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40006)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1H指数:6
- 相关作者:高更和李二玲杨慧敏朱连奇谢燕娜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研究——以河南省33个村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要: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河南省33个村1091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务工地变动频率、务工地企业区域粘性指数和二元Logistic等指标和方法,对务工地非稳定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较大,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务工企业流动性较高,务工地企业区域粘性指数较小,区域流动成为农民工流动的基本特征。务工地非稳定性主要受到个人、家庭、村庄、务工地等多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 高更和杨慧敏许家伟海贝贝李二玲
- 关键词:农民工
- 国内山地旅游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山地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地位的提高,山地旅游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正逐渐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关注.基于在CNKI和Google Scholar中检索到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对近些年来国内山地旅游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山地旅游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及驱动因素、旅游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地利用冲突、土地利用优化与生态保护管理等领域.总的来看,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不同类型典型案例研究也较少,同时对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不够.研究方法较多地使用了遥感和GIS方法,但微观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较少.目前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多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为主.
- 谢燕娜朱连奇
- 关键词:山地旅游地旅游业
- 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及影响因素——以河南省12个村为例被引量:27
- 2017年
- 基于河南省抽样调查的529份农民工回流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回流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村、本乡镇和本县城是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的主要选择地,本乡镇和本县城也是农民工回流创业的首选区位,而本市、外市回流农民工较少。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务家和经济收益的平衡。影响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农民工年龄、家庭中小学生数量、家庭农民工数量、人均耕地面积等。农民工流动与回流实际上均为农民工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与变动,其取决于不同区位的粘性大小。
- 高更和曾文凤刘明月
- 关键词:农民工影响因素
- 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空间变动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初终务工地的变动十分频繁,务工距离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但在不同的务工年限区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务工地行政空间类型转换中,空间惰性特征明显,但出现了弱回归本地的现象。影响初终务工地距离变动的显著因子为务工年限、初次务工距离、务工地点数量、性别、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抚养比、村区位等。目前,多数农民工的务工行为和空间选择机制依然是增加收入和务家之间的平衡。
- 高更和杨慧敏许家伟罗庆海贝贝
- 关键词:农民工流动性
- 《地理学报》期刊论文基金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对2006-2010年《地理学报》669篇学术论文的基金支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学报》绝大多数期刊论文都得到不止一个基金项目的支持。基金主要以国家基金和省部基金为主,其次为厅校基金,国际基金较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资助《地理学报》期刊论文的主体,在资助地理学高层次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石磊
- 国内外农民工务工区位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其直接研究成果较少,相应的理论构建较为薄弱,间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大多来自其他学科。国内直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务工地选择机制、务工距离分布规律、务工地城镇类型选择、务工地选择影响因素等领域。国外的间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移民区位、移民空间结构等永久性迁移领域,而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对务工区位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典型案例的研究进行理论概括,在方法上应加强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的统计工作。
- 高更和樊新生罗庆李小建
- 关键词:农民工
- 农民工务工目的地分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23
- 2012年
- 务工目的地选择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基础,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上了解农民工流动的空间规律。通过对随机分层抽样产生的河南省11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目的地大分散、小集中,县内和省外占较大优势。务工者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中部作为务工源并未形成最核心的务工区域。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人口、人均耕地、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地形、村交通、离最近城市距离、关系网络等因子。从务工目的地角度观察,在省域尺度上,综合考虑务工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务工距离的务工引力系数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农民工对务工目的地的选择,经济较发达、距离较近的目的地是务工者的首选。
- 高更和石磊高歌
- 关键词:农民工
- 工业发达山区县农业种植的专业化转型——以巩义市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选取区位商、专业化指数和结构变化指数分析其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与结构变化,发现工业发达山区县:1在农业总体萎缩的过程中,农业转型发展明显,并且农业种植结构沿着更合理的方向调整。2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变化较小,各乡镇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较大,乡镇层面的研究对土地生产率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变化指数地域分异明显,总体呈现南大北小的态势。3农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较小的乡镇专业化指数较高。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专业化程度较高,部分农作物更专业化于一个乡镇。4地势较为平坦的浅山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表现为以优势农作物种植的下降、其他农作物种植的上升为主;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则表现为优势农作物发生更替,导致较大结构变化,但对专业化程度影响不大。
- 胥亚男李二玲葛世帅高更和
- 关键词:农业产品结构区位商
- 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被引量:30
- 2013年
- 在对河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和培育的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今后发展应采取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城市—景区双依托型、特色产业依托型4种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力不同,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亦不相同,不同的产业集聚区有各自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 谢燕娜朱连奇杨迅周贾晶
- 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被引量:24
- 2015年
- 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人口流动的主体,对中国的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和农村人口流动指数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建立在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基础上的农村人口流动指数既可以表示农村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可以表示流动的强度,更可方便地进行区域比较,是研究农村人口流动的科学方法和指标。2农村人口有效流动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向沿海、沿边流动的总趋势,有效流动率在全局上具有弱相关性,局域上的低-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于鄂、湘、渝、黔、云等地。3农村人口流动指数的正值区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京津和新疆等地区,负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由负值区进入正值区的农村人口流动构成了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和路径。4农村人口流动指数与人口总量、流出存量显著负相关,与经济总量、流入存量显著正相关。农村人口流动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应对人口压力的现实反应,在流动目的地的选择中,流动网络和流动惯性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
- 高更和罗庆樊新生李二玲李小建
- 关键词:农村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