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1B01)

作品数:13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志红姜帆顾渝娟马骏徐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检疫
  • 4篇DNA条形码
  • 3篇入侵
  • 3篇截获
  • 2篇有害生物
  • 2篇实蝇
  • 2篇适生性
  • 2篇适生性分析
  • 2篇外来入侵
  • 2篇木瓜
  • 2篇分子鉴定
  • 2篇粉蚧
  • 2篇COI基因
  • 2篇DNA条形码...
  • 1篇稻属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形态学
  • 1篇雄性不育
  • 1篇亚属
  • 1篇野生

机构

  • 6篇中国检验检疫...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广东检验检疫...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无锡出入境检...
  • 1篇林肯大学

作者

  • 4篇李志红
  • 3篇姜帆
  • 3篇陈岩
  • 3篇顾渝娟
  • 3篇马骏
  • 3篇徐晗
  • 3篇朱水芳
  • 2篇梁帆
  • 2篇宋云
  • 1篇刘力
  • 1篇杨倩倩
  • 1篇杨明禄
  • 1篇孙壮志
  • 1篇张立
  • 1篇胡俊韬
  • 1篇李明福
  • 1篇秦誉嘉
  • 1篇马兴莉
  • 1篇齐国君
  • 1篇吴品珊

传媒

  • 9篇植物检疫
  • 2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3
2014年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为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运行成本等突出优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工作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来解决各种生物学问题。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同样为检验检疫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来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物鉴定、新病原物发现、环境中病原物种群鉴定、病原-寄主互作、病原流行与传播以及病原耐药性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了概述,并展望该技术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潘嵩陈岩朱水芳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检验检疫病原物
3种异株苋亚属杂草入侵风险及其在我国适生性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长芒苋、糙果苋与西部苋原产北美,是美国大豆、玉米田间常见的危害性杂草,近年随粮谷贸易在我国口岸屡有截获。本文根据3种苋属植物在原产地的分布,采用Dymex 2.0与Arcgis 9.3软件对这3种杂草进行适生区分析,并结合其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经济危害,对这3种异株苋亚属杂草进行了入侵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长芒苋、西部苋与糙果苋在我国均适生,长芒苋主要适生于我国中东部,华北平原等地,西部苋与糙果苋适生区域偏北,3种杂草适生区都覆盖了我国玉米等主要作物栽培区。
徐晗宋云范晓虹杨赛军武扬
关键词:入侵风险适生性分析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香梨优斑螟分子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作为新疆林果的重要害虫,对水果生产和贸易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与近缘种相似,不易进行快速鉴定。本研究选择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作为物种鉴定的条形码,结合BOLD系统的鉴定工具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对香梨优斑螟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发现检测的9个样本(成虫、蛹、幼虫和卵)全为香梨优斑螟,相似度在99.23%以上,在以NJ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明显与近缘种枇杷暗斑螟(Euzopherabigella)区分开。
杨明禄李志红姜帆Buahom Nopparat熊仁次曹玉
关键词:香梨优斑螟DNA条形码技术COI基因分子鉴定
中国进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携带蚧虫疫情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背景】蚧虫是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下的一类昆虫的总称。蚧虫个体小、食性广,极易随货物扩散传播。【方法】分别从疫情概况、截获种类、产地、截获载体、截获年份等方面对10年来我国各口岸截获蚧虫的信息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统计,并对之前容易被忽视的非检疫性蚧虫疫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年以来,我国从进口植物和植物产品中截获蚧虫共计171978批次,其中,检疫性蚧虫12种共7071批次;南洋臀纹粉蚧截获量最大,达2848批次,大洋臀纹粉蚧次之,为2442批次,第3是新菠萝灰粉蚧,为1714批次。东南亚是蚧虫的主要来源地,截获量居前3位的蚧类几乎都来自该地区;水果是截获蚧虫的主要载体,占所有植物及植物产品总截获量的99.0%;总体来看,蚧虫截获量从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0年后又呈暴发性上升趋势。比较3种截获量较大的蚧虫发现,2005~2008年,截获主要以南洋臀纹粉蚧为主;自2009年起,大洋臀纹粉蚧截获量逐年上升,成为截获量最多的蚧虫;2011年以来,新菠萝灰粉蚧截获量激增。2005年至今,我国口岸共截获其他非检疫性蚧类68797批次,鉴定到种的有46个属105种共68712批次,其中,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报道的有23个种,入侵风险高,需要引起重视。【结论与意义】了解我国口岸蚧类害虫截获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检疫与监测,有效防范蚧类害虫的传入与扩散。
