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247)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叶冬青郝加虎张国庆刘慧慧李向培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狼疮
  • 11篇红斑
  • 11篇红斑狼疮
  • 8篇系统性红斑
  • 8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SLE患者
  • 5篇凋亡
  • 5篇器官
  • 5篇细胞
  • 4篇细胞凋亡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抗体
  • 3篇基因
  • 2篇凋亡相关
  • 2篇凋亡相关分子
  • 2篇血清
  • 2篇趋化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机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4篇叶冬青
  • 9篇郝加虎
  • 8篇张国庆
  • 7篇刘慧慧
  • 6篇李向培
  • 6篇戴宏
  • 5篇张志华
  • 5篇张学军
  • 3篇杨仕贵
  • 3篇胡以松
  • 3篇黄芬
  • 3篇黄朝辉
  • 2篇苏虹
  • 2篇陶金辉
  • 2篇李庆
  • 2篇尹婧
  • 2篇章群
  • 2篇潘发明
  • 2篇翟志敏
  • 2篇刘浏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循证医学

年份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与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SEE患者体内的氧化/抗氧化状态及其与SLE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氧化/抗氧化指标,ELISA法测定血浆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滴度。应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SLE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氧化/抗氧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与疾病活动的临床/实验室指标间相关性。结果共检测SLE患者58例,正常人对照52例。SLE组血浆丙二醛浓度[(4.88±3.28)nmol/mL]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96±1.90)nmol/mL](t= 4.70,P<0.01),总抗氧化能力[(14.06±5.65)U/mL]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0.78±2.75)U/mL](t=3.59,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57.19±19.40)U/mL]低于正常人对照组[(76.76±14.33)U/mL](t= -5.70,P<0.001)。SLE患者ANA与抗dsDNA抗体(r=0.800,P<0.01)、总抗氧化能力(r=0.30.P<0.05)、SLEDAI(r=0.38,P<0.05)间呈显著正相关。总抗氧化能力与抗dsDNA抗体(r=0.22.P<0.05)、血浆丙二醛(r=0.22,P<0.05)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氧化程度较正常人对照组高,氧化/抗氧化指标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情况呈显著相关。
董万群叶冬青潘海峰章群方雪晖陈娟
关键词: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几种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基质衍生因子1-3'A(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3'A,SDF1-3'A)、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2-64I(chemoattractantcellreceptor2-64I,CCR2-64I)190位点、单核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promoter-2518polymorphism,-2518MCP-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以143例SLE病人和157名健康对照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确定SDF1-3'A和-2518MCP-1基因多态性,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确定CCR2-64I基因多态性。结果-2518MCP-1、CCR2-64I、SDF1-3'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SLE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2518MCP-1A/G基因型对照组高于病例组(χ2=4.11,P=0.04)。基因间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当SDF1-3'A、-2518MCP-1、CCR2-64I基因型分别为G/G、A/G和G/G时,对SLE发病可能具有保护作用(P<0.05)。其他基因型间均未见交互作用(P>0.05)。结论单个-2518MCP-1、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SLE易感性无关联,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叶冬青胡以松李向培杨仕贵张国庆
关键词: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拮抗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被引量:3
2006年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重要的免疫调控因子,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产生和自身免疫耐受的失衡。鉴于BlyS具有明显的B细胞趋向性,针对BLyS靶目标研制特异性抗体、相应受体或人可溶性BLyS结合小肽等,通过特异性封闭BLyS的免疫调控信号,拮抗其诱导的T、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望开辟一条治疗SLE等自身免疫病的新途径。
苏虹叶冬青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环境因素及其与几种趋化因子基因的交互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日常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与-2518MCP-1、CCR2-64I、SDF1-3’A基因交互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SLE发病的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发现19个因素与SLE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有意义的变量共5个,其中饮井水为SLE的保护因素(OR=0.099),而多种药物过敏(OR=8.174)、阳光过敏(OR=18.339)、服用抗生素(OR=5.626)、口服避孕药(OR=16.897)为SLE发病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在SLE发病中好食刺激性食物与-2518MCP-1G/G基因型存在交互作用(OR=4.387)。未发现SLE发病中存在环境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结论 多个环境危险因素与SLE的发病有关,而且MCP-1基因与好食刺激性食物间存在交互作用。
叶冬青胡以松李向培黄芬杨仕贵郝加虎尹婧张国庆刘慧慧
关键词:发病MCP-1系统性红斑狼疮G基因刺激性食物环境因素
