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657)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尹增芳徐棉芬王雷刘彩虹陈叶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糖含量
  • 2篇扦插
  • 2篇扦插苗
  • 2篇细胞
  • 2篇南林895杨
  • 2篇CA^(2+...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杨树
  • 1篇杨树苗
  • 1篇液氮
  • 1篇液氮冷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库
  • 1篇植物组织
  • 1篇树苗
  • 1篇糖代谢相关酶

机构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尹增芳
  • 2篇陈叶
  • 2篇王雷
  • 2篇刘彩虹
  • 2篇徐棉芬
  • 1篇樊汝汶
  • 1篇李建银
  • 1篇宁代峰
  • 1篇张菁
  • 1篇于明祥
  • 1篇宁代锋
  • 1篇李墨爱
  • 1篇尤禄祥
  • 1篇马清滢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赤霉素对杨树苗“源”“库”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南林-895杨叶片、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0 mg/L GA3在促进杨树苗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源"(叶)中可溶性糖的生成、转运和"库"(茎)组织器官的构建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对于同一浓度赤霉素处理的杨树苗,经相同的处理时间后,杨树苗"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库"(茎)中相应的可溶性糖含量,且"源、库"中蔗糖含量也始终高于果糖含量。这恰好表明杨树糖转运和代谢过程中"源""库"的关系和蔗糖浓度梯度的重要性。
于明祥申加祥尹增芳
关键词:赤霉素可溶性糖
NAA处理下南林-895杨无菌苗茎中糖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不同浓度NAA处理下,对南林-895杨无菌苗茎中糖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100mg/L的NAA增加了南林-895杨无菌苗茎中蔗糖、果糖的含量,提高了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降低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而高浓度NAA的作用效果正相反;(2)NAA处理下,茎中蔗糖、果糖含量均与AI活性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SPS、SS活性极显著负相关,而果糖与之相关性不显著。可见,适宜浓度的NAA对南林-895杨无菌苗茎的糖代谢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墨爱尹增芳宁代峰孙海燕
关键词:NAA糖含量糖代谢相关酶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质沉积极为迅速,伴随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导管分子细胞质解体,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表现出程序化细胞死亡(PCD)的典型特征。穿孔板的形成是导管分化的终极阶段,在导管次生壁形成时,相邻导管分子的端壁上不发生壁物质的积累,而且在次生壁构建后期,端壁上的壁物质降解,最后残余的端壁断裂形成穿孔板。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分化阶段彼此相继有序地进行,其中次生壁构建的启动是导管分子不可逆分化的临界期,随后的分化阶段是一种典型的PCD过程。
尹增芳樊汝汶
关键词:美洲黑杨超微结构临界期细胞程序性死亡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以南林895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aC l2溶液叶面喷施处理20 d后,研究扦插苗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下扦插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升高,20 mg/L Ca2+处理下Ci值最大;但Pn、Tr、Gs在200 mg/L Ca2+处理下才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差异性显著,分别比对照高22.34%、57.76%、105%。(2)外源Ca2+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苗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200 mg/L Ca2+处理对株高、地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高25.74%和70.15%。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Ca2+可以改善杨树扦插苗光合作用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扦插苗的生长。
王雷尹增芳马清滢徐棉芬
关键词:外源CA2+南林895杨光合作用
植物维管组织形态建成的分子调控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维管组织形态建成受多种外源及內源因子的共同影响。研究表明:植物激素、CLE短肽信号分子、多种转录因子、热精胺、NO等均在维管组织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UX、CTK、ET、BRs、GA等共同参与调节原形成层与形成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LE短肽信号分子可促进(原)形成层细胞增殖并抑制木质部分化;HD-ZIPⅢ基因家族,KAN、NAC、MYB转录因子及木质形成素与木质部、韧皮部的布局排列及发育相关;热精胺与NO影响着木质部细胞的分化。多种调节因子相互关联构建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作用于植物维管组织的形态建成过程。
杜玉梁陈叶刘彩虹尹增芳
关键词:维管组织信号分子分子调控机制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生长及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动态分布的影响
2010年
利用形态检测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Ca2+(CaCl2)处理下,南林895杨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各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Ca2+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苗木的生长。外源喷施Ca2+后,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其中以200mg·L-1质量浓度的Ca2+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平均株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4.82%,18.01%,19.7%。随着Ca2+质量浓度(0,2,20,100,200,300mg·L-1)的升高,南林895苗木叶、茎、根中δ13C,δ15N值均呈现逐渐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最大值出现在Ca2+质量浓度为200mg·L-1处。δ13C,δ15N值在植株中的分布遵从"库"器官大于"源"器官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源"器官δ13C,δ15N值与株高、地径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库"器官δ13C,δ15N值与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南林895杨扦插苗"源""库"器官间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再分配格局对外源Ca2+质量浓度的响应。
王雷尹增芳尤禄祥李建银于明祥徐棉芬
关键词:南林895杨外源CA^2+Δ^13C
一种简单快速植物组织冰冻切片方法被引量:20
2008年
比较不同冷冻方法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包埋法处理的植物细胞超微结构保存较好,而液氮冷冻处理的植物细胞内膜系统损伤严重。建立了一种直接包埋冷冻和适当回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制作出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保存完整的组织切片,而且避免了使用冰冻保护剂的弊端。其操作程序是:样品固定→冰冻与包埋→适当回温→快速切片→展片→染色。此法制作的切片可进行不同的染色和组织细胞化学测定,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
宁代锋尹增芳张菁孙海燕
关键词:冰冻切片液氮冷冻超微结构
管状分子分化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2014年
管状分子是植物木质部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复杂的形态学特征,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分化或转分化的方式形成管状分子,为此建立了百日草、拟南芥、杨树等离体培养模式系统,用于观测管状分子分化细胞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子的调节作用,并取得较大的进展。研究资料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植物细胞分化形成管状分子培养条件不同,其中植物激素、木质形成素、渗透压、Ca2+、起始细胞密度、pH等均参与管状分子的分化调控。迄今为止,百日草系统是研究管状分子分化较为成熟的系统,而杨树系统是研究管状分子分化最具前景的林木模式系统。这些模式系统的建立可为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管状分子的分化提供极好的平台,从而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细胞分化进程及其调节机制,最终达到木材改良的目的。
杜玉梁刘彩虹陈叶尹增芳
关键词:管状分子细胞分化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