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8B05)
- 作品数:44 被引量:280H指数:10
- 相关作者:张忠学邵东国杨丰顺王孟雪许迪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抑制寒地稻田N_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被引量:21
- 2015年
- 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4种水分管理模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田间观测寒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特征,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地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及N2O排放对土壤环境要素的响应,同时测定水稻产量,以期为寒地稻田N2O排放特征研究提供对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N2O排放的高峰均出现在水分交替频繁阶段,水稻生育阶段前期,各处理N2O排放都处于较低水平,泡田期几乎无N2O排放。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增加47.3%,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减少40.7%和39.6%。寒地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关系密切,与土壤10 cm温度显著相关(P<0.05)。水稻生长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顺序间歇灌溉>淹灌,二者均显著高于浅湿灌溉和控制灌溉(P<0.05)。各处理水稻产量以浅湿灌溉最低、其他方式差异不显著。可见,间歇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但会促进稻田N2O的排放。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效应的需求下,控制灌溉为最佳灌溉方式,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寒地稻作区选择节水减排模式提供科学支撑。
- 王孟雪张忠学
- 关键词:灌溉氮氧化物N2O
- 基于ASTER GDEM的流域水文特征分析及水源保护区划分——以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以磨盘山水库为研究对象,选用ASTER GDEM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应用Arc GIS软件水文分析模块(Hydrology),计算获得研究区河网、子流域范围等流域水文特征信息。并在分析基础上,依据国家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分研究区三级保护区。将为哈尔滨市水源区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刘春丽
- 关键词:磨盘山水库流域水文特征水源保护区划分GISASTER
- 考虑入渗空间分布变异性的适宜土壤紧实度采样密度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土壤入渗采样密度直接影响其空间分布变异性的合理表征,进而影响畦灌性能评价与系统设计。本文基于新疆供试田块上获得的实测数据,借助地质统计学和条件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土壤紧实度采样密度下简化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参数的统计特征值、空间变异结构与状况,对比不同土壤紧实度采样密度对畦灌性能模拟效果的影响,综合确定适宜的土壤紧实度采样密度。结果表明,当土壤紧实度采样密度大于50个/hm2时,简化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参数的变程和空间分布状况在田块尺度上都趋于稳定,而畦田尺度上的畦灌性能评价指标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均保持在10%以内,故适宜的土壤紧实度采样密度值应为不低于50个/hm2。
- 刘姗姗许迪白美健章少辉
- 关键词:入渗土壤紧实度
- 黑土区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15年
- 以黑龙江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形态、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受灌溉定额与灌水次数的双重影响,具有耦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795 m^(3)/hm^(2)(80 mm),灌水次数为5次可以获得最高的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5次灌水分别在苗期1次,拔节期2次,抽雄期1次,灌浆期1次。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合理灌溉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 岳国峰滕云陶延怀王柏郑文生
- 关键词:膜下滴灌玉米黑土区灌溉定额灌水次数
- 寒地黑土稻作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经济效益、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全面小区试验研究,针对水稻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的经济效益、产量、品质、降雨利用率、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等数据,运用SAS、Excel和MATLAB等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综合比较表明,蓄水控灌常氮是同时满足经济效益好、产量高、面源污染少、用水量较少的一种水肥耦合模式。
- 梁乾平张玉庆金子茗
- 关键词:水稻水分生产效率水氮耦合
- 黄河下游三刘寨引黄灌区引水能力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黄河下游三刘寨灌区引黄涵闸靠流条件良好,但河床下切引起大河水位降低,对涵闸引水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02—2013年花园口水文站流量、水位资料以及三刘寨灌区引水量资料,分析得到三刘寨引黄闸闸前黄河水位过程、闸前水位与引水流量的关系,并由此提出现阶段水源和工程条件下涵闸可引水流量旬过程,多年(2007—2011年)平均及50%保证率来水年(2010年)正常可引水量分别为8 931万m^3和8 395万m^3。
- 卞艳丽黄福贵曹惠提
- 关键词:涵闸黄河下游
- 不同灌溉模式下寒地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研究被引量:25
- 2016年
- 为了研究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选取黑龙江省寒地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四种水分管理模式等4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的CH4和N2O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水稻生长旺季,而休闲期内排放较少。相对于淹灌,浅湿灌溉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7.2%,控制灌溉处理的降低了34%,间歇灌溉处理的降低了48.2%。长期淹灌稻田N2O排放量比间歇灌溉稻田减少0.41kg/hm2,比控制灌溉稻田增加0.38kg/hm2,比浅湿灌溉稻田增加0.37kg/hm2。总体温室效应分析,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显著地降低CH4和N2O的总温室效应。水稻生育期内,CH4排放量减少时期,N2O排放量有增加趋势,综合考虑CH4和N2O排放的消长关系,才能有效减缓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 王孟雪张忠学吕纯波林彦宇
- 关键词:灌溉模式CH4排放N2O排放排放通量
-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磷钾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为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在宝清县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的分蘖、叶面积指数、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且相同条件下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3:3比例施肥,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磷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植株的物质积累,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显著,钾肥用量大小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湿润灌溉条件下按F1比例施肥的N3P2K2处理的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研究区以湿润灌溉模式、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4:2施用、N-P-K质量比为3∶2∶2的组合为宜。
- 孙爱华朱士江张忠学
-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
- 泥沙级配对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在测坑中开展灌溉条件下2种含沙量4种泥沙级配组合下的浑水灌溉入渗试验,发现泥沙级配对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显著:泥沙级配越细,相同灌溉入渗历时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越小,与清水灌溉试验结果的差异性越大。同一含沙量浑水灌溉,泥沙级配越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始变历时和增长拐点历时更长;同一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含沙量越大,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始变历时和增长拐点历时更长。相同入渗历时,浑水灌溉下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均较清水灌溉的小,土壤水分增长较清水缓慢;由于浑水中泥沙的阻渗和减渗作用,同一含沙量条件下,泥沙级配越细,灌水后相同入渗历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和累积入渗量越小;同一泥沙级配浑水,含沙量越大,灌水后相同入渗历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和累积入渗量越小。
- 卞艳丽曹惠提张会敏王军涛
- 关键词:浑水灌溉泥沙级配土壤含水量累积入渗量含沙量
- 水稻水肥耦合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研究寒地黑土区水稻水肥耦合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饱和D-416最优设计方案,以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分蘖末期土壤含水率占土壤饱和含水率的百分比为设计因子,以产量为目标因子,编制四因素二次饱和D-416设计表,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寻优功能,以设计表中四因素为输入层,产量为输出层,建立基于RAG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预测和优选。结果表明,当产量最高时水肥耦合的最优方案施氮量为1.01g/盆、施钾量为0.63g/盆、施磷量为0.46g/盆、分蘖末期土壤含水率占饱和含水率的75.2%,此时得到的产量为74.78g/盆,与模型预测的最优个体适应度值73.55g/盆误差仅为1.68%,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出水肥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 张超林彦宇聂堂哲
- 关键词:水稻水肥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