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31)
- 作品数:16 被引量:439H指数:11
- 相关作者:马振锋马振峰高文良董文杰白虎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气象局“十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东侧初夏旱涝的季风环流分析被引量:31
- 2003年
- 利用NCEP/NCAR1958—1999年5~6月各标准等压面层网格点资料,采用合成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初夏青藏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初夏干旱的季风环流特征是高原季风偏弱,高原季风低压偏西,我国东部地区东亚季风偏弱,东亚季风槽偏南;而多雨年则反之。四川盆地初夏干旱年,极涡向亚洲大陆发展,强度偏强,东亚大槽偏强且稳定;而多雨的年份,极涡萎缩在极地区域,强度偏弱,东亚大槽偏弱。
- 马振锋高文良刘富明刘庆
- 关键词: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初夏旱涝
- 青藏高原季风年际变化与长江上游气候变化的联系被引量:41
- 2003年
- 利用NCEP资料计算的1951—1995年青藏高原季风(下称高原季风)指数序列[1]及长江上游22个测站的气温距平和雨量距平百分率资料,应用MHF(墨西哥帽)小波分析及最大熵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原夏季风和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多层次年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高原夏季风以22年低频变化和2.5年高频振荡为主,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变化以2~3年占优,而长江上游东、西部夏季降水第一主周期则表现为6~8年和2.5年,三者在时间域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高原季风年代际变化对长江上游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
- 马振锋高文良
- 关键词:高原季风年际变化长江上游气候响应
-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 田俊马振峰范广洲
- 关键词:多时间尺度高原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中国夏季降水
- 安宁河流域稻米生化品质的气候关系模型被引量:3
- 2005年
- 利用粳稻品种“合系39”在安宁河流域无控制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稻米,在实验室进行稻米生化品质的化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生态因子与稻米生化品质的定量关系,找出影响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的关键时期,建立综合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气候生态条件对生化品质不同组分影响的关键因子和关键时期不同,一些组分的关键期在齐穗前,一些在齐穗后,一些则从齐穗前持续到齐穗后; 2)温度是影响稻米生化品质含量的主要气候因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关键期的温度呈直线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关键期的温度呈抛物线关系; 3)温度日较差、日照时数与蛋白质、氨基酸、直链淀粉呈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呈正相关.
- 彭国照王景波
- 关键词:气候因子安宁河流域粳稻米
- 近60年全球大气环流经向模态的气候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根据1948~2004年NCEP/NCAR1000hPa、500hPa、100hPa高度场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60年全球大气环流经向模态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60年来第一模态从低层到高层都表现出高纬与低纬地区之间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且随时间有明显的增强趋势.第一模态位相发生了相反的改变,低纬地区由负距平演变为正距平,高纬地区由正距平演变为负距平.1000hPa和500hPa高度场上的南半球比北半球变化激烈,而100hPa高度场上的北半球比南半球变化激烈.第二模态在1000hPa高度场上,主要表现为南极涛动(AAO)和北极涛动(AO),且两涛动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100hPa高度场上,主要表现为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之间的反向变化;500hPa高度场是1000hPa和100hPa的一个过渡层次,主要表现出明显的南极涛动(AAO).第二模态可能是南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相互作用的桥梁.
- 严华生杨小波马振锋
- 关键词:全球大气环流高度场气候变化
-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特征被引量:42
- 2004年
- 利用中国710个站(青藏高原72个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区域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多雨日区域随季节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华南区、华南—青藏高原东南部区、青藏高原区以及华西区共5个区域,多雨日区自东向西移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降水特征呈双峰型,西北呈单峰型;西南部存在明显的"高原梅雨"、伏旱和秋雨。林芝地区的遥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温度与青藏高原同期温度为正相关,与我国其它大部分地方为负相关;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降水为正相关,与高原北部同期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冬季温度与黄河到长江流域之间区域夏季降水呈反相关关系。
- 白虎志董文杰马振锋
-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气温降水
-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 本文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
- 田俊马振峰范广洲
- 关键词:高原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中国夏季降水
- 文献传递
- 安宁河流域稻米生化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4年
- 通过“合系 39”在四川安宁河流域无控制的地理分期播种大田试验及稻米生化品质室内分析 ,定量研究了从穗前 4 0d到成熟期各阶段气象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的影响及关键时期 ,建立了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与关键期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综合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气候生态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有重要影响 ,且不同组分的影响形式和关键时期不同 .其组分与气候生态因子最显著相关的时段或在齐穗前 ,或在齐穗后 ,或从齐穗前持续到齐穗后 .该模型于 2 0 0 2~ 2 0 0 3年应用在安宁河流域优质稻生产决策中 ,累计推广优质稻 7 3× 10 4hm2 ,较 2 0 0 1年增加 3 0× 10 4hm2 ,农民增收 2亿元 。
- 彭国照柏建王景波
- 关键词:稻米气候条件安宁河流域
- 盛夏高原季风指数的探讨及其对四川盆地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7年
- 综合考虑盛夏时期高原环流场与高度场的变化特征,提出了新的高原季风指数。通过相关统计、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与其他高原季风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响应盛夏高原热力的年际变化,反映高原盛夏风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指数研究分析盛夏时期高原季风对四川盆地降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盛夏高原季风偏强时,对流层中层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地区高度场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偏强,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波列呈"+-+"分布。低层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高压外围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将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输送至我国南方地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与东北亚阻塞高压之间的异常偏北气流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异常东北风使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流汇集于四川盆地,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导致该地降水偏多。
- 庞轶舒马振峰杨淑群杨小波
- 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及与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被引量:55
- 2005年
-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候时间尺度能够代表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研究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基本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600 hPa夏季为低压,冬季为高压,夏季低压形成的时间呈提早的趋势,夏季低压强度也呈增强趋势;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年变化与高原雨日的年变化基本相似.夏季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与同期我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相关表明:与降水相关分布从华北到华南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冬季高原高压强度指数与同期气温均为正相关,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区和华南地区正相关最为显著.
- 白虎志马振锋董文杰
-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异常季风NCEP/N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