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40066)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风娟孟宪东郭艾英杨晴李乔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入侵
  • 1篇三叶鬼针草
  • 1篇胜红蓟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微生物群落结...
  • 1篇磷脂脂肪酸
  • 1篇萌发
  • 1篇浸提液
  • 1篇黄顶菊
  • 1篇鬼针草
  • 1篇旱稻

机构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张风娟
  • 1篇万方浩
  • 1篇杨晴
  • 1篇郭艾英
  • 1篇王月
  • 1篇孟宪东
  • 1篇张玉曼
  • 1篇李乔

传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叶浸提液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测定旱稻种子萌发率、根长、苗高、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6项生理指标,研究了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叶浸提液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叶浸提液对旱稻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下,两种植物的叶浸提液降低了旱稻种子的萌发率,抑制了幼苗根和茎的生长,降低幼苗的根系活力,提高了POD和SOD的活性,从而抑制旱稻种子萌发及生长。综合各项指标,在相同浸提液浓度下,胜红蓟对旱稻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更强。
郭艾英杨晴张风娟孟宪东
关键词:三叶鬼针草胜红蓟旱稻
黄顶菊入侵域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解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情况的影响,利用同质园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研究了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N5,5~10,10~15cm土层中N处理和FN处理土壤微生物出现重叠,而与F处理差异较大。20~25,25~30cm土层中N处理和F处理出现重叠,且二者和FN处理差异显著。不同处理中代表细菌的PLFA16:0 Naleohol在10~15,15~20cm土层内有较大量分布;16:1ω5c(丛植菌真菌)在20~25,25~30cm土层内有较大量分布;在20-25,25~30cm土层中没有出现17:0 10-methyl(放线菌);除20~25cm土层外18:3006,9,12c(真菌)在其他土层内均有较大量分布;cy19:0c08c(格兰氏阴性菌)在所有土层内分布都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层不同类型微生物PLFAs的种类和含量在黄顶菊不同入侵程度之间有差异。F样地的PLFAs含量均低于N样地及FN样地,随着黄顶菊入侵程度的加深,真菌/细菌值降低,而Gz7+/Gz7-的值升高。说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地上植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基本表现为地上植物多样性越高,土壤微生物的量越多。
王月张玉曼李乔张风娟万方浩
关键词:黄顶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