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066)

作品数:12 被引量:166H指数:8
相关作者:赵志丹莫宣学王彦斌朱弟成闫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锆石
  • 4篇岩石
  • 4篇岩石成因
  • 4篇花岗岩
  • 3篇变质
  • 2篇淡色花岗岩
  • 2篇年代学
  • 2篇锆石LA
  • 2篇拉萨地块
  • 2篇拉斯曼丘陵
  • 2篇MC-ICP...
  • 2篇变质作用
  • 2篇变质作用演化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定年
  • 1篇东昆仑
  • 1篇东南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离子探针...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赵志丹
  • 4篇王彦斌
  • 4篇莫宣学
  • 3篇朱弟成
  • 2篇刘栋
  • 2篇刘小汉
  • 2篇仝来喜
  • 2篇王珍珍
  • 2篇闫晶晶
  • 1篇曾普胜
  • 1篇陈义兵
  • 1篇杨现力
  • 1篇刘江
  • 1篇张立飞
  • 1篇喻学惠
  • 1篇王佳敏
  • 1篇王晓先
  • 1篇黄春梅
  • 1篇牛耀龄
  • 1篇张进江

传媒

  • 8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中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许如错花岗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17
2017年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0.7M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同期(155.7±0.7Ma)形成。寄主花岗岩属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值(-16.6^-6.6)指示其可能来源于拉萨地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锆石εHf(t)值(-8.9^-3.8)具有总体为负但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εHf(t)值的特征,表明这些闪长质包体代表了幔源物质组成的加入。许如错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引起幔源物质与中部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所产生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
闫晶晶赵志丹刘栋王珍珍唐演
关键词:地球化学
西藏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通过对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试图探索亚马荣岩体的形成机制,解释地壳深熔作用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两期年龄,分别为14.4Ma和17Ma,结合前人已有结果,本文认为错那地区的深熔作用至少持续5Myr时间。亚马荣岩体具有较高Si O2(71.85%~72.91%)、Al2O3(15.30%~15.67%)含量,较低的Fe2O3T(0.58%~0.90%)、Ca O(0.72%~1.05%)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2;锆石Ti温度计、εHf(t)的变化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比值和Ba含量之间的协变关系都说明,错那淡色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存在多种熔融方式,经历了脱水熔融和水致熔融的转变,发生熔融反应的转变可能与藏南东-西向伸展构造的启动有关。
石卿尚黄春梅雷杭山齐宁远佟鑫赵志丹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
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被引量:41
2011年
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其锆石U-Pb年龄为213Ma,该时期东昆仑造山带正处于俯冲-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与同时期东昆仑地区的其它酸性火山岩及世界其它处于俯冲-碰撞造山阶段的流纹岩相比较,这一套流纹岩显示高硅、高钾,低铝、低钙,高Nb、Ta及强烈亏损Sr、Eu的独特地球化学特征。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该流纹岩可能具有分别来源于地幔和上地壳的两个端元组分。通过讨论,本文认为这套高Nb-Ta流纹岩可能由以下机制形成:地幔碱性玄武岩浆(具有高Nb-Ta的特征)侵入花岗闪长质地壳,并在上地壳某处停留,大量斜长石发生分离结晶,导致岩浆Eu-Sr的极度亏损;同时,幔源岩浆的侵入引起上地壳围岩部分熔融,从而受到上地壳混染。新生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并进一步结晶分异演化,最终导致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形成。
丁烁黄慧牛耀龄赵志丹喻学惠莫宣学
关键词:流纹岩东昆仑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被引量:10
2014年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闳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形成富Xgr的成分带。利用NCKMnFMASHTO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边部最大Xpy,等值线和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值确定了松多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30±0.6kbar和610±6℃。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环带记录的相对平缓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早期经历了以加热升温为主、轻微加压的缓慢俯冲过程,地温梯度为7~8℃/km。