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63)

作品数:6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乔淑卿石学法张永明陈沈良陈广泉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海域
  • 1篇东海内陆架
  • 1篇多波束
  • 1篇多波束测深
  • 1篇悬浮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入海
  • 1篇入海泥沙
  • 1篇输沙
  • 1篇水下三角洲
  • 1篇泥沙
  • 1篇泥质
  • 1篇泥质区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波动
  • 1篇浅地层
  • 1篇浅地层剖面
  • 1篇全新世
  • 1篇微量元素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青岛环海海洋...

作者

  • 3篇乔淑卿
  • 2篇石学法
  • 2篇张永明
  • 1篇朱爱美
  • 1篇李小艳
  • 1篇彭俊
  • 1篇王昕
  • 1篇赵京涛
  • 1篇布如源
  • 1篇孙圣堂
  • 1篇朱志伟
  • 1篇李国刚
  • 1篇高晶晶
  • 1篇刘升发
  • 1篇刘季花
  • 1篇刘锋
  • 1篇王国庆
  • 1篇翦知湣
  • 1篇肖春桥
  • 1篇胡邦琦

传媒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近60年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及其对河口的影响被引量:46
2011年
基于1950-2008年利津站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并结合不同年份的黄河口岸线和口门地形资料分析了水沙变化对河口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水沙具有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显著周期变化,其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不同尺度下的入海水沙丰枯变化不同;受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海水沙长期呈减少趋势,并具有阶段变化的特征;入海水沙变化深刻影响着河口演变,不同时期行水河口的岸线延伸速率与河口来沙量有关,亿t泥沙岸线延伸量与来沙系数显著相关,自1976年清水沟流路入海以来,河口水下三角洲表现为淤积,淤积程度与入海水沙量密切相关。
刘锋陈沈良彭俊陈广泉
关键词:黄河小波分析河口演变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快速气候波动被引量:3
2015年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MZ02孔岩芯沉积物为材料,挑选底栖有孔虫单种Ammonia compressiuscula进行了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镁钙比值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讨论了MZ02孔沉积记录所反映的若干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识别出发生在8.4,7.2和6.2 ka BP的3次千年事件,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发生在8.4 ka BP的降温事件.本研究揭示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内气候波动特征,与相邻陆地的季风记录、热带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相一致,具有百年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其中以200 a周期最为显著,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研究区全新世快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小艳翦知湣石学法刘升发曹鹏乔淑卿朱志伟王旭晨
关键词:全新世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黄河三角洲北部悬浮体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2008年12月对黄河三角洲北部及其毗邻海域悬浮体浓度(SSC)和颗粒有机碳(POC)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海域水文资料,分析了该区冬季SSC和POC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研究区水体中的SSC变化范围较大(5~1064mg/L),表、底层的SSC高值区(>600mg/L)均呈条带状分布于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附近海域,且随水深加大SSC快速降低(<50mg/L).冬季海水中的POC变化于17~640μg/L,表、底层POC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均表现为POC高值区(>400μg/L)集中于近岸海域,渤海中部POC仅为20~50μg/L左右,但底层POC向渤海湾中部扩散范围比表层大.POC和SS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海区近岸浅水区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冬季SSC和POC高值区与最大侵蚀区、波致底切应力>0.2N/m2的区域相对应,表明在冬季强海洋动力条件下,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叶瓣前缘不仅是沉积物的"源",也同样是颗粒有机碳的"源".
胡邦琦李国刚布如源李军张永明赵京涛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悬浮体颗粒有机碳
青岛崂山头海域海底滑坡的声波探测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和侧扫声纳探测资料对青岛崂山头海域侵蚀沟及海底滑坡的形态、成因进行分析讨论。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反映了侵蚀沟的形态特征,为分析侵蚀沟及滑坡的成因提供了依据。崂山头海底滑坡是由潮流冲蚀等外动力引起的平移滑坡。侧扫声纳清晰地反映了滑坡边界和滑塌挤压波纹,表明滑坡刚发生不久,还未被冲蚀。浅地层剖面呈现较完整的滑坡形态和结构特征,可识别出滑动体、滑动剪切面和拖曳层理等滑坡要素。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多波束测深仪、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仪等声学设备对探测海底滑坡、分析其成因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张永明毕建强孙圣堂石晓伟肖春桥
关键词:海底滑坡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对长江入海泥沙去向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对长江口及附近海域的16根重力柱样进行了210Pb沉积速率测试,结合以往成果,揭示了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分布格局,对其控制因素以及其对认识长江入海泥沙去向的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沉积速率最高值分布在南支口外、杭州湾口群岛北部的前三角洲地区,最高可达6.3m/a,总体上在3cm/a以上;次高值分布在杭州湾北部,约1.7~3.0cm/a,南部略低,约0.4~1.0cm/a;长江口水下负地形北部海域存在小片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最高值达2.58cm/a;低值主要分布在苏北辐射沙洲、过渡沉积区以及浅海陆架的大片区域,基本保持在1cm/a以下.研究表明,长江泥沙出口门后主要在水下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堆积,其次有相当部分在涨潮流顶托下进入杭州湾,进入杭州湾南部的泥沙又在落潮流作用下经杭州湾南侧向舟山海域方向输运;长江入海物质向外海的扩散基本被控制在123°E以西,苏北辐射沙洲、过渡沉积区以及浅海陆架的大片区域缺乏现代长江物质供应;长江悬浮泥沙对研究区东北部陆架区影响较小,废黄河口被侵蚀物质和黄海悬浮物质为其较高沉积速率的主要贡献者.
王昕石学法王国庆乔淑卿刘涛
关键词: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速率输沙海洋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常、微量元素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了海洋沉积物中18种常、微量元素。选择了适宜的标准溶液、溶样方法和分析谱线。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好。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SMS-1、GSD-9、GSD-11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相对误差均小于2.0%。用于黄河口沉积物测试,研究区内沉积物以SiO2和Al2O3为主,两者含量之和在70%左右。
高晶晶刘季花乔淑卿朱爱美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微量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