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5130202)

作品数:3 被引量:85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国泽詹艳邓前辉陈小斌汤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电
  • 2篇电性
  • 2篇电性结构
  • 2篇大地电磁
  • 1篇地震剖面
  • 1篇电磁测深
  • 1篇电磁探测
  • 1篇东北缘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震区
  • 1篇剖面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走时反演
  • 1篇阻抗相位
  • 1篇海原断裂
  • 1篇反演
  • 1篇北缘
  • 1篇测深
  • 1篇磁测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篇王继军
  • 2篇汤吉
  • 2篇陈小斌
  • 2篇邓前辉
  • 2篇詹艳
  • 2篇赵国泽
  • 1篇张先康
  • 1篇赵俊猛
  • 1篇刘明军
  • 1篇宣飞
  • 1篇李松林
  • 1篇樊计昌

传媒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地壳电性结构探测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105°~107°E,36°~37.5°N)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研究区内东西宽约160km、深约60km范围的地壳电性细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南西—北东的带状分布特征.由南西—北东可分为6个电性区块,依次为西吉盆地(Ⅰ)、西、南华山隆起(Ⅱ)、兴仁堡-海原盆地(Ⅲ)、中卫-清水河盆地(Ⅳ)、中宁-红寺堡盆地(Ⅴ)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Ⅵ).各区块在平面上呈北西撒开、南东收缩的“扫帚状”形态;弧形构造区弧顶附近构造完整、规模大,自弧顶向北西、南东两端构造规模逐渐减小.地表到深度10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西吉、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和中宁-红寺堡4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其中兴仁堡-海原盆地电性基底最深,显示为南西深北东浅的“簸箕状”起伏形态.研究区发育不连续的壳内低阻带,与该区中、强震活动密切相关.1920年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南西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北东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詹艳赵国泽王继军汤吉陈小斌邓前辉宣飞赵俊猛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宁夏海原大震区西安州—韦州剖面大地电磁探测与研究被引量:40
2004年
对穿过宁夏海原大震区西安州 (N36 .5°,E10 5 .5°)北至同心县韦州 (N37.2 8°,E10 6 .4 8°)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采用远参考道大地电磁方法进行测量和资料处理 ,得到高精度的数据如视电阻率、阻抗相位、二维偏离度、最佳主轴方位角等 .依据这些数据 ,对测区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和二维定量反演解释 .结果表明 ,沿剖面可以分成 5个电性区块 ,与西、南华山隆起 (Ⅰ )、兴仁堡—海原盆地 (Ⅱ )、中卫—清水河盆地 (Ⅲ )、中宁—红寺堡盆地 (Ⅳ )和鄂尔多斯西缘带 (Ⅴ )对应 ,各区块的边界由大断裂构成 .地表到深度 10km左右 ,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 ,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中宁—红寺堡三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 ,盆地基底显示为西南深东北浅的簸箕状起伏形态 ,基底最深约为 8km .西、南华山隆起、中卫—清水河盆地和鄂尔多斯西缘带的下地壳为“正常”电阻率结构 .兴仁堡—海原和中宁—红寺堡盆地的下地壳上部为“异常”低电阻率带 .192 0年的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 ,震区西南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 ,东北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
詹艳赵国泽陈小斌汤吉王继军邓前辉
关键词:电磁探测地震剖面电性结构阻抗相位
海原断裂在地壳深处的几何形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0
2004年
用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方法对海原深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 .通过折波以及断层面反射波的走时反演 ,确定了深度为 1 0km以内海原断裂几何形态及断层内和围岩的速度结构 .观测资料表明 ,桩号从 3 7~ 3 9km这两千米的范围内 ,观测地震图的振幅大大衰减 ,表明断层在地下有相当的宽度 .结果表明 ,在海原断裂以北 ,基底面由西南向东北隆起 ,形成一个平缓的大单斜 ,在西安州附近中生代褶皱基底深约 3km ,向东北方向逐渐变浅 .在海原断裂以南 ,在西华山和南华山之间的盆地内 ,褶皱基底深约 2km ,向西南方向逐渐变浅 .断层在深度为 3km以内的倾角约 70° ;在深度为 3~ 1 0km范围内的倾角约 60°.从本文结果及其它多方面的引证 ,我们认为海原断裂从地表到地壳 1 0km深处均处于陡立状态 .
樊计昌李松林张先康刘明军
关键词:海原断裂走时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