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4B00)
- 作品数:8 被引量:126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维许超王文杰刘孝富刘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光学浅水遥感水底反射校正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在水色遥感中,光学浅水底部反射的贡献显著地改变了水体反射信号的强度与光谱分布,成为制约二类水体遥感反演精度的瓶颈问题之一。在分析光学浅水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水底反射特性测量、水底二向反射特性(BRDF)与水底反射效应校正模型3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在水底反射校正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了发展光学浅水区的提取算法、建立典型底质类型光谱数据库、构建典型底质类型BRDF模型、发展有效的水底反射校正模型与光学浅水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等几个关键问题,以期为促进二类水体水色遥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周冠华
- 关键词:水质遥感
-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环境综合区划被引量:3
- 2011年
-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陆域、水体、社会经济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综合区划的指标体系,同时根据DEM划分了流域综合区划的基本单元。在主导因素法和空间叠置法的基础上,通过GIS分析工具,对小江流域的水环境进行了综合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域,分别为北部水源涵养和保育区,南部污染控制区,以及小江干流富营养控制区。并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措施。其中,北部水源涵养和保育区植被生态效益不高,退化明显,要求保护好现有林分,严禁乱砍滥伐,实施封山育林;南部污染控制区林草覆盖度较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工业污染源排放是造成水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需要以污染控制为主;小江干流富营养化控制区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消落带区,要求在妥善安置移民的同时,重点加强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本文通过小江流域的案例研究,提出了小江流域水环境分区管理的方法,为我国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了技术借鉴。
- 王晶晶王文杰郎海鸥饶胜王维白雪
- 关键词:小江流域
- 基于生境适宜度的成都震后大熊猫生境评价被引量:11
- 2010年
- 通过分析大熊猫生境适宜度指标,评价"5·12汶川大地震"对成都地震灾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措施.结合大熊猫生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压力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对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将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对比地震前后大熊猫生境适宜度变化显示:震后大熊猫生境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生态廊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减少,其中,彭州市龙门山镇变化最大,适宜生境减少2729.5hm2;其次为都江堰市虹口乡、龙池镇与彭州市小鱼洞镇,其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760.4,303.5和241.1hm2.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恢复重建的优先次序以及需要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给出优先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并辅助以自然恢复的修复手段.
- 王维张哲江源刘孝富许超
- 关键词:大熊猫评价指标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被引量:24
- 2010年
- 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GIS软件为分析工具,在L-THIA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负荷量随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而产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总负荷量分别为5563.11和1550.65t,其中旱地的污染物负荷量最大,TN和TP负荷量分别达到4633.43和1368.96t,占总负荷量的83.29%和88.29%;从空间分布上看,非点源污染主要集中在旱地较多的东河流域和南河流域;而从时间分布上看,随着旱地面积的大幅增加,1995—2007年小江流域污染物负荷量明显增加.
- 郎海鸥王文杰王维许超刘锬李泰然
-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TNTP
-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的极端干旱气象对西南地区生态系统影响遥感分析被引量:33
- 2010年
- 以年际同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极端干旱气象对西南地区生态系统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旱灾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及应采取的管理和科研措施.结果表明:2009年8月—2010年3月,西南地区的生态系统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显著,威胁程度呈上升趋势;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自治区)受干旱影响的生态系统面积先后超过各省份生态系统总面积的80%,生态系统强度变差区集中在云南的中东部、贵州西南部和广西西北部等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枯死或绝收;大量水库、池塘干涸,河流水位明显下降,部分河流断流,危及水生生物生存;自然植被影响明显,植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干热河谷地带和岩溶地形区域植被大面积退化,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
- 王维王文杰李俊生吴昊许超刘孝富刘锬
- 关键词:NDVI生态系统影响
- 基于三级并行的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分析了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的现实需求,针对当前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存在的不足,结合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和遥感影像并行处理算法两方面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基于三级并行的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设计方案,将数据并行、功能并行、任务并行融合到遥感业务化系统中,并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中得到应用,为环境减灾提供了快速的遥感处理支持。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流程,重点研究了三级并行的实现方式,并借助产品实例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三级并行的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遥感业务化处理的效率。
- 张树凡余涛李家国郭红尚志超杨庆庆
- 关键词:遥感数据并行
- 成都地震重灾区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对策被引量:11
- 2010年
- 地震是造成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生态恢复的总体对策是决策者亟待获取的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展地震生态影响分区研究.以成都地震重灾区为例,利用汶川地震前后2期TM影像灰度差提取了地质灾害区;从敏感性和诱导性两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震重灾区进行了生态危险度分类;基于不同区域的生态破坏强度及危险度特征,开展了地震生态影响分区,并以此作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级及措施的总体布局.结果表明:成都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面积为118.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36%;其中,应首先采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修复的面积为40.7 km2,通过生物措施修复的面积为66.2 km2,其余的则依靠自然演替逐渐恢复.
- 刘孝富段培强王维许超张哲
- 关键词:地震生态影响
- 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9
- 2011年
- 从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入手,主要论述了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进展情况,介绍了环境一号卫星工作进展以及已开展的环境遥感基础研究及应用示范工作现状;从环境遥感监测专用卫星载荷、应用关键技术及业务化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我国环保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 杨一鹏韩福丽王桥蒋卫国
- 关键词:卫星遥感环境保护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