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GJW012)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宏禹张晓通刘振宁罗洋张平更多>>
-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管理外交:中国对欧盟经济外交战略的管理与展望被引量:1
- 2013年
- 十八大确定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经济外交战略中的指导性作用。中国需要实施一系列复杂多元的经济外交战略对科学发展观加以贯彻实施。战略管理理论中的SWOT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中欧经济外交战略面临的外部机遇、外部挑战和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在SWOT矩阵中探讨中欧之间的开放共赢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多元并进战略和综合改革战略,从而对外交战略的科学管理进行初步探索。
- 王宏禹
- 关键词:战略管理
- 国际贸易秩序演变与国家间贸易争端管理
- 2014年
- 金融危机后,中国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严峻的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贸易秩序演变深刻影响国家间贸易争端的管理方式,中国应当在当前国际贸易秩序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争端管理、维护国家发展利益。本文在建立国际贸易秩序演变与国家间贸易争端管理间关系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GATT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演变和欧盟应对与美国贸易争端两个分析案例,重点阐述国际贸易秩序最新调整与中国应对贸易争端的管理机制,提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贸易外交新战略。
- 王宏禹张晓通
- 关键词:国际贸易秩序贸易争端解决
- 欧日自由贸易区谈判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近年来,在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全球自贸区发展进入加速期,欧盟和日本也于2013年3月25日正式启动了自贸区谈判。欧日推动建立自贸区背后的经济动因主要是为了欧日各自的经济纾缓;政治上,欧盟是为了获得全球性影响力,而日本则出于对美、对华博弈需求。该协定一旦谈成,将对中国产生较大的贸易转移效应,并迫使中国企业将生产基地前移,在欧日自贸区内进行直接投资,以保持其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中国如何应对欧日自贸区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张晓通刘振宁卢迅张平
- 关键词:贸易转移效应博弈
- 论中国经济外交战略及其科学管理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当前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经济外交活动的双重发展机遇期,迫切需要对国内改革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外交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和多元化的战略取向,尤其是通过建立SWOT矩阵确定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选择以及对经济外交战略的科学管理,为把握和推进中国经济外交战略奠定基础,进而展望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方向。
- 黄玮
- 关键词:中国经济外交战略管理SWOT分析
- 欧盟经济外交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多层治理结构下的欧盟对外决策主体具有多层性和多元性特点。为了规范联盟治理体系和增强联盟对外行动能力,欧盟通过不间断的制度变革来实现联盟的"善治",这种"制度依赖"进而外溢为欧盟经济外交的规制性特征。在制度规范下,欧盟独特的集体决策模式使欧盟成为"易守难攻"的"欧洲堡垒"。受欧盟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影响的欧盟经济外交特点,逐渐成为影响中欧经济外交的内生变量。本文选取中欧纺织品争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中欧光伏争端作为案例,分析了欧盟独特的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如何影响欧盟经济外交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 王宏禹
- 关键词:欧盟经济外交外交策略
- 国家营销视角下的中国外交战略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在对外交往中需要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进行有效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国家利益。国家营销理论对国家战略的规划定位、体系设计与实施手段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其对战略实施阶段的多元营销手段,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国家营销视野下的外交战略分析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国家战略定位和道路选择、外交战略体系设计、外交战略实施。中国外交首先要在国际体系层面找准国家定位,在国内层面找准政策定位,在外交路线上做出明确选择。中国逐渐将经济外交列为核心外交政策,辅之以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等政策手段,围绕"实力与权力之间的有效转化"这一核心议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进行外交布局。中国在价值塑造、市场细分、促销渠道等外交战略实施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王宏禹罗洋
- 关键词:中国外交外交战略公共外交国家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