外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表达水平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antinucleosome antibody family)(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6),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器官/系统损害情况;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95.826±94.084 IU/ml)、抗-dsDNA抗体(280.551±305.954 IU/ml)、抗组蛋白抗体(58.557±66.833 IU/ml)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53.95%、44.74%,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06±0.5348 IU/ml,20.034±12.075 IU/ml,9.290±1.281 IU/ml)。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852,t=13.985,P=0.000)、抗-dsDNA抗体(r=0.788,t=11.028,P=0.000)、SLICC/ACR DI(rs=0.552,t=4.23,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41,t=3.404,P=0.001)之间均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797,t=11.358,P=0.000)、SLICC/ACR DI(rs=0.428,t=3.86,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85,t=3.917,P=0.000)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组蛋白抗体与SLICC/ACR DI(rs=0.390,t=3.74,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277,t=2.702,P=0.008)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非蛋白尿组(n=14)和蛋白尿组(n=62)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分别为63.074±15.478 IU/ml、103.221±24.773 IU/ml)�
郝加虎张志华张国庆刘慧慧黄朝辉刘浏潘发明戴宏叶冬青张学军
关键词:细胞凋亡红斑狼疮
凋亡相关分子mFas/mFasL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膜上的Fas(mFas)/FasL(mFasL)的表达水平,分析mFas、mFasL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mFas、mFasL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9),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器官/系统损害资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膜上mFas和m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PBMCs膜上mFas的表达水平(38.97%±7.64%)高于正常对照(28.82%±4.98%)(t=9.22,P<0.0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有正相关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rs=0.209,t=1.74,P=0.09),与PBMCs的早期凋亡率(r=0.381,t=3.35,P<0.01)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68例SLE患者mFas与器官/系统损害情况,结果发现SLE患者CNS损害组(n=11)PBMCs的mFas阳性率45.28%±8.71%高于SLE患者非CNS损害组(n=57)37.88%±10.02%(t=2.28,P=0.026);SLE患者肾脏损害组(n=33)PBMCs的mFas阳性表达率42.32%±9.48%亦高于SLE患者非肾脏损害组(n=35)35.62%±11.17%(t=2.65,P=0.009)。患者和对照PBMCs膜上mFasL采用流式细胞术均未能检出。结论:SLE患者的PBMCs膜上mFas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患者的凋亡率升高可能与mFas表达增加有关,而mFas表达升高、凋亡亢进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Fas可较好反映患者器官/系统损害情况。
郝加虎张志华戴宏张国庆刘慧慧钱浩刘浏翟志敏李庆叶冬青张学军
关键词:细胞凋亡
抗dsDNA抗体细胞穿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致病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刘慧慧郝加虎叶冬青
关键词:抗DSDNA抗体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致病作用标志性
外周血清游离核小体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核小体(serum soluble nucleosome)表达水平;分析血清核小体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核小体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外周血可溶性核小体及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n=76)血清核小体浓度(0.746±0.244)低于正常对照组(1.237±0.394)(t=9.112,P〈0.01),且与抗核小体抗体浓度呈负相关(r=-0.458,t=4.434,P=0.000);以正常对照组(n=69)血清核小体浓度均数的95%可信区间1.14~1.33作为核小体浓度正常范围,结果显示:SLE患者核小体减低组(A组,OD〈1.14,n=54)的发热、皮疹、C3降低、血沉(ESR)增高、管型、血尿、蛋白尿、anti-SSA等临床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核小体增高组(B组,OD≥1.33,n=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1,0.0035,0.0164,0.0242,0.0171,0.0135,0.0001,0.0000);SLE患者核小体减低组中疾病活动的阳性率(79.63%)高于核小体浓度增高组(4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033)。结论:SLE患者血清核小体浓度可减低或增高,血清核小体浓度与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血清核小体减低与SLE患者皮肤损害、肾损害的发生和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核小体在SLE尤其是狼疮性肾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郝加虎张志华张国庆刘慧慧黄芬朱小明戴宏徐胜前叶冬青张学军
关键词:红斑狼疮细胞凋亡核小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价指标间内在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4
2006年
胡建利叶冬青张国庆郝加虎李向培徐建华戴宏陶金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评价指标ERYTHEMATOSUSSLEDAILUPUS
SLE患者妊娠中抗磷脂抗体与妊娠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患者妊娠期间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是不良妊娠结局可能的危险因素。抗磷脂抗体与凝血失衡,缺陷胎盘的产生、补体激活以及相关蛋白间的交互作用等是导致母体和胎儿损伤的重要因素。
章群叶冬青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妊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