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007018)
-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翠娟巩振东烟建华孙理军张喜德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全息性谈中医证本质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全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特色,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全息性特征,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应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中医证理论的特征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 李翠娟巩振东张喜德
- 关键词:证本质全息性
- 从整体关系探讨中医证的本质被引量:9
- 2011年
- 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之一,其形成是从观察病象开始,然后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方法观察病象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其意义,最后确认为某一证模型。每一证都是整体关系失调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型),具有动态的整体联系性特征。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整体关系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出发,借鉴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命科学文明成果,分析和归纳出中医证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变化之间的组合关系,才有可能逐步揭示出证的本质。
- 李翠娟烟建华巩振东
- 关键词:中医理论证候本质
- 从模型性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中模型思维方式的熏染,处处体现出模型化的特点。"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收集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进行逻辑推理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型,其既有客观性,又带有主观思辨色彩。
- 李翠娟巩振东烟建华
- 关键词:证本质
- 代谢组学与“正常体质-病理体质-证候”动态演变关系的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11
- 2011年
-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制度、医疗保险的改革,医学的目的已不仅局限于治疗疾病,而是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疾病前期的预防上,其中对病理体质即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更是倍受关注。据WHO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 李翠娟孙理军巩振东
- 关键词:代谢组学病理体质证候
- 证本质研究的困惑与对策被引量:4
- 2009年
- 根据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目前证本质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提出正确认识证概念的学术内涵,深入进行文献研究与整理,加强临床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探索证本质等对策。
- 李翠娟巩振东
- 关键词:证本质学术内涵
- 从时证相应探讨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古人把人的生命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延续过程,采取考究时间过程的方法来体察生命,而不是着重研究其实体解剖结构。证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识病模式,必然受外界时辰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证的本质可能是人体非特异性生理病理物质的时空分布失调,对证本质的探索必须突破空间结构的束缚,融合在时间节律的认识中。
- 李翠娟烟建华张喜德巩振东
- 关键词:证本质时序性
- 论《内经》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
- 2009年
-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证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识病模式,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已蕴涵有证的雏形,并在解剖学、藏象学、思维方式等方面为中医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翠娟巩振东
- 关键词:《内经》
- 对基于体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作的思考被引量:6
- 2010年
- 李翠娟孙理军
- 关键词:体质证候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