石榴石幔部到边部成分环带,结合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等值线模拟了以缓慢升温、快速增压为特征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由早期的缓慢俯冲进入到后期的快速俯冲阶段,地温梯度由7~8℃/km减小到5~6℃/km。峰期之后的榴辉岩经历了早期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约22—23kbar)为主要特征。其后的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消失后局部成分域内由富余流体的消耗形成冻蓝闪石(约16kbar)以及蓝闪石和绿辉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11~12kbar),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和金红石边部生成的榍石退变边也大致发生在该阶段。榴辉岩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可能代表了早期的构造快速抬升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一条新的大洋型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大约266Ma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说明在拉萨地块内部可能存在过一个二叠纪的古特提斯洋盆。
杨现力张立飞赵志丹朱弟成
关键词:榴辉岩相平衡P-T轨迹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OIB型镁铁质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被引量:22
2012年
西藏南东部新识别出来的措美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为探讨此问题,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本文首次报道了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机布淌、打隆、措美和哲古错OIB型镁铁质岩的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本文报道的OIB型镁铁质岩包括碱性(组Ⅰ)和亚碱性(组Ⅱ)系列的辉长岩和辉绿岩,以岩墙或岩床的形式产出。这些镁铁质岩具有高的TiO2(2.61%~4.07%)和P2O5(0.32%~0.5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显示组Ⅰ样品没有或很少受到地壳混染,组Ⅱ样品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地壳混染。组Ⅰ中一件样品(JBT03-1)具有变化范围大的锆石εHf(t)值(-4.8~+5.3),可能暗示其受到了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混染。本文结果表明锆石Hf同位素比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基性岩浆是否受到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样品(组Ⅰ和组Ⅱ),具有不同于俯冲带镁铁质岩和洋壳镁铁质岩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锆石Ti温度,这可能是岩浆源区温度和成分不同的结果。综合考虑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指标,本文提出未受到地壳或岩石圈地幔混染的打隆镇辉长岩体(以组I中的DL01样品为代表)很可能代表了措美大火成岩省纯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87Sr/86Sr(t)=0.7047,εNd(t)=+1.5,εHf(t)=+2.1~+5.7]。这些成分与代表白垩纪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的Site1138和Bunbury Casuarina玄武岩非常相似,可能指示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本身就是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
夏瑛朱弟成赵志丹王青袁四化陈越莫宣学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藏东南
滇西北金沙江缝合带格亚顶—茂顶地区变质岩系的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原岩的沉积时代和物源区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滇西北金沙江缝合带格亚顶—茂顶地区广泛出露一套岩性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等岩石的变质岩系,该变质岩系的原岩沉积时代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采自其中的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石英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测试表明,其中绢云母石英片岩锆石年龄中最年轻年龄为205 Ma,锆石年龄谱的主峰值为约231 Ma,两个次峰值年龄分别为约214 Ma和约255 Ma,并存在约420 Ma、约502 Ma、约873 Ma、约1.94 Ga和约2.46 Ga的年龄峰;石英岩锆石年龄中最年轻年龄为332 Ma,锆石年龄谱的主峰值为约361 Ma,次峰值为约422 Ma,其它峰值为约1.40 Ga、约1.56 Ga和约1.72 Ga。上述同位素年龄表明绢云母石英片岩原岩的沉积时代应晚于205 Ma,可能为晚三叠世;石英岩原岩的沉积时代应晚于332 Ma,可能为早石炭世。该套变质岩系并非前人认为的元古宙基底。此外,所分析样品的锆石年龄谱还显示该变质岩系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扬子陆块。
杨德庭王彦斌韩娟曾普胜
关键词:金沙江缝合带变质基底
冈底斯带南部桑日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0
2017年
