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Q200403-03)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长江桑树勋王晓辉张聪蔡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石炭
  • 2篇二叠系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东濮凹陷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源岩
  • 1篇质谱
  • 1篇生烃
  • 1篇生烃演化
  • 1篇石炭-二叠纪
  • 1篇石炭-二叠系

机构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桑树勋
  • 2篇刘长江
  • 1篇苗耀
  • 1篇袁伟
  • 1篇朱炎铭
  • 1篇陈尚斌
  • 1篇蔡超
  • 1篇陈世悦
  • 1篇张聪
  • 1篇王晓辉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暗色泥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09年
在对Sc、Co、Ni、Ga、Rb、Sr、Mo、Ba等微量元素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和对泥岩粘土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相对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骨架砂岩岩石薄片镜下观察结果,采用Sr-Rb-Ba-Sc多元素标准化图解,分析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暗色泥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其所指示的海陆沉积相变化、火山事件、物源等方面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济阳坳陷暗色泥岩微量元素含量普遍比华北地台同时期沉积物高(Ba除外)。(2)济阳坳陷本溪组和太原组下部发育海相沉积以及上石盒子组曾发生数次规模较大的海侵,表现为在Sr-Rb-Ba-Sc标准化图解中Sr上扬,或Rb-Ba-Sc近似呈直线;局限台地相沉积可能造成其上部相邻地层泥岩中Rb、Sr发生异常。(3)在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骨架砂岩岩石薄片中观察到自形石英、港湾状石英、聚片双晶长石、保存较好的挠曲状云母,推测石炭二叠系受到多次火山作用影响;Sr-Rb-Ba-Sc标准化图解中Rb异常可能揭示火山作用的影响,而Rb异常的泥岩样品通常高岭石含量非常高(>70%),且伊利石含量非常低(<5%)。(4)Rb-Ba-Sc标准化图解显示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物源区可能是华北地台北部的古老岩体,母岩岩浆来自上地壳。
苗耀桑树勋陈世悦刘长江欧阳金保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沉积相火山事件
淄博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淄博煤田煤(35个样品,其中12个顶底板样品及1个夹矸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并测定了灰分及相关的伴生元素含量。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探讨了淄博煤田石炭—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的特征及来源。研究表明: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淄博地区煤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太原组煤中的稀土元素高于山西组,在同一煤层中自顶部到底部呈现增高趋势,并在顶底板和夹矸中明显富集;Eu存在明显的负异常,而Ce值基本正常,表明成煤环境可能为浅海或封闭海域,不同煤层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基本一致,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与反映陆源的元素相关性较好,而与反映海相的元素相关性较差。
刘长江桑树勋欧阳金宝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石炭-二叠纪
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被引量:28
2007年
东濮凹陷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其岩性主要包括暗色泥岩(含碳质泥岩)和煤岩。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自沉积以来,遭受了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甚至岩浆作用,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在区域构造作用控制下,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经历了海西—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等多期复杂的构造—埋藏作用过程,其中最大埋深发生在喜马拉雅早期(东营期末),当时研究区煤系的埋深已达4 300m。在此过程中,有机质的受热温度呈"脉动状"变化,最高受热温度达260℃,导致煤系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段性增加,并引发多次成烃演化过程。早喜马拉雅期的晚期,相对生烃量大,是煤系主要成烃期,成烃强度最大的区域位于凹陷的前梨园和南部的马厂一带。热解实验分析表明,其煤系有机质最大相对生烃量为300mg/g。但受东营运动的影响,该期部分煤系生烃可能被破坏,导致成藏条件的复杂化。
朱炎铭王晓辉张聪袁伟蔡超陈尚斌
关键词:东濮凹陷烃源岩成烃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