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JL051)

作品数:8 被引量:1,141H指数:8
相关作者:陆铭陈钊李爽桂琦寒陈敏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一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市场化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场化
  • 2篇中国经济
  • 2篇中国经济增长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收入差距
  • 2篇区域经济
  • 2篇经济开放
  • 2篇劳动力
  • 2篇城乡
  • 1篇党员
  • 1篇党员身份
  • 1篇第三条道路
  • 1篇调查数据
  • 1篇隐性就业
  • 1篇政治经济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一桥大学

作者

  • 9篇陆铭
  • 5篇陈钊
  • 2篇李爽
  • 2篇陈敏
  • 2篇桂琦寒
  • 1篇佐藤宏
  • 1篇赵剑治
  • 1篇田士超

传媒

  • 2篇管理世界
  • 2篇经济学(季刊...
  • 1篇世界经济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14
2007年
国内市场分割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构造出度量地区间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发现中国国内商品市场总体上处于趋向整合的状态。随后,我们将这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85-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开放、国有企业就业比重、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地区间的技术差异和地理距离对于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并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开放上。研究发现,在经济开放水平较低时,经济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分割,但进一步的经济开放能够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而国有企业就业比重和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是加剧市场分割的因素。基于模型的预测表明,未来在一些省份国内商品市场分割有加剧的可能性。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开放
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5
2008年
隐性就业是登记失业者实际上却拥有工作的现象,在转型经济中尤为普遍。了解隐性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对于准确地测度失业率和识别真正的失业者,从而有效地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2005年上海市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主要得到了如下几个方面有关隐性就业的发现:(1)隐性就业的比例非常高,保守的估计是超过40%的显性失业(下岗)者实际上拥有能够获得一定收入的工作;(2)与就业人群相比,中年人、具有较低文化程度以及已婚或离异(丧偶)的个体更有可能从事隐性就业,而青年人、文化程度较高的个体、中共党员、未婚人员更不倾向于隐瞒就业状态,性别和健康特征对于个体是否隐瞒就业状态的影响并不显著;(3)如果考虑到隐性就业者是并非真正的失业者,那么,真正失业的困难群体更多地是女性和健康状态较差的人群;(4)从就业状态来看,隐性就业者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的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更多地就业于私营企业,更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为职业,更有可能采取自我雇佣的就业形式;(5)相对于显性就业来说,隐性就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
陆铭田士超
关键词:隐性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转型经济
权势的价值:党员身份与社会网络的回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是否不同?被引量:50
2008年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党员身份和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两种非市场因素,它们对于收入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吗?通过对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党员身份能显著地提高收入,但党员身份在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通过1995年与2002年的数据比较,党员的回报也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2)社会网络在国有单位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在非国有单位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
李爽陆铭佐藤宏
关键词:党员身份社会网络所有制市场化
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被引量:206
2009年
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有多大?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关系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有怎样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的决定以及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分解发现,社会网络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达到12.1%-13.4%,在各种收入决定因素中,仅次于村庄哑变量、非农就业比重和教育,位居第四。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对收入的提高作用,以及社会网络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度都明显高于中西部。
赵剑治陆铭
关键词:社会网络收入差距市场化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被引量:13
2008年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集聚,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成因。由于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近年来中国更加重视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平衡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但并未有效地遏制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正确的平衡发展措施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城市集聚,同时,对落后地区和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使平衡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陈钊陆铭
关键词: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财政转移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
国内市场分割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构造出度量地区间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发现中国国内商品市场总体上处于趋向整合的状态。随后,我们将这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开放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被引量:203
2008年
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和福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和正式制度之间既可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互替的。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本身及其作用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国,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变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城乡差异。
陆铭李爽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互动非正式制度经济发展市场化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被引量:66
2008年
在经济向东部沿海集聚的过程中,只要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和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不矛盾,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不矛盾,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不矛盾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道路。
陆铭陈钊
关键词:城乡
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被引量:313
2008年
尽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持续增长,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依然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并且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也没有带来城乡工资差距的均等化,相反中国的城乡差距、城市内部本地职工与外来职工的工资差距都是持续扩大的。对于这些与传统理论相悖的"谜",本文借助于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内生决定机制来解释。本文认为,从绝对禁止到逐渐松动,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演变是倾向城市居民利益的决策结果。改变这种从城市利益出发、由城市单方面制定人口流动政策的局面,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的转变才能够实现。而这种转变既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平等与社会和谐。
陈钊陆铭
关键词:城市化劳动力流动城乡差距城乡分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