冈底斯岩浆岩带位于西藏南部的拉萨地体南缘,它形成于特提斯洋和印度-亚洲大陆长期俯冲碰撞过程中,是青藏高原花岗岩最发育的地区。前人对冈底斯岩浆带中各类型花岗岩的成因、源区、时空分布以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高分异花岗岩的具体成因、演化过程以及在70~65Ma拉萨地块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选择冈底斯南缘白垩纪末桑日花岗岩进行研究,揭示了桑日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样品LA-ICP-MS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67~66Ma。桑日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 O2(74.26%~76.93%)、高K2O+Na2O(7.87%~8.56%),低P2O5(0.02%~0.04%)和Ca O(0.28%~1.00%),以及富集K、Rb、Th,亏损Nb、P、Ti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在锆石Hf同位素上,桑日花岗岩εHf(t)>0(+4.6^+10.9),且具有Hf不均一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桑日花岗岩是高分异I型花岗岩,在特提斯洋板块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回转,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进入地幔楔,引发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镁铁质幔源物质并底侵上涌,导致浅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从而在浅部形成混源岩浆房,最终在侵位与成岩后期经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形成的。
王珍珍刘栋赵志丹闫晶晶石卿尚莫宣学
关键词:冈底斯
土耳其中部阿哲格尔火山湖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1
2017年
阿哲格尔火山湖玄武岩是位于卡帕多利亚火成岩省(CVP)东部的第四纪火山岩之一。与CVP中其他火山岩相比,玄武岩具有演化程度较低,成分上更接近原始岩浆的特征。玄武岩记录了两期深部岩浆活动:橄榄石捕掳晶Fo值高达89,尖晶石包裹体具有低Cr~#、高Al的特征,表明了早期岩浆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除样品TCA02外,玄武岩ΣCe/ΣY比值为1.39~2.11,^(143)Nd/^(144)Nd比值为0.51287~0.51288,Th/Nb比值为0.15~0.16,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的特征,反应了晚期的碱性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与CVP早-中更新世钙碱性岩浆相对比,晚期碱性岩浆的高场强元素(如Nb、Ta)具有弱的负异常,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较低,揭示了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存在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加入。
雷杭山马倩刘泽赵志丹朱弟成莫宣学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
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被引量:15
2012年
喜马拉雅造山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体制转换,理清各期构造转换的时代和地球动力学成因对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藏南吉隆地区大喜马拉雅发育一复杂变形的淡色花岗岩脉,其现今形态呈轴面北倾的不对称褶皱分布于围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构造恢复显示其记录了两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变形作用——早期上盘向北的伸展和后期向南的逆冲缩短,暗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南北向伸展向南北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淡色花岗岩侵位于21.03~18.7Ma,结合构造分析,吉隆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转换发生于18.7Ma之后.吉隆及其他地区藏南拆离系(STDS)和南北向裂谷(NSTR)的测年数据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在19~13Ma处于构造体制转换时期,其构造体制由南北向伸展转换为南北向挤压;该构造体制转换可能受印度-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控制,汇聚速率较快时,发生南北向挤压,表现为逆冲、褶皱和NSTR的发育;汇聚速率较慢时,发生南北向伸展,表现为STDS的伸展滑脱.
王晓先张进江刘江闫淑玉王佳敏
关键词:锆石LA-ICP-MS定年藏南拆离系构造体制转换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泥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被引量:13
2012年
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代表了东南极一条重要的早古生代的~530Ma泛非期(Pan-African)高级构造活动带。然而,该区早期的晚元古代的~1000Ma格林维尔期(Grenvellian)高级变质作用的演化历史至今仍有争论。该区呈透镜状产出的泥质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M1)为石榴石+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石英,峰期石榴石变斑晶发育堇青石或堇青石+斜方辉石反应边(M2)。利用Thermocalc程序在KFMASH模式体系对该泥质麻粒岩进行的定量模拟表明,其峰期矿物组合是由反应石榴石+黑云母+石英=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熔体形成的。利用Themocalc平均P-T计算方法获得峰期M1变质P-T条件为~0.9GPa和~900℃,而叠加的M2组合反映了一个减压冷却的过程,其变质P-T条件为~0.7GPa和800~850℃。结合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区泥质麻粒岩的峰期M1矿物组合反映晚元古代(~1000Ma)格林维尔期挤压D1构造事件,而叠加的M2矿物组合与M3蠕虫状结构则形成于早古生代泛非期(~530Ma)D2~D3高级扭压剪切构造期间。该扭压事件导致了面状高低应变带的发育以及进步花岗岩和伟晶岩的侵入。
仝来喜刘小汉王彦斌Chris J L Wilson
关键词:变质作用拉斯曼丘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