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3177)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姝璇谭凯陈秀梅吕鑫甘佐华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烯丙基类不对称醚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MP2和密度泛函M06-2X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烯丙基类不对称醚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研究.揭示了其可能的反应途径,预测了互变异构吉布斯自由能,活化能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催化剂的条件下,尽管有醇溶剂时异构化活化能垒有所降低,异构化反应依然不容易进行.相反,存在金催化剂并且有醇溶剂情况下,烯丙基类不对称醚异构化反应活化自由能大大降低,仅为7.5 kcal/mol.通过比较有无醇溶剂和金催化剂对异构化的影响,揭示了金烯烃络合和醇分子参与反应以质子转移的异构化反应机理,很好解释了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计算结果还表明:醇分子不仅参与反应提供质子转移,它还能与醚竞争金催化剂络合,因此在高浓度醇条件下会抑制异构化反应进行.
- 王红何桥谭凯
- 关键词:异构化反应反应机理
- 活性碳上羧酸根锚定AuCl3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 2019年
- 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运用分子模型对活性碳(AC)上羧酸根负载AuClx催化剂的活性结构、稳定性以及催化乙炔氢氯化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AuCl3催化剂可以被表面羧酸根单原子级分散锚定,形成AC-COOH-AuCl3表面活性中心,进而在氢氯化过程中与乙炔发生协同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同时形成具有螯合结构的表面活性中心AC-CO2>AuCl2,进而催化遵循分步反应异步加成机制的氢氯化反应,即乙炔活化吸附到Au(Ⅲ)中心,HCl异裂亲核加成到乙炔伴随羧酸根质子化,分子内质子迁移形成Au(Ⅲ)-氯乙烯d-π配键络合物,脱除氯乙烯恢复AC-CO2>AuCl2螯合结构.计算还表明,AC-COOH-AuCl3表面活性中心比Au2Cl6催化组分更不易与乙炔发生Au(Ⅲ)→Au(Ⅰ)的还原反应.
- 张冠如宁利超谭凯吕鑫
- 关键词:乙炔氢氯化反应活性碳
- 一种C_50Cl_10富勒烯氯化物新的生成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被引量:2
- 2015年
- 过去广泛接受#271C50Cl10是由#271C50空笼直接氯化得到.我们通过研究拓扑结构弄清了C50富勒烯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从最稳定C50富勒烯#270C50出发,通过氯化和Stone-Wales(SW)转变获得#271C50Cl10.结果表明:氯化后最终产物是热力学最有利的,并且在有氯存在下,SW转变的活化能垒会降低.这些结果可以解释目前的相关实验事实,暗示了#270C50空笼先氯化得到不同#270C50氯化物,再进行两次SW旋转的路径,由于活化能垒更低因而是一条更为可行的路线.
- 甘佐华陈姝璇谭凯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氯化
- S_4N_4和Se_4N_4中的跨空同共轭与同芳香性
- 2016年
-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具有奇特双楔形笼状结构的S_4N_4和Se_4N_4分子具有同芳香性,其芳香性源于分立的NXN(X=S,Se)结构组元间极强的跨空同共轭效应.
- 曾慧陈秀梅吕鑫
- 关键词:电子离域
- 乙硼烷及其同系物的σ芳香性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从理论上证明缺电子乙硼烷及其同系物X_2H_6(X=B,Al,Ga)中的四元环具有四中心四电子(4c4e)的环状σ共轭体系,尽管看似与休克尔芳香性规则相悖,但具有σ芳香性;类似地,X2(CH3)6(X=B,Al,Ga)等缺电子甲基化合物也有σ芳香性,但其σ电子离域程度要比相应的氢化物略低;卤化物X_2Y_6(X=B,Al,Ga;Y=F,Cl,Br)中四元环的四中心八电子(4c8e)的σ骨架看似与具σ反芳香性的环丁烷相似,但其σ骨架电子均定域于各Y—Xσ配键,属非芳香性.
- 陈姝璇陈秀梅吕鑫
- 关键词:乙硼烷多中心键电子离域
- Rh-ZSM-5分子筛吸附CO、H2O和O2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簇模型方法研究了小分子CO、H2O和O2在Rh交换的ZSM-5分子筛(Rh-ZSM-5)上的吸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H 2O和O2或CO可共吸附在Rh+上形成四配位铑配合物,其中Rh仅与ZSM-5表面的一个桥氧配位;在H 2 O和O 2共存时,最稳定的表面吸附物种为Rh(H 2O)2(O 2),含一个超氧离子;引入具有强配位能力的CO后,最稳定的表面吸附物种为Rh(CO)2(H 2O),阻碍了O 2的化学吸附.这暗示此前人们认为在CH 4/CO/H 2O/O2/Rh-ZSM-5混合体系中通过O 2的化学吸附活化甲烷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 陈丹吴安安谭凯吕鑫
- 关键词:化学吸附簇模型密度泛函理论
- Rh_(1)-ZSM-5分子筛催化乙烷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 2022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单核铑负载的沸石催化剂(Rh_(1)-ZSM-5)上铑活性氧(Rh-oxo)物种与CO和H_(2)O的吸附行为及其催化的乙烷氧化反应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CO和H_(2)O可共吸附在Rh-oxo物种形成四配位铑配合物Rh(O)(CO)(H_(2)O);与Rh-oxo物种催化甲烷氧化不同,在乙烷的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羰基化产物丙酸的生成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是不利的,反应产物是以乙醇为主的C_(2)氧化产物.
- 郝聪吴安安谭凯吕鑫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