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985)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高原唐勇黄春霞张杨梁芯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体视学
  • 5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4篇海马
  • 3篇抑郁症大鼠
  • 3篇体视学研究
  • 2篇血管
  • 2篇毛细血管
  • 2篇模型大鼠
  • 2篇白质
  • 2篇齿状回
  • 2篇大鼠海马
  • 2篇CUS
  • 1篇抑郁症模型
  • 1篇抑郁症模型大...
  • 1篇少突胶质细胞
  • 1篇树突
  • 1篇树突棘
  • 1篇髓鞘
  • 1篇切除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唐勇
  • 5篇高原
  • 4篇黄春霞
  • 3篇蒋林
  • 3篇王飞飞
  • 3篇梁芯
  • 3篇张杨
  • 2篇肖倩
  • 2篇唐静
  • 2篇罗艳敏
  • 2篇周春妮
  • 2篇张毅
  • 1篇肖晓秋
  • 1篇何琦
  • 1篇张琪娟
  • 1篇吕福林
  • 1篇张蕾

传媒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抑郁症大鼠海马CA1区及齿状回毛细血管的体视学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所致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体积及毛细血管的改变。方法:选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采取慢性不可预见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共给予应激35 d,对照组不给予应激。利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开场实验检测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建模成功后,分别从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取5只SD大鼠,运用体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海马CA1区和DG毛细血管进行定量研究,剩余5只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在体质量[(314.81±31.52)g,(349.18±28.23)g,t=2.569,P=0.019]、糖水偏好实验[(82.37±8.44)%,(89.33±3.97)%,t=2.359,P=0.03]、开场实验结果[(48.30±39.49)分,(87.70±38.32)分,u=-1.988,P=0.047]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海马总体积[(88.84±7.51)mm3,(99.89±12.55)mm3,t=2.388,P=0.028]、海马CA1区[(27.78±1.84)mm3,(32.38±3.69)mm3,t=3.522,P=0.004]和DG[(21.02±2.61)mm3,(24.20±3.33)mm3,t=2.377,P=0.029]体积明显减少,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毛细血管总长度[(8.454±1.010)m,(11.012±1.642)m,t=2.967,P=0.018]、总体积[(0.104±0.019)mm3,(0.151±0.021)mm3,t=3.720,P=0.006]、总表面积[(1.025±0.113)cm2,(1.589±0.313)cm2,t=3.794,P=0.013]、平均直径[(3.884±0.458)μm,(4.580±0.419)μm,t=2.509,P=0.036]下降以及DG毛细血管的总体积[(0.078±0.021)mm3,(0.117±0.024)mm3,t=2.716,P=0.026]、总表面积[(0.838±0.184)cm2,(1.133±0.074)cm2,t=3.32,P=0.011]、平均直径[(3.611±0.493)μm,(4.630±0.635)μm,t=2.834,P=0.022]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海马萎缩,CA1区、DG毛细血管改变,海马结构与毛细血管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谭川雪王飞飞陈林木黄春霞高原蒋林张毅周春妮晁凤蕾张蕾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海马齿状回毛细血管体视学
抑郁症大鼠海马内少突胶质细胞的体视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4~6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用于CUS模型建立的大鼠30只,采用CUS结合孤养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利用糖水偏好试验筛选出成模大鼠10只,同时运用强迫游泳、旷场实验评估对照组和CUS模型组的行为学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现代体视学对大鼠海马各亚区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进行精确的三维定量研究。结果:实验发现,CUS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的体质量[(228.7±13.5)g,(276.2±18.6)g,P=0.000]、糖水偏好百分比[(75.9±9.7)%,(94.5±3.2)%,P=0.000]、旷场试验得分均显著降低[(150.4±29.9)分,(76.4±45.4)分,P=0.000],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151.8±33.0)s,(108.7±32.9)s,P=0.009]。CUS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NPase+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33 318.0±10 332.3)个,(42 037.3±8 879.2)个,P=0.149],而CA3区[(29 487.8±4 483.0)个,(37 942.3±5 909.9)个,P=0.019]和DG[(30 843.8±6 048.2)个,(48 463.7±9 901.2)个,P=0.004]的CNPase+细胞数量则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3区和DG的CNPase+少突胶质细胞总数量降低而CA1区无明显改变,为抑郁症的病理改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唐静梁芯张杨陈林木王飞飞谭川雪高原黄春霞罗艳敏肖倩晁凤蕾綦英强朱殷青唐勇
关键词:大鼠海马少突胶质细胞体视学
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及CA3区内树突棘数目减少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及CA3区体积及其内树突棘素阳性(spinophilin^+)树突棘的密度、数目进行精确定量研究,探讨海马CA1及CA3区内树突棘的改变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糖水适应性训练后剔除糖水偏好不稳定的大鼠,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S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筛选出成模大鼠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应激第4周末,抑郁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以及旷场总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体积无明显改变;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内树突棘的密度及总数目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内树突棘的密度、总数目显著减少,提示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内树突棘数量上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病理改变的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由此为将来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芯唐静张杨陈林木王飞飞谭川雪蒋林黄春霞高原罗艳敏肖倩晁凤蕾綦英强朱殷青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CUS大鼠海马树突棘体视学
对CUS抑郁症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方式建立模型,对照组每5只为1笼,正常喂养。建模期间,每周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建模4周后,结合糖水偏好试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进行评估。随后运用现代体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两组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和突触总数。结果经过4周CUS干预后,CU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5);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路程、中央路程比和中央时间比显著降低(P<0.05)。CUS组大鼠海马DG突触密度[(0.48±0.13)/μm^3]和突触总数(6.713 5×10~8)较对照组大鼠[突触密度(0.15±0.03)/μm^3,突触总数(2.103 3×10~9)]显著下降(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DG的突触总数减少、突触密度减小,表明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神经结构基础之一。
张杨梁芯唐静高原黄春霞蒋林綦英强朱殷青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体视学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中老年卵巢切除大鼠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超微结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对中老年卵巢切除雌性SD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超微结构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运用ERT疗延缓大脑衰老进程和防治脱髓鞘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40只10。12月龄中老年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月将成功去势的19只卵巢切除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式分为实验组(n=10)与对照组(n=9),前者给予17β-雌二醇颈背部皮下注射4周,后者给予安慰剂颈背部皮下注射4周。然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2组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运用电镜技术及相应的体视学方法对2组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超微结构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空间参考记忆能力明显增强(F=9.645,P=0.006)。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大脑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总体积和髓鞘内外周长之差均明显增加[(32.94±5.97)mm^3,(25.93±2.83)mm^3,t=2.391,P=0.040;(1.16±0.10)μm、(1.03±0.09)μm,t=2.325,P=0.045]。统计学相关分析发现,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总体积与Morris水迷宫第1天潜伏期呈负相关(r=-0.744,P=-0.009)。结论:ERT对中老年卵巢切除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均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何琦罗艳敏吕福林肖倩晁凤蕾张琪娟肖晓秋唐勇
关键词:白质髓鞘雌激素替代治疗体视学
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白质毛细血管的体视学
2015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毛细血管的改变.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给予5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对照组不给予处理.造模成功后,分别从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择5只SD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方法对大脑白质及其内毛细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脑白质内毛细血管体积密度、总体积、长度密度和总长度分别下降了19.6%、22.1%、27.0%和2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质体积、毛细血管总表面积密度和总表面积分别下降了5.1%、16.6%和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白质毛细血管存在改变,这一结果为抑郁症血管因素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临床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陈林木王飞飞谭川雪高原黄春霞张毅蒋林周春妮唐勇
关键词:抑郁症白质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体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