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206)
- 作品数:8 被引量:127H指数:7
- 相关作者:郄秀书杨静张广庶张彤张其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Red sprites观测研究
- Red sprites(又称"红闪"或"红色精灵")是发生在雷暴云上方的一种巨大放电现象,通常出现在地面上方400km之间。为了解我国大陆上方的Red sprites,2007年夏季,在山东沿海地区开展了Red spri...
- 郄秀书杨静张广庶张彤
- 关键词:雷电雷暴云
- 文献传递
- 闪电活动与强对流参量的相关性分析
- 近年来为了减少局地灾害性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损失,人们通过各种物理量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既然对流参量对强对流天气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那么对闪电活动有无预报指示意义呢?本文为了研究闪...
- 冯桂力王庆华胡先锋
- 关键词:闪电活动
- 文献传递
- 基于TRMM卫星的暖季中国东部降水系统的研究
-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的测雨雷达(PR)、闪电成像仪(LIS)和微波辐射计(TMI)8个暖季的轨道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不同类型降水系统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日变化特征及其闪电活动、雷达回波顶高和微波亮温的特...
- 袁铁郄秀书
- 关键词:降水系统闪电雷达反射率
- 文献传递
- 甘肃中川地区云闪的多站同步观测及雷暴的等效电荷结构被引量:15
- 2009年
- 利用甘肃中川地区GPS同步的7个测站闪电慢天线获得的电场变化资料,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8月20日一次雷暴过程中的10次云闪进行了拟合分析,估算了其所中和的电矩、取向及空间位置等参量。结果表明,其中5次云闪是雷暴云中部主负电荷区与其下部正电荷区之间的放电,另外5次是中部主负电荷区与其上部正电荷区之间的放电,对应的放电中心的海拔高度分别在3.2~5.6 km和6.8~7.7 km,中和电矩分别约为4.56~61.0 C·km和1.06~15.9 C·km。发生在雷暴云上部正电荷区与中部主负电荷区之间的闪电所中和电矩较发生在雷暴云中部主负电荷区与下部正电荷区之间的闪电所中和电矩小。结果证实了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的上部和下部有两个正电荷区存在,与闪电放电相联系的雷暴云电荷结构可用简化的三极性来代表。
- 崔海华郄秀书张其林张廷龙张广庶赵阳孔祥贞袁铁杨静张彤
- 华北一次中尺度气旋的雷达观测与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 本文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一次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系统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的不活跃。地闪主要分布在较强回波区域内。负地闪主要密集地分布在较...
-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
-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地闪多普勒雷达
- 文献传递
- 发生于山东沿海雷暴云上方的红色精灵被引量:12
- 2008年
- 红色精灵(red sprite)不同于发生在对流层中的雷电,它一般发生在雷暴云上方40-90km之间,通常认为是由强烈的雷电引起的.2007年夏季,在山东沾化首次观测到17次红色精灵,一次发生在7月28日,雷暴中心位于山东省冠县,与观测站的距离约为272km,另外16次红色精灵发生在8月1日深夜至8月2日凌晨,雷暴中心与观测站的距离约为315km.记录到的所有红色精灵均成簇(cluster)出现,而且,红色精灵呈现出多种形态,有柱状,带有天使状翅膀的柱状、胡萝卜状和跳舞状等.红色精灵持续的时间范围为40.160ms,几何平均值约为61ms.红色精灵与母体雷电的时间差范围在3.4—11.8ms之间,几何平均值为7.1ms.在红色精灵发生时段,正地闪在总地闪中所占的比例约是没有产生红色精灵时段所占比例的7倍.红色精灵并不常出现在对流发展较旺盛阶段,而是在雷暴系统开始减弱阶段频繁出现.
- 杨静郄秀书张广庶赵阳张彤
- 关键词:雷电雷暴云
- 发生于山东沿海雷暴云上方的红色精灵
- 红色精灵(red sprite)不同于发生在对流层中的雷电,它一般发生在雷暴云上方40~90km之间,通常认为是由强烈的雷电引起的.2007年夏季,在山东沾化首次观测到17次红色精灵,一次发生在7月28日,雷暴中心位于山...
- 杨静郄秀书张广庶赵阳张彤
- 关键词:雷电雷暴云
- 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被引量:24
- 2010年
-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台风定位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2005~2008年登陆我国的1个强台风和6个超强台风的闪电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成熟时平均闪电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三圈结构:眼壁上存在一个明显的闪电弱密集带(20~80km),而距离台风中心80~200km范围内闪电密度接近于零,>200km的外雨带中闪电又逐渐增加.外雨带中的闪电远远多于台风中心或者眼壁上发生的闪电,台风中心发生的闪电所占比例小于总数的1%.若把距台风中心100km范围内的闪电定义为台风眼壁闪电,则在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急剧增大的阶段,眼壁上的闪电爆发,而在眼壁闪电爆发的几个小时后中心风速达到最大值,有个别台风在台风最强期间的前半段眼壁闪电爆发,这对台风强度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台风减弱阶段,中心闪电发生很少.
- 潘伦湘郄秀书刘冬霞王东方杨静
- 关键词:强台风闪电
- 利用快电场脉冲定位对云闪初始放电过程的研究
- <正>由于受观测手段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目前对我国内陆高原地区闪电的起源和发展仍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为了深入了解高原雷暴的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特征,在2004年夏季利用 GPS 同步的闪电快电场变化测量仪等设备,对甘肃中...
- 王东方郄秀书袁铁张广庶张彤张廷龙张其林
- 雷电在水平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压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1
- 2008年
- 对自然雷电的9次回击过程在水平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种参量对感应电压的影响.自然雷电9次回击在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变化范围为4.6—18.6kV,平均值为11.2kV.感应电压的半峰值宽度和下降时间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87和2.9μ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回击在导体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压随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导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导体两端的接地电阻匹配时,感应电压随电阻的增加而增大,但并不满足线性关系.当导体两端的接地电阻不匹配时,高电阻端的感应电压远大于低电阻端的感应电压,所以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地减小雷电在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压.
- 杨静郄秀书王建国赵阳张其林袁铁周筠珺冯桂力
- 关键词:感应电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