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171120075)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家恺何波刘小林朱昭炜周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OMP-Ang-1促去细胞神经血管化的放射显影法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用放射显影法观察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方式及评价COMP-Ang-l促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6月,用化学试剂萃取法获得去细胞神经,36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8只,分别用去细胞神经(对照组)或去细胞神经加COMP-Ang-1(实验组)修复1 c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大鼠模型:于术后7、14、21 d用氧化铅经颈动脉灌注取材,用放射显影法扫描去细胞神经,获得平面二维图,观察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方式及COMP-Ang-1的促进血管再生效果. 结果 术后7、14和21 d,实验组血管密度分别为2701.60±318.93、3309.21±381.31和4787.33±251.09,分别高于其对照组(925.40±106.22,P=0.03;2832.70±189.23,P=0.021;3469.36±232.10,P=0.030);术后7、14d,实验组血管面积(μm^2)(分别为9231.03±581.91、15561.13±697.7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39.01±101.01和6811.07±250.05)(分别为P=0.043,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去细胞神经血管化起始于吻合口两端,逐步向桥接体中间部分生长;COMP-Ang-1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去细胞神经血管化.
- 丘龙海何波朱昭炜胡军刘小林朱家恺
- 关键词:去细胞神经血管化神经修复
- SD大鼠坐骨神经内微血管定量分析模型
- 2015年
- 比较氧化铅和伊凡斯兰(evans blue,EB)灌注后血管定量研究的优劣,寻找最适的微血管定量分析模型。取1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荧光显影组A(EB一维组)、荧光显影组B(EB三维组)和放射造影组C,分别灌注单纯EB、明胶EB和明胶氧化铅后,对各组使用紫外分管光度计、体式显微镜、反射荧光显微镜和micro-CT进行观察、测量并计算血管直径(D)、血管指数(SF)和血管容积(VF)。结果表明:A组可测得局部血容量为(16.22±1.70)mm3,B组的血管直径、血管面积和血管指数分别为(11.79±7.23)μm、(0.14±0.05)mm2和(24.19±5.03)%;而C组分别为(26.45±11.81)μm、(0.06±0.02)mm2和(10.73±2.06)%。荧光B组对直径<20μm微血管的显影效果较放射组好(P<0.01),但对直径>20μm微血管的显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EB三维研究优于EB一维法,不仅能够显示微血管形态,而且能够采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但其不利于大样本研究。明胶氧化铅灌注易于操作,虽然分辨率较EB显影低,但更适用于大样本可视定量研究。
- 朱昭炜毛以华何波周翔朱庆棠许杨滨唐茂林刘小林朱家恺
- 关键词:显微外科周围神经血管造影
- 周围神经内微血管形态观察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目前,各种意外事故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病例日益增加。周同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以自体神经移植为金标准的。近年来,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出现了如静脉移植、神经套管、去细胞的异体神经等等神经移植替代物各种报道。对于短段周围神经缺损,采用自体神经或是移植替代物,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均发现,对于长段神经缺损,尤其是粗大混合神经缺损,由于其轴突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较长,容易发生失神经肌萎缩,难以获得良好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效果。因此,如何加速神经生长及其功能恢复是多年来研究的方向。
- 朱昭炜何波刘小林朱家恺
- 关键词:周围神经缺损微血管形态自体神经移植感觉功能恢复失神经肌萎缩损伤病例
- SD大鼠坐骨神经微血管三维可视化研究初探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通过全身灌注伊凡斯蓝(Evan’s blue,EB)或氧化铅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内微血管可视化模型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优劣。方法取1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200~250 g,随机分为传统显影组(A组)、荧光显影组(B组)和放射显影组(C组),每组5只,分别灌注明胶墨汁灌注剂、明胶EB灌注剂和明胶氧化铅灌注剂。灌注后4℃低温保存2 h取材,体视显微镜对各组进行观察后,反射荧光显微镜采集B组、micro-CT采集C组神经内微血管二维图像,导入计算机用Mimics 1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3组均可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坐骨神经内微血管形态。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微血管管径为10~30μm。B、C组均可通过将获取的二维图像导入计算机清晰重现微血管三维结构。结论 EB、氧化铅灌注法均可对神经内微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观察,但EB存在易渗漏、图像噪点多、工作量大的缺点,不利于大样本研究;氧化铅虽分辨率较EB显影低,但易于操作,可用于大样本研究。
- 朱昭炜毛以华何波周翔朱庆棠顾立强郑剑文朱家恺唐茂林刘小林
- 关键词:周围神经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