路面温度
FWD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实测动力响应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为探讨动载效应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规律,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铺筑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试验路,开展了沥青路面结构的动、静弯沉盆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动态弯沉盆特性,并通过预先埋设于路面结构中的动态应变传感器,获取了落锤式弯沉仪(FWD)荷载作用下的层底弯拉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中各测点的动态弯沉盆小于静态弯沉盆,而动态弯沉盆的影响范围大于静态弯沉盆,动、静弯沉盆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几何特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随FWD荷载大小的变化关系反映出非线性特性;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底应变状态处于低应变水平,基本不构成路面的累积疲劳损伤,其纵向应变响应大于横向应变;分别建立了3种沥青路面结构基于动态弯沉盆参数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面层底纵、横向应变预估模型。
肖川邱延峻曾杰李保险
关键词:动力响应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动应变响应及其动荷载作用等效换算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现场动态实测试验,获取了在FWD冲击荷载与BZZ-100标准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底部的应变响应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了FWD冲击荷载与标准行车荷载作用间的等效换算关系。研究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底部主要呈受拉状态,其纵向应变响应大于横向应变;应变响应量随FWD荷载增大而增大,随行车荷载车速增大而减小;面层层底应变响应的温度敏感性主要与路面结构组合有关,受荷载变化的影响较小;面层底应变响应的温度敏感性排序为:倒装式路面S2>组合式路面S3>半刚性路面S1;随着FWD荷载增大,与其等效的行车荷载所对应的车速水平逐渐降低;在相同FWD荷载下,不同类型路面对应的等效行车荷载速度水平为:S1>S3>S2;建立了FWD荷载与标准行车荷载间的等效换算关系,有助于FWD荷载更准确地模拟实际行车荷载。
艾长发肖川曾杰Rahman Ali邱延峻
关键词:沥青路面行车荷载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材料阻尼、荷载参数和层间接触等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响应出现振荡衰减,阻尼比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很小;荷载作用时间缩短,路表弯沉有明显减小,而基层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有所增大;荷载轴重增加,路面结构各动力响应量峰值与荷载幅值近似呈线性增长;荷载轴数增多,路表弯沉峰值随轴数近似呈线性增长,而三轴引起的基层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要大于单轴,而单轴又大于双轴;路表弯沉受基层与面层或底基层之间接触条件影响较大,基层层底拉应力受基层与面层或底基层层间接触条件影响显著,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受基层与面层层间接触条件影响显著。
黄兵周正峰贾宏财李保险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层间接触有限元分析
基于动力特性的典型沥青路面性能评价与结构优化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力学特性及其使用性能,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平台,建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对比分析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行为特征,进行路面性能评价,并开展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基层厚度增加,各动力响应量表现为路表弯沉、底基层层底应力和路基顶压应变逐步递减;面层层底应变和层间剪应力逐渐减小,并且随厚度增加,其变化逐渐减弱;当基层厚度<20cm,底基层承担较大弯拉应力,随基层厚度增大,基层逐渐成为主要承重层;半刚性路面(S1)整体刚度大,并能较好地抑制沥青层开裂及路基永久变形,倒装式路面(S2)的各项动力力学指标均处于不利状态,组合式路面(S3)的沥青层剪应力指标最优;采用动力指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及其显著性分析方法可更直观判别路面结构优化方向,为改善路面受力状态,对S1结构应提高基层厚度、降低面层模量,对S2结构应提高基层厚度,对S3结构应提高基层厚度与面层模量。
肖川曾杰艾长发
关键词:道路工程性能评价结构优化三维有限元分析动力响应
基于综合性能的SMA-13混合料配合比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改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实现各性能间的最佳平衡,以矿料级配、油石比、纤维掺量为配比因素,选取空隙率、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劈裂疲劳次数及构造深度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开展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模糊正交法能够得到各因素水平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影响程度顺序为:矿料级配>纤维掺量>油石比;综合性能最佳的配比方案为:级配规范中值、6.0%油石比、0.4%纤维掺量。
肖川邱延峻周正峰黄兵
关键词:道路工程SMA混合料正交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