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862)
- 作品数:8 被引量:83H指数:5
- 相关作者:叶超群孙天胜张越姚红张鹏宇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大鼠中脑运动区(MLR)脚桥核可塑性变化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造模后4周、7周两个时间点的分值均较未训练组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1周、4周、7周3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和未训练组(P<0.01)。虽然训练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较未训练组增高,而且假手术组的SUV值最高,但三组SUV值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训练组、未训练组、假手术组三组间大鼠脚桥核的神经元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脚桥核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2)的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假手术组IOD表达最高,训练组较未训练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i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脚桥核中谷氨酸能信号传递,而且iSCI后大鼠中脑脚桥核的整体代谢及神经元数量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脚桥核的谷氨酸表达增强是减重步行训练使iSCI大鼠后肢步行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减重步行训练能使脚桥核发生神经递质表达层面的可塑性变化。
- 冯杰扬陈杨葭郭磊钟剑锋张桂通刘佳叶超群
-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减重步行训练
- 驻华北陆军某部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了解驻华北陆军某部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病特点,为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部队医院2014年全年就诊的官兵病案资料,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分类统计,并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其按系统、部位、疾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4年度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为29.7%(415例);其中软组织损伤发病率22.3%(312例),骨与关节损伤发病率5.7%(80例),器官损伤发病率1.6%(23例);(2)各部位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下肢15.8%,腰部7.5%,上肢5.9%,头颈部0.5%;(3)军事训练伤种类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腰扭伤及腰肌劳损5.8%、踝关节扭伤5.4%、小腿肌肉拉伤及胫骨骨膜炎5.3%、手外伤2.4%、膝关节损伤1.9%,上述伤病士兵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军官和士官(P<0.05)。结论: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病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防护指导。
- 叶超群杨洁于欣王海荣赵华龙张鹏宇
-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陆军
- 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对大鼠脊髓挫伤部位神经递质水平和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初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步行训练、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后脊髓损伤部位神经递质含量和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水平的变化,探索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鼠龄(75±1)d的雌性SD大鼠32只,分为A、B、C、D四组,制作脊髓挫伤模型后,A组行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B组行嗅鞘细胞移植,C组行步行训练结合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注射,D组行DMEM注射。细胞移植和DMEM注射在造模后2周进行,步行训练利用大鼠活动平板进行,自伤后1周开始,每周5d,每天1次,每次15—30min,共训练10周。伤后11周取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损伤部位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几种神经递质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蛋白表达。结果:1各组损伤部位DA和DOPA均未测出,C组5-HT、NE含量较其他各组出现增高趋势,A组较B、D组出现增高趋势,却较C组出现降低趋势;2B组BDNF、NGF、NT-3蛋白水平较其他各组出现增高趋势,A组BDNF、NT-3水平较C、D组出现增高趋势,但却较B组出现降低趋势;但上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伤后1周开始步行训练、2周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的结合型策略不能促进脊髓损伤部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脊髓神经递质分泌。
- 叶超群翟蕾蔡艳华岳峰孙天胜黄红云
-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移植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
- 跑台训练对脊髓挫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跑台训练对脊髓挫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挫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脊髓挫伤1周后给予跑台训练,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于术后每周采用BBB评分及平均联合评分(ACOS)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于术后第9周时取各组大鼠受损脊髓制成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术后第9周时2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实验组大鼠BBB评分达(15.38±3.62)分,ACOS评分达(78.00±10.39)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尾侧胶质细胞及液化区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受损脊髓多巴胺-β-羟化酶(DBH)阳性纤维计数为(17.75±2.22)根/每高倍镜视野,对照组大鼠DBH阳性纤维计数为(8.25±2.50)根/每高倍镜视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受损脊髓DBH阳性神经元计数为(25.25±7.76)个/每高倍镜视野,对照组大鼠DBH阳性神经元计数为(10.75±4.57)个/每高倍镜视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跑台训练能促进脊髓挫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加受损脊髓DBH阳性纤维及DBH阳性神经元数量有关。
- 朱文秀周培吴东邹莉朱文倩叶超群
- 关键词:脊髓挫伤跑台训练去甲肾上腺素
- 综合康复干预与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康复干预与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的62例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拒绝手术治疗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脊柱外科病区行手术治疗的同质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干预,包括药物、物理因子治疗、核心肌群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单节段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1年时对2组患者腰痛、下肢痛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时其腰痛和下肢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并且各时间点2组患者腰痛及下肢痛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时其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并且各时间点2组患者ODI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较手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2组患者在疼痛、腰椎功能改善方面,虽然手术治疗具有优于综合康复干预的趋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反复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首选综合康复干预,当综合康复干预无效时则建议选择手术治疗。
- 叶超群王崇伟赵广民刘智李放孙天胜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手术治疗
- 咯利普兰对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咯利普兰(rolipram)对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从组织学层面探讨咯利普兰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共选取雌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利用脊髓打击器将上述大鼠制成T10脊髓挫伤模型,实验组于伤后1h内接受为期2周的咯利普兰皮下注射(每天注射2次,每次注射剂量按照每千克体重0.25mg标准),对照组则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周采用BBB评分评定2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术后第2、4、8周时每组各随机取4只大鼠进行脊髓透射电镜观察;术后第8周时每组各取3只大鼠行脊髓HE染色并置于光镜下观察。结果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2、3周时后肢BBB评分分别为(8.5±3.6)分和(10.7±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1±3.2)分和(7.3±3.9)分;术后第8周时实验组、对照组BBB评分分别为(11.3±1.7)分、(10.1±1.8)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光镜观察发现2组大鼠脊髓后索处均有囊腔形成,对照组囊腔壁内可见大量胶质细胞聚集,形成致密瘢痕组织;实验组也可见胶质细胞散在分布,但其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未见致密瘢痕组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脊髓受损部位在伤后2周时即出现轴膜下水肿、髓鞘板层松散、溃变、轴索空化、髓鞘增厚、轴索消失、神经细胞变性、血管周围水肿等多种改变;伤后第4、8周时则出现较多变性轴索以及吞噬了退变髓鞘的吞噬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实验组各时间点也出现类似改变,但程度相对轻微,其主要改变包括髓鞘松散、增厚或退变、轴索变性、血管增生以及少数轴索空化等。结论早期应用咯利普兰能加速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减轻受损髓鞘溃变、轴索空化等轴突毁损性病变和后期轴突变性,并可抑制
- 叶超群孙天胜张立仁孙异临
- 关键词:咯利普兰神经功能超微结构
- Dynesys system技术以及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实验。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其中PLIF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system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以上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计算患者总出血量,从而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通过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701.12±259.651)m1,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46.89±166.266)ml。而通过Dynesyssystem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669.51±264.375)m1,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50.47±166.819)ml。PLIF治疗组平均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system治疗组。[结论]Dynesyssystem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方面少于PLIF治疗组。
- 张越孙天胜姚红
- 关键词:DYNESYSSYSTEM隐性失血腰椎间盘突出症
- Dynesys system技术以及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试验。选取2012年9月一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PLIF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system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以上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出血量,从而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通过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701.12±259.651)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46.89±166.266)ml。而通过Dynesyssystem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669.51±264.375)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50.47±166.819)ml。PLIF治疗组平均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system治疗组。[结论]Dynesyssystem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方面少于PLIF治疗组。
- 张越孙天胜姚红
- 关键词:隐性失血腰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