顾渝娟梁帆马骏
关键词:蚧虫检疫截获疫情分析
稻属单拷贝核基因TPI序列分析及其在疣粒野生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稻属(Oryza L.)及其近缘属等18个禾本科植物单拷贝核基因TPI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及序列差异,并设计鉴定疣粒野生稻(O.granulata)特异的分子标记。序列分析表明,栽培稻间TPI基因序列碱基变异少,野生稻相对变异丰富,其中疣粒野生稻变异尤为明显,根据疣粒野生稻的TPI基因序列特异位点设计引物,利用这一分子标记对疣粒野生稻进行准确鉴定。
宋云陈岩徐晗李明福刘仕琴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分子标记物种鉴定
警惕一种新的外来入侵生物——木瓜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被引量:18
2015年
【背景】木瓜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原产于中美洲地区,2008年起入侵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并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台湾和广州已有分布,对我国威胁极大。【方法】在收集、整理木瓜粉蚧原产地或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木瓜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危害和生物学特性,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 GIS对木瓜粉蚧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木瓜粉蚧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具有广泛的适生区,华南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木瓜粉蚧的生存和危害。【结论与意义】该虫对我国华南地区的潜在威胁十分巨大,亟需加强防范该虫扩散和暴发。
顾渝娟齐国君
关键词:入侵适生性分析
3种根萤叶甲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根萤叶甲属(Diabrotica)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属中的玉米根萤叶甲(D.virgifera virgifera)、十一星根萤叶甲(D.undecimpunctata)、巴氏根萤叶甲(D.barberi)是北美的主要农业害虫。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的分子鉴定方法以鉴定这3种根萤叶甲,本研究从田间采集的成虫样品中获得其部分mtDNA COI序列,与Gen 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筛选出3种根萤叶甲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进行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用目标种根萤叶甲DNA和其特异性探针和引物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时,在30个循环反应内(Ct值<30)有近S型扩增曲线出现,同时其他种均无荧光信号增长。此外,灵敏度结果显示,玉米根萤叶甲和巴氏根萤叶甲可检测的最小DNA模板浓度,即实时荧光PCR反应的灵敏度为0.1 ng/μL,十一星根萤叶甲为0.01 ng/μL。
雍容婧李志红陈宏王一椒杨倩倩胡俊韬姜帆
关键词:COI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
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木瓜粉蚧被引量:10
2015年
木瓜粉蚧是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在我国周边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布,入侵我国的风险极大。该虫属多食性,已在中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定殖并扩散,对木瓜和琴叶珊瑚等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具有重要危害性。本文介绍了木瓜粉蚧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鉴定特征、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等,为该虫的检疫和防控提供参考。
顾渝娟刘海军梁帆马骏李海林
关键词:寄主
QACtools: A Quality Assess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Tool for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Data
In recent year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nd are rapidly changing the l...
Dandan SongNing LiLejian Liao
文献传递
实蝇科害虫入侵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3年
实蝇科害虫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其全球性入侵受到植物检疫等领域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概述实蝇及其入侵防控技术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年研究报道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实蝇入侵防控定量风险评估、种类分子鉴定、检疫处理及雄性不育治理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全球经济实蝇种类与疫情变化、加强实蝇防控技术研发与检疫应用、加强实蝇防控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李志红姜帆马兴莉方焱孙壮志秦誉嘉王巧铃
关键词:实蝇科实蝇防控技术分子鉴定